高职院校在校生时间管理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

时间:2022-03-19 10:42:38

高职院校在校生时间管理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

【摘 要】 时间管理就是用一定的技巧、方法和工具实现对时间的灵活与有效运用,从而帮助人们完成工作,实现个人或组织的既定目标。而高职生时间管理的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将会直接对其学习、生活、工作以及人生目标提供有效的指导作用,具有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关键词】高职生时间管理;对策;研究

时间管理(Time Management)是指通过事先规划和运用一定的技巧、方法与工具实现对时间的灵活以及有效运用,从而实现个人或组织的既定目标,EMBA、MBA等主流商业管理教育均将时间管理能力作为一项对企业管理者的基本要求涵括在内。时间对每一个人来说都是公平的,而用同样的时间所产生的学习效果,对不同的人来说却往往相差很大。这就反映出对于时间管理的有效性不同,我们对此进行了相关调研。

一、调查方法与调查对象

我们课题组研究人员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个案观察法和访谈法等调查方法,以某学院2010、2011级在校学生为调查对象,以该学院自习室、图书馆、教室、宿舍、运动场和食堂等为调查地点,于2011年11月某一天为调查时间开展调查活动。调查现状可以简单地描述为:此次调查主要针对在校生课内与课余的时间管理展开,而现象也发生在课堂及以外的校园场所。调查结果显示该学院大多数学生有时间管理意识,知道时间的宝贵性以及合理安排大学生活的必要性,但80%的学生认为自己在生活中存在浪费时间或者时间安排不合理现象。

在问卷调查中,如问及时间管理概念时约有95%的学生能正确理解,5%的学生能了解大概涵义。因而可以看出大多学生对于时间管理的重要性是清楚的,但行为却与意识有出入,主要是其自身约束能力不足、时间计划性差、执行力不强。限于篇幅,下面仅列出部分调查数据统计结果的图示:

二、时间管理常见问题分析

(一)目标不够明确

众所周知,获得成功需要有明确的目标,而时间管理的目的就是在最短的时间内实现更多的预期目标。但绝大多数学生,在应试教育的压力下,自主学习能力差。大学又以自主学习为主,而高中应试教育是被动学习。环境的差异,教育方式的改变(由被学习到学会自主学习)。让很多高职生的生活模式发生了变化,所以在短期内难以适应。致使一部分高职生的知识目标、情感目标不够明确。

(二)统筹能力不足

在调查时间的分配上,一部分学生并没有意识到或不能践行“学习永远是学生的首要任务”。在学习和其他活动时间的平衡上有所偏差,有近五成的学生分不清大学学习生活中各类事情的轻重缓急,近一成的学生压根就没考虑过相关问题,更谈不上进行正确的时间分配。

(三)自我约束力差

周围众多干扰因素,如嘈杂声、杂志、零食、报纸、美容品、温度、安全感、方向感、氛围、压力、联想、健康状况等都是时间管理的诸多影响因素,是时间流失的致命杀手。而高职生由于注意力不集中容易被转移,而兴趣爱好又过于广泛,因而导致自己承担了过多的社团工作和文体活动,从而造成了较严重的时间管理混乱,自己很多方面都没有做好,反而降低了时间的使用率。

(四)计划执行力差

很多高职生表示入校之初或学期之初,都会针对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制定出相应的计划,但往往总是难以执行到底。之所以会产生这样的结果,原因主要是执行力不强。不少学生认为对原有计划执行与否无所谓。有兴趣的部分就执行,没兴趣的部分则放弃。又有一些学生在设计计划时忽略了自身能力,方法不得当,或是执行流程中没有相应的反馈、改进环节。导致计划的实施不能顺利开展。因而我们要帮助学生提高自己的执行力,让行动变成一种自觉并逐步养成好习惯。

(五)目标反馈力差

时间计划性差,目标的设置,反馈的水平较低。虽然有90%以上的学生意识到大学生学习时间很重要,时间是宝贵的资源和财富,但仅有42%的学生具有较强的时间管理倾向,会在处理事务时意识到时间是重要的影响因素。

三、时间管理相应对策

时间管理的核心是人的自我管理。一个人能否有效地管理时间,不仅是方法和技巧的掌握问题,还与个人对时间价值的认识、自身素质、对工作和休闲等相互联系与相互影响的诸多因素的看法有关。为此课题组研究人员对时间管理提出了相应对策。

(一)高职教育者层面的对策

1、强化高职生进行时间管理的意识

高校教育者应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时间价值观,要努力做到“人人、时时、事事、处处”都注重时间管理,“合适的时候用合适的方法做合适的事情”。实际上,时间的供给量是固定不变的,是无法创造出来的,在任何情况下不会增加、也不会减少,所以我们无法开源。因而在任何时候都强调“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效率”都是必要的。大学期间是人生当中最重要的黄金时期,因而高职生必须珍惜时间、学会驾驭时间、明确时间管理的实质在于目标管理、事件管理、自我管理这三方面。因此,高职生首先应意识到设定恰当目标的重要性;还要意识到对轻重缓急不同程度的事情付出的时间是有侧重的。从而意识到自我管理是强化时间管理的最重要的部分。

2、注重对高职生时间管理进行指导

高校教育者应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时间效益观,要提高时间管理的效率,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必须学习一定的时间管理技能和技巧。学校应开设时间管理的相关课程,如我国数学家华罗庚于1965年推广和应用了“统筹方法”(这是运筹学的重要方法之一),如能成功应用,可省时约五分之一,节资近十分之一。统筹方法是一种组织生产和进行计划管理的科学方法,其基本思想是“统筹兼顾”、求“快、好、省”,即完成任务速度快、效果好、资源省。在高职院校适当的开设时间管理的公共选修课或职业指导课程中加大时间管理的比重,对学校的管理而言,会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比如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出勤率,帮助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等。

3、加强相关社团组织进行团体辅导

通过受过专业训练的指导者,结合专业的技巧和方法,协助社团成员获得有关的信息,以建立正确的认知观念与健康的态度行为。学校先将自律性低、坚持力差、效能感弱的学生挑选并组成小团体,在专业指导(或老师)的带领下,定期聚会、采用多种形式,让学生阐述观点、讨论方法,解决问题,而团体为成员也提供一个支持性的环境和氛围,以增强成员的自信心。

(二)学生个人层面的对策。

1、设置明确的目标

获得成功需要明确的目标,时间管理的目标就是在最短的时间内实现更多的你想要实现的目标。当代大学生对时间的实施和达成目标的根本认识不足,行动缺乏。大学生对未来的种种憧憬与自身的迷茫抉择错综交织,说明大学生中关于目标设置与实施方面的认识相对滞后。学生学会自我分析,从自我性格与职业倾向进行测评,从而更客观的认知自我,才能确定一个正确可实施的目标。目标必须是清晰的,可产生行为导向的,并且可以用指标量化表达。目标的确立可以降低行为的盲目性,就不会浪费时间。

2、制定有效的计划

计划可以是长远的,也可以是“长计划短安排”。 有效的计划可分为高职大学三年的整体计划、每一学年(或学期)学习计划、每周(或每天)的学习计划。时间管理的重点就是短期计划。在短期目标的实施过程中注意到每天固定要做哪些事情,这些事情选择在什么时段进行,设定为不被打扰阶段(例如:课内教学阶段)。而计划中还应有弹性时间。在时间管理的过程中,还需应付意外的不确定事件,计划没有变化快。计划的制定中还应留有反馈的部分,以便进行进度的监控。

3、加强计划执行力

个人执行力是指每一个人要把上级的命令和想法变成行动,把行动变成结果,从而保质保量完成任务的能力。个人执行力是指一个人获取结果的行动能力。如果没有执行力,再好的策略都实现不了。高职生提高执行力就会坚持目标的实施,整个大学生活就会有条不紊。

4、加强情绪自控力

加强情绪自控力,是自我管理的重要内容。“当你真正喜欢做一件事时,自律会成为你的本能”。听听自己内心的声音,了解自己真正想做的是什么?那么强大的使命感就会成为促进我们改变的发动机。同时要养成良好的习惯。我们要和旧的不良习惯说“再见”。旧的习惯是无法消失的,只有靠新的习惯去战胜它。先从小事、容易的事做起,建立一定的信心,再每天坚持一小步的改变。

5、提高自身抗压力

提升抗压能力,是自我管理的重要手段。确定自己的压力源,然后根据计划来制定任务的优先级,从而缓解压力,控制情绪。高职生透过事先的规划决定该做什么,什么事情不该做来提升自己的时间管理水平,提升自己的生活质量,保证自己在有限的时间里能做最重要事情,实现自我,追求理想。

四、结束语

总之,高职院校应结合当代高职生的特点和实际问题,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训练和培养高职生的时间管理能力,促进其提高综合素质。同时高职生也应当在实际学习和生活中把强化时间管理意识、掌握时间管理策略、增强在具体情境中时间管理的有效性作为自身素质提高的重要部分。

参考文献:

[1]胡珍珍,大学生时间管理现状及对策分析,商业文化,2011.08.

[2]王浪,大学生时间管理的现状与对策,中国农业教育,2011.01.

基金项目:2012年度广西卫生职业技术学院立项课题《高职院校学生时间管理现状与对策》(课题编号:WZ2012JB08)的研究成果之一。

上一篇:农村集体土地征用过程中的职务犯罪调研 下一篇:试论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的质量控制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