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性地进行作文训练

时间:2022-03-19 12:02:46

创造性地进行作文训练

摘要 新世纪的教育是全面创新的教育,创新已成为时代的要求,同志曾在全国科技大会上指出: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 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他又强调说:“教育在培养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性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同志的讲话,对我们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创新教育需要渗透到各科教学中,语文学科作文亦如此,“文章最忌随人后”,大文豪苏轼倡导文贵创新,同时现代教育家叶圣陶也强调“作文贵有新意”,只有充满个性魅力的文章,见人所未见,发人所未发,才具有鲜活的生命力。不少同学作文,总觉得没有什么可写,认为自己掌握的材料太少太旧,翻不出新意。 “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实际上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可写的东西很多,有许多老题材也可以写出新意,只是我们不善于透过现象看本质罢了。

关键词 作文训练创造性新世界

作文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那么,怎样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之写出令人耳目一新的文章呢?我根据自己在作文教学中的一些尝试,总结出如下四种方法。

一、发散创新

所谓发散创新,就是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地产生合理性的联想,进而创造出生动活泼的新事物的一种思维活动。一个人物、一句话、一点回忆、一个场景、一个动作甚至一个眼神都可以触动学生的情思,成为他们作文的“契机”。有了这个契机,头脑中原来杂乱无章的生活积累就会突然变得有序,一个原本平凡的事件会突然闪现出光彩,几个毫不相干的人物、事情,突然会产生某种特殊的联系。如席慕容的《外婆和鞋》一文,就是从日常生活中的一件极平常的东西“鞋”,想到自己已经去世的外婆,从而抒发自己对父亲的无限怀念之情。这双“鞋”就是作者借以表达情感的纽带。也就是说,作者由写“鞋”,进而联想到外婆对自己的无限关爱。在教这一课时,我引导学生思考:“鞋”是抽象事物还是具体事物?学生一致回答是具体事物。我顺势点拨:具体事物就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事物。那么抽象事物就是――学生一致回答“看不见摸不着的事物”。我又问:对一个人来说,哪些东西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呢?学生略作思考后,总结出有:思想、情感、体验、心思、愿望、理想、意志、苦恼等。在此基础上我就出了这样一个作文题:《爸爸的……》,省略号上既可以填具体事物,也可以是抽象事物。要求学生自己把题目填完整,并写成记叙文。这样一下子就把学生的思维空间打开了。很多学生都写出了情真意切的作文。

二、求异创新

就是对同一事物选取不同的观察点,从而得出新鲜的结论。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多角度观察、比较、思考,在相同的表象中找出不同的因素来,摒弃陈规,发前人所未发,立意求异。如在上完《马说》这一课后,我就引导学生对“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这句话各抒己见。有的学生说:伯乐固然重要,但起决定作用的还是千里马自己。有的学生说:真正的千里马是不需要伯乐的。它应该自己主宰自己的命运,而不是把自己的一切建立在对伯乐的赏识上。还有的说:千里马很多,而伯乐不会很多,就是有伯乐赏识,他也只能发现其中的极少数。外因必须通过内因才会起作用。因此,千里马被埋没的责任,应该由千里马自己承担……在此基础上,我要求学生写一篇读后感,结果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又如以”昙花”为题材写一篇作文,大家自然会想起“昙花一现”这个成语,人们往往用它来贬喻那些显赫一时而后销声匿迹的人物。但有一位同学也是用昙花作题材,却写出了有新意的文章。一篇题目是《我要高声赞美昙花》。作者不因袭前人说法,由昙花开放的时间短,但留给人们印象深刻的特点,联想到雷锋在短暂的一生中所做的许多有益于人民的梧,以及张海迪甘愿作流星,把光留给人间的精神,高声赞美昙花的可贵品格。由于作者对昙花一现的情状进行了细致入微的观察,从中有所感触,有所探索,有所发现,才写出了与常规思维不同的文章。

三、逆转创新

俗话说,文似看山不喜平,曲径才能通幽。作文最忌的就是平铺直叙,要在自然中求变化,流畅中求跌宕,才能做到引人入胜,扣人心弦。这样的文章在我们的初中课本中很多,如《散步》等,上完这些课,我就出如下一些作文题让学生训练:《难忘的星期天》《最有意义的一件事》《我第一次学……》《不平常的日子》《特殊的礼物》等。另外,我国的古典小说《三国演义》《水浒传》都是运用逆传法写作的典范,我就指导学生利用节假日阅读,并写出读书心得。

四、巧合创新

人们在阅读时,常常有这样的一种体验,当读到出乎意料的情节时,往往会激动地赞叹:真是无巧不成书啊!这里的“巧”是指碰巧、凑巧、巧合、巧遇。精巧的构思,巧合的情节,确实能使作品锦上添花、出奇出新。许多优秀的文学作品中都有令人难忘的巧合情节。如《红楼梦》中,当贾宝玉与孽宝钗结婚之日,正是林黛玉离开人世之时。因此,我在作文教学中引导学生认识并合理地创设“巧合”。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取得明显成效的,它是一个系统过程,在教学中必须循序渐进,长期坚持,需要教师在教学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不断取长补短。只要我们在作文教学中大胆想象,出奇制胜,就一定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编辑郑云东)

上一篇:试论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困境及其出路 下一篇:当代高中生常见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与解决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