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税评估的现实意义及组成系统

时间:2022-03-19 11:13:56

纳税评估的现实意义及组成系统

摘要:纳税评估既为征纳双方构建了更为宽泛的互信平台,又加强了税源的精细化监控。因此,构建完善的纳税评估体系是我国税收管理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文章从雷达的作用原理的角度出发,具体探讨了纳税评估体系的构建。

关键词:税源监控;雷达;体系构建

某种程度上说,最大限度地减少税收不遵从行为的发生,应该成为架构和完善税收征管制度的出发点和着力点以及税收管理的终极目标。在这一方面,近年广泛推行的纳税评估机制有着其他税收征管手段无法比拟的效果。

纳税评估其实就是以信息化为依托,对纳税人纳税态度、纳税能力、纳税情况的评价和核实,是目前国际上通行的税收管理方式。按照纳税评估在税收管理链条中的职能来看,它属于税源监控环节。纳税评估相当于税务机关实施管理的“雷达检测站”,通过设置科学的评估指标体系,借助信息化手段,对监控区域内全体纳税人的纳税情况进行“扫描”,向其他管理环节传递意见,使各项管理措施环环相扣,防范偷逃骗税行为的发生。而且纳税评估通过“函告”和“约谈”等制度,使得税收管理更加人性化,更具人情味。因为纳税评估将绝大多数纳税人视为诚信纳税人,在尊重纳税人的前提下对他们进行服务,通过评估掌握纳税人的纳税情况,避免对其不必要的行政干扰。

建设一个完备的宏观纳税评估系统,对于税收管理的科学化的意义主要有:

1、纳税评估有利于摸清家底,完善税源监控体系。从其在税收管理链条中的职能来看,它属于税源监控环节。税源监控体系主要由“税源预测”、“税源管理”、“纳税能力估算”和“税收审计”四个部分构成,这四部分都与纳税评估相关。

2、纳税评估有利于税收公平目标的实现。税收公平原则,通常指税收负担在纳税人之间进行公平分配。纳税评估机制能科学、合理地测定一个地区、行业和个人在一定时期内其经济运行所形成的纳税能力。这样就能真正作到“取之有道”。

3、强化纳税评估机制能完善现行分税制的财政管理体制。分税制要求实现“三分”:即分事、分税、分管,也就是“有多少钱就要办多少事”。这就涉及到对下级纳税能力的评估问题。

4、加强纳税评估能推动新一轮的税收管理革命。它要求税务机关积极主动作好基数核定、动态分析等税收基础性工作;要求以税收与经济的内在关系为依据,这与我们过去使用多年的“拍脑袋”办法相比更科学、更先进;宏观纳税评估的开展还能带动其他相关系统工程的发展,形成“兵临城下,不得不战”的态势。

那么,如何构建一个完备的纳税评估机制?纳税评估其实就是税务机关实施税源监控的“雷达检测站”,相当于一种融监测、反馈、预警为一体的税收“电子眼”。那么纳税评估的组成系统就可以见之于雷达系统的工作机制和工作流程。

雷达是利用电磁波测定物置的无线电设备,电磁波如果遇到尺寸明显大于波长的障碍物就要发生反射,雷达就是利用电磁波的这个特性工作的。波长越短的电磁波,传播的直线性越好,反射性能越强。雷达的天线可以转动,它向一定的方向发射不连续的无线电波,发射出去的无线电波遇到障碍物后返回时,可以在这个时间间隔内被天线接收,通过测出从发射无线电波到收到反射波的时间,就可以求得障碍物的距离,再根据发射电波的方向和仰角,便能确定障碍物的位置了。

现代雷达往往和计算机相连,通过计算机控制馈往各辐射单元电流的相位,就可以改变波束的方向进行扫描,辐射单元把接收到的回波信号送入主机,完成雷达对目标的搜索、跟踪和测量。而且雷达的电脑处理系统可以直接对数据进行处理,源源不断地把经过处理的信息返回给电脑终端,并根据数据处理结果决定是否对异常目标采取相应的行动,形成了“侦察――预警――打击”一体化系统。

总之,雷达的优点和功能主要有:(1)波束指向灵活,能实现快速扫描,数据率高;(2)一个雷达可同时形成多个独立波束,分别实现搜索、跟踪、制导、无源探测等多种功能;(3)目标容量大,可在全球空域内同时监视、跟踪若干目标。

通过借鉴雷达的工作原理,我们认为一个完备的纳税评估机制应该包括以下组成系统:(1)信息的摄取系统,用来储存、搜集涉税信息;(2)目标比较系统,相当于参照物,用来对目标的异常与否进行判定;(3)数据的分析处理系统,包括辨别、筛选等子系统,以提高信息的价值;(4)信息的快速反馈系统,防止税收信息系统成为“孤岛”,让信息的使用者在第一时间作出反应;(5)抗干扰系统,防止异常税收现象对正常税收管理的干扰和迷惑;(6)税收异常情况的预警系统,通过预警,使得征纳双方迅速纠偏;(7)与打击力量的联动系统,如果面临异常的税收情况,而征纳双方没能有效纠偏,且对税收安全构成威胁,应结合税务内部整顿自查、税收稽查等打击力量来制止。

当务之急主要解决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

1、科学定位纳税评估,明确职责。主要解决的问题是纳税评估与日常管理的关系、纳税评估与税收稽查的关系、纳税评估的权限以及评估的法律效力等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在税务机关内部,纳税评估与征收、稽查在信息资源共享,协调联动等方面还存在“三张皮”现象,各自为政,功能逆调,互相消耗。这些影响了纳税评估工作应有效果的发挥。

当前,重点是要做好纳税评估与税务检查的衔接。为了把纳税评估发现的疑点全面落实清楚,必须做好纳税评估与管理性检查、稽查选案和稽查实施之间的衔接,形成征管各环节之间顺畅有力的执法链条。比如纳税评估发现某行业峰值异常,相应的检查力量应该有针对性的组织力量采取措施。

2、稳步提高纳税评估人员素质。纳税评估工作是一项业务性较强的综合性工作,要求税务机关对纳税人的涉税信息全方位、大容量、多角度地搜索和掌握。这就要求评估人员应具备较高的业务素质和宽泛的知识体系。但是,目前我区评估人员的业务素质参差不齐,在有的地方甚至是把那些即将退休或业务生手放在那里摆样子,致使评估工作流于形式,停留在看看表、翻翻账、对对数的浅层次上。

因此,在加强干部的理论培训过程中,要有重点地开展税收、财会理论培训,使干部对整体工作有概括性的了解。同时,鼓励干部参加专业学历考试和执法资格考试,并给于一定的物质奖励,调动干部自学的积极性,更好地服务于税收工作。

3、拓宽纳税评估的范围,提升监控力度。如果仅仅停留在微观的、具体的纳税人层面,缺乏宏观和全面的评估机制,就使得我们的税源监控失去应有的制高点全方位的监视角度。纳税评估其实就是“雷达检测站”,相当于一种预警型监控,它必须象雷达对一定的空间环境进行多角度扫描和跟踪。宏观税收评估的缺位使税收评估工作难以发挥全面的效果,难以整合各自为战的微观纳税评估所发挥出来的合力,更不利于我们的税收管理朝着科学化方向发展。

4、积极推进税收信息化建设。这就要求我们建立能够完全绕开纳税人直接报送渠道,从其它部门和渠道掌握纳税人容易隐蔽经济信息的“信息通道”。当前最主要的工作主要有:(1)依托计算机网络,提高信息收集能力和质量,将分散于CTAIS税收征管系统、金税工程系统、进出口退税系统、生产企业免抵退系统的各种经济信息进行整合,实现涉税信息共享;(2)要不断优化完善纳税评估软件;(3)加快建成“经济税收信息仓库”;(4)建立科学的宏观纳税评估指标体系。

参考文献:

1、刘学峰.国外保护纳税人权利的基本做法及借鉴[J].涉外税务,1999(8).

2、龚爱华.当前依法治税存在的问题[J].税务研究,2000(4).

3、孙利军.税法遵从意识及其培养[J].税务研究,2002(1).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双鸭山矿业集团东荣三矿地测科)

上一篇:企业会计合理节税方法分析 下一篇:浅谈会计电算化条件下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