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隐裂牙治疗的临床疗效分析68例

时间:2022-03-19 12:06:47

早期隐裂牙治疗的临床疗效分析68例

摘要目的:通过两种不同方法对68例早期隐裂牙患者进行治疗,探讨牙隐裂的形成原因及治疗方法。方法:对68例早期无牙髓及根尖感染的隐裂牙分组,分别进行调颌及充填治疗和全冠修复治疗,两组定期随访2年,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调颌充填组随访6个月、1年、2年时,治疗成功率分别为8421%、6842%、4737%;全冠修复组随访6个月、1年、2年时,治疗成功率分别为100%、9667%、9333%。结论:治疗早期隐裂牙应及时、尽早进行全冠修复,以达到保留天然牙,保留牙髓活力的效果。

关键词牙隐裂全冠修复调颌充填修复

牙隐裂又称不全牙裂或牙微裂,也称不完全牙折,是口腔科常见的一种牙体硬组织非龋性疾病。牙隐裂指牙冠表面的非生理性细小裂纹,常不易被发现。隐裂牙发生于上颌磨牙最多,其次是下颌磨牙和上颌前磨牙[1]。牙隐裂的裂纹常渗入到牙本质结构,引起冷热刺激痛或咬合不适等症状。由于牙隐裂具有症状隐匿性,发展渐进性和后果不可复性的特点,早期易漏诊或误诊,作为临床口腔医师,应给与足够重视。对68例早期隐裂牙以不同方法进行治疗,现将效果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07年8月~2010年8月收治牙隐裂患者56例(68颗隐裂牙),男39例,女29例,年龄28~55岁。根据早期隐裂牙诊断标准选择入组,并且排除牙髓,牙周及其他牙体疾病。具体牙位分布,见表1。

纳入标准:①所有患者就诊时均有患牙咀嚼性疼痛,特别是咬在某一特定位置时引起短暂撕裂样剧痛,或冷热刺激痛,停止咬合与刺激后疼痛可自行缓解的主诉。②检查患牙牙体冠部硬组织完整,面可见与牙齿发育沟重叠,越过一侧边缘嵴达牙齿邻面或颊舌面的隐裂纹线。③牙髓活力检查正常或敏感,无牙髓或根尖周炎症。④X线检查牙周及牙周间隙无明显异常。

诊断方法:①咬合检查:将棉签置于可疑牙的牙尖上嘱患者轻咬合,如果出现短暂撕裂样疼痛,则可能该牙已有隐裂。②染色法:将牙面清洁干燥后于可疑部位反复涂以碘酊,擦拭后可见碘酊渗入隐裂线染色。③光源辅助检测法[2]:关闭其他照明,仅使用光固化灯照射患牙,隐裂牙可观看到“界线”状改变。

治疗方法:68例患牙的治疗均由同一位医师操作进行。经患者知情同意后,根据患者意愿分为两组进行治疗。第一组38例。首先对患牙进行调,调磨过陡牙尖及边缘嵴,排除干扰,降低牙尖斜度,降低颌力。然后根据隐裂的深浅进行牙体洞形制备,洞深以隐裂线消失为准。隐裂仅达牙釉质或牙本质浅层者,直接用光固化复合树脂进行充填封闭;隐裂深度达牙本质中层者,垫底后光固化复合树脂充填;隐裂深度达牙本质深层者,间接盖髓后光固化复合树脂充填。定期随访两年。第一组30例。在局麻下直接进行牙体预备,金属全冠修复。定期随访两年。

疗效判断标准:①成功:患牙无自觉症状,定点性咬合痛消失,未出现新的牙体折裂,牙髓活力正常,无叩痛,X线检查牙周及根尖周正常。②失败:患牙充填体脱落,或出现激发性疼痛加重或自发性疼痛,或咀嚼不适加重,或X线检查牙体、牙周出现异常。

统计学处理:采用X2检验,P

结果

调颌充填组随访0.5年,1年,2年,治疗成功率分别为8421%,6842%,4737%。全冠修复组随访0.5年,1年,2年,治疗成功率分别为100%,9667%,9333%。全冠修复组疗效明显高于调颌充填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讨论

牙隐裂是临床上常见的牙体硬组织疾病,其病因复杂。牙结构的薄弱环节是牙隐裂发生的易感因素。牙结构中心窝沟釉板为牙齿发育遗漏的缺陷区,抗裂强度差,又是牙齿承受正常颌力时应颌力集中的部位,故易发生隐裂[3]。牙尖斜度愈大所产生的水平分力愈大,隐裂发生的机会也愈多。创伤性颌力是牙隐裂的致裂因素。此外,由于牙釉质和牙本质的膨胀系数不同,口腔温度的反复变化,釉质表168颗隐裂牙牙位分布(颗)

牙位上颌下颌合计占全部患牙的比例第一前磨牙3257.35%第二前磨牙4157.35%第一磨牙3253754.42%第二磨牙1742130.88%合计561268100%

表2两组疗效比较(颗)

组别疗效0.5年1年2年调颌充填组成功322618失败61220成功率84.21%68.42%47.37%全冠修复组成功302928失败012成功率100%96.67%93.33%表面可出现裂纹[4]。

牙隐裂常常表现为“牙裂综合征”,其特点为咀嚼时疼痛发作(施加压力或释放压力)和遇冷出现尖锐而短暂的疼痛[5]。通过认真询问病史和仔细的牙体检查可以做出牙隐裂的诊断,尤其咬合检查,染色实验和光源辅助检测法等可帮助明确诊断。

牙隐裂的治疗目的是阻止牙齿裂纹的继续加深,保持患牙的生理功能,保留天然牙。由于牙隐裂具有症状隐匿性,发展渐进性和后果不可复性的特点,因此早发现,早治疗是治疗牙隐裂的关键。本实验中对38例早期隐裂牙采用调颌,调整牙尖斜度,降低咬合力,据隐裂深度备洞,复合树脂充填隐裂纹的方法进行治疗,0.5、1年、2年时,治疗成功率分别为8421%(32/38)、6842%(26/38)、4737%(18/38)。早期牙隐裂裂纹较浅,复合树脂材料备洞充填后,一方面磨除了原存在的隐裂纹,而牙齿与充填材料之间裂隙减小,牙体对隐裂致裂因素耐受性增强,同时由于釉质黏合剂的使用使牙体组织与材料相连,可减缓隐裂纹的扩大。另一方面,调颌也降低了患牙承受的致裂力量。所以短期内可起到一定治疗效果。但是,修复材料与牙体组织的热膨胀系数和聚合收缩系数的不同是消弱牙本质强度,引起牙裂的因素之一[5]。所以调颌复合树脂充填后牙隐裂可能继续发展。对早期隐裂牙仅通过调颌及树脂充填治疗,是不可能恢复牙齿在牙体组织完整时所具备的强度和抗裂状态,所以其对隐裂的继续发展难以达到有效的控制。本试验中对另外30例早期隐裂牙采用全冠修复进行治疗,0.5年、1年、2年时,治疗成功率分别为100%(30/30)、9667%(29/30)、9333%(28/30)。结果表明全冠修复法疗效明显高于调颌后树脂充填。全冠修复患牙的颌面为金属所覆盖,分散了患牙承担的咀嚼力,可保护基牙减少折裂,提高牙隐裂治疗成功率。全冠修复时修复体应制作精良,充分减径,降低颌力,降低牙尖斜度,恢复患牙外形及邻接关系,边缘密合,保持牙周组织健康。

总之,从远期效果考虑,我们认为对早期隐裂牙应及早进行全冠修复,这样有利于防止牙隐裂的继续加深,从而保存正常的牙髓活力,防止牙齿折裂,保存天然牙。

参考文献

1樊明文.牙体牙髓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40-141.

2胡丙耀.光源辅助检测牙隐裂的实验研究[J].口腔医学,2010,30(6):375-376.

3王嘉德,高学军.牙体牙髓病学[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5:202.

4梁登忠.综合治疗牙隐裂65例的临床分析[J].广西医学,2011,33(12):1615-1617.

5周学东,岳松龄.实用牙体牙髓病治疗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84-186.

上一篇:临界食品,吃还是不吃? 下一篇:金莲清热泡腾片治疗急性化脓性扁桃腺炎87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