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中的画面造型语言建构

时间:2022-03-18 10:18:27

作文中的画面造型语言建构

所谓画面造型语言是指一项综合性的艺术表现,涉及视点、色调、景别,以及最后呈现出的视觉隐喻。随着媒体的发展,视觉文化在人们日常生活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可以说,现代人从有意识以来就受到视觉文化的影响,具体表现为对视觉文化的理解似乎总是先于语言符号,最后的储存方式有时也是以画面的方式。因此,作为视觉文化的基本要素画面造型,在人类的认知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这样我们就应看到在人类的表达过程中,画面造型起着重要的作用。虽然最终我们听到的是言语,看到是的文字,但是在言语文字之前,很大一部分却是以画面的形式存在。就学生作文来说,教师就应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从画面造型开始去练习写作表达。

现在的学生接触较多的除了课堂的书本,接下来就是一些视觉文化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他们接触的视觉文化还多于语言符号,因此,他们的思维方式较多地受视觉文化的影响。为此,我们就有必要顺应时代的潮流,学会让学生理性地对待视觉文化。就作文来说,写作的素材可以来源于他们印象深刻的视觉文化,而在表达的过程中,我们更应该注意培养他们的画面思维。就画面造型的具体方式,本文主要涉及视点、色调、景别、视觉隐喻。下面就从画面造型出发,分析作文中的具体运用策略。

一、从客观视角到主观视点的升华

视点是好莱坞经典电影语言体系的重要技巧,这类电影镜头语言的核心在于建立电影叙事的幻觉,使观众完全沉浸在其中。具体分为主客观视点、导演视点、间接主观视点。对于作文来说,我们需要考虑的是主客观视点,所谓主观视点是指作文呈现给我们的是从评判的眼光进行展现;而对于客观视点来说,则是指文中所呈现的都是对客观世界的客观记录。如果作者从主观视点出发对客观视点进行升华,那么作文中的画面造型就得到了真正完成,作文的主旨也就表达出来。一般来说,主观视点的表达根据文中是否有主人公出现,表现出不同的表达方式,有的作品因为没有主人公的出现,需要借助真实作者本人来进行;有的作品因为有主人公即隐含作者的出现,则需要借助隐含作者来进行表达。例如:在杨朔的《荔枝蜜》中,我们刚开始看到的是作者通过主人公的眼睛对蜜蜂酿蜜整个过程的客观记录,到了后来,文中的主人公被蜜蜂的奉献精神所感动,不禁心中一颤:“多可爱的小生灵啊!对人无所求,给人的却是极好的东西。蜜蜂是在酿蜜,又是在酿造生活;不是为自己,而是在为人类酿造最甜的生活。蜜蜂是渺小的;蜜蜂却又多么高尚啊!”通过对客观视点进行升华,文本的主题意义就得到了升华,此文也就从简单的看图说话,转向对人生哲理的阐发。

二、色彩色调的情绪化感知

世界是丰富多彩的,我们看到的世界万物也是五颜六色。学生如果能够将这缤纷的颜色在作文中进行描述,那么我们将会看到作文熠熠生辉,当然对于色彩色调的描述也不是简单地加上一些颜色词,而是能够赋予一些颜色词以内涵,或者将一些色彩进行移觉,让读者充分体味到文中所展现的色彩美。

色彩的移觉就是将我们通过视觉要感知的颜色,转移到另一些感觉器官,这样在作文中我们就能感受不一样的颜色意蕴,从而提升作文的艺术魅力。人的感觉器官一般有视觉、嗅觉、味觉、听觉、触觉五种,作文中用其它四种感觉器官来对本来要通过视觉进行体验的颜色进行感知,更能带给我们美的享受。例如在《紫藤萝瀑布》中,作者首先写了藤萝花的颜色,“从未见过这样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迸溅的水花。”在之后的描述中,对于“紫色”已经不仅仅是用眼睛进行获取,“紫色”已经钻进了读者的鼻子。“这里除了紫色,还有淡淡的芳香,香气似乎也是淡紫色的,像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在这里色彩就成功转移到了我们的嗅觉,我们对于颜色美的理解就更进一层。

除了色彩的移觉能带给我们美的享受,作文时如果能够学会色调的搭配,那么颜色的情绪性就能体现出来。所谓色调是“彩电视画面中总的色彩组织或配置,以某种颜色为主导,使画面呈现一定的色彩倾向。”色调在影视作品中的应用可以使场景、画面之间和谐一致,如果学生在作文中能够学会对色调的运用,那么作文中的情感就通过色调显现出来。

三、景别展现的距离美

景别在画面造型中指的是从二维平面去识别人物位置和空间关系。对于作文来说,应该教导学生有意识地区分景别,这样在写作文的时候才能得心应手。就具体的景别来说,我们一般将景别分为远景、中景、近景、特写。在作文中对远景的展现,可以揭示环境,描写气氛,表现人物的心理情感、内心冲突。例如在高尔基的《海燕》中,开篇就是一幅波澜壮阔的远景描写,“在苍茫的大海上,狂风卷集着乌云。在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通过这样雄浑壮阔的远景描写,海燕的象征意味也就衬托出来。如果对这种远景再进一步描述,就是中景,作文中对中景的描写既可以照顾到周围的环境还可以具体写到人物的形体运动,这样环境的作用在作文中也就凸显出来。在作文中同样可以对上述景别进行借鉴。例如在雷抒雁的《枯枝与鲜花》中,有这样的近景描写:“当我一步步走进那树时,才看清了,那不过是一枝枯叶落尽的枯枝,绕着刚刚绽放的牵牛花。枯树,把它的身躯借给了柔弱的牵牛花的长藤;而牵牛花,也便把鲜艳的花簪上了枯树的头顶。于是,它们复活了,和谐地、美丽地生活在一起,使你猛然间感受到它们原本就是浑然一体的。”作者通过近景描写将枯枝与鲜花之间的彼此相依的关系活灵活现地显现出来,可见近景描写在作文中可将细小物体不同寻常的意义展现出来。

四、视觉隐喻

画面的隐喻是指,“用画面造型语言来使形象不再是日常生活中的物体,而具有影片规定情境中的某种含义,经过造型语言建构的视觉画面具有隐喻的修辞功能。”在学生作文练习中,我们同样需要给所描写的画面加上情境规定的某种含义,这种含义可以是作者长期生活感悟得到的一个感想,但是需要寻找一系列画面将这种感想进行传递;这种含义还可以是作者在看到某一个画面之后,不经意间获得的感触。例如在张晓风的《敬畏生命》中开始写道“我起先是不经意地坐着看书,忽然发现湖边有几棵树正在飘散着一些白色的纤维,大团大团的,像棉花似的,有些飘到草地上,有些飘到湖水里。我当时没有十分注意,只当是偶然风起所带来的。”再后来,作者看到这些树并不是偶然地飘送这些小型的云朵,而是必然地没有停下来,甚至到了第二天,“漫天都是这种东西,”作者于是对这种现象“感到诧异和震撼”,为自然界的惊心动魄的壮举发出感慨,“我几乎是第一次遇见生命――虽然是植物的……我不能不被生命奢华的、奢侈的,不计成本的投资所感动。……那颗种子曾遇见了一片土地,在一个过客的心之峡谷里,蔚然成荫,教会她怎样敬畏生命。”这样我们看到的就是超越一般意义上的普通的画面描写,而是饱含深情的、充满着深刻的人生哲理的画面隐喻。

学生在平时的训练中可以有意识地对意义进行提炼,这样持之以恒,作文水平自然就得到了提升,作文也就不再只是简单地对生活画面的描绘,而是蕴含着自己的感悟与体会的沉淀。

(作者单位:重庆师范大学文学院)

上一篇:技术何以赋权 下一篇:上海自贸区在下什么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