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何以赋权

时间:2022-10-20 06:47:39

技术何以赋权

技术和政治,自古以来便是人类不断思考的主题。古希腊传统认为,因为普罗米修斯,人类得以获得技艺的源泉――火,并由此拥有了获得权力的政治技艺。技术与政治有着天然的联系,这不仅在于政治能够通过垄断科学技术来获得权力,更重要的是,科学技术本身具有驱散蒙昧、启迪民智的启蒙特征,近代民主和启蒙的兴盛与科学技术的发展密不可分。这一古老的主题在近代中国孕育出五四时期的“民主与科学”,它在现代中国也同样得到延续,郑永年教授的《技术赋权》对之进行了深刻的解读。

近代以来,中国知识分子总是热衷于改造世界,而非解释世界,然而,缺乏解释自身的理论框架,恰恰成为中国难以转型为现代社会的症结所在。作者想要做的,便是试图通过“有意识地建构起重新解释中国的理论”,来弥补这一空白。“解释中国”是作者写作本书的出发点。作者通过本书来“解释中国”的切入点是互联网技术与政治变革。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给中国政治领域创造了一个开放的政治背景,中国政治变革也在该背景下悄然兴起。中国政治常常表现封闭式的“城堡政治”结构,而互联网以其技术上的便利性,成为打破城墙的有效工具,国家和社会、政府和人民之间的界限也随之消融。公民借助互联网参与政治,获得发言权,同时能够更好地理解政治;政府利用互联网的民意来推动政治改革,能够增加政治的开放性和透明度,进而巩固统治的民意基础,提升国家的合法性。政府和人民通过互联网,能够在“互动转型”中协调合作,共同“软化”国家的政治和政策实践,推动中国政治自由化发展,使中国政治的渐进变革成为可能。

但作者并非一个技术决定论者,他清醒地知道,技术进步虽然是人类至高无上的成就,但并不能够解决人类最深沉的生存困境。互联网使全球形成一个网络系统,这个系统能带来民主的重要原因在于,它将一切高高低低的东西摧毁抹平,以便通过平等达到民主。正因为“技术赋权”在实质内容上的平庸,互联网这一工具常常体现出非理性化和情绪化的特征,也往往容易被网络煽动家所操纵,严重的还会产生网络暴民文化,这无疑是当今互联网技术赋权的一个悲剧。

如何充分释放互联网有助于社会秩序建设的功能,而消减其弱化社会秩序的功能,这是作者留给我们思考的问题。这个问题也可用本书的标题重新表述:技术何以能够通过重新赋权更好地改善我们的政治世界。技术充当着我们与世界的中介,一方面构造着这个世界,另一方面也决定着人性的空间和结构。就此而言,技术何以赋权,关涉的便不仅仅是权力的重新分配,更重要的或许是,反思如何提升民众的政治生活品质。

(陆炎/文)

上一篇: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与挑战 下一篇:作文中的画面造型语言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