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寻梦者

时间:2022-03-18 07:29:31

国家重点工程西气东输,已于2004年12月全线贯通。八千里管线,把中国西部的天然气输送到了沿线各省和长江三角洲。

按照国家西气东输的战略部署,2004年已经形成全国三大天然气管网,其中塔里木气田与柴达木气田的天然气经西宁、兰州、西安与陕甘宁气田的输气管线汇合输至上海。

柴达木盆地,这个深居青藏高原东北部、占地面积24万平方公里,而属油气勘探区的12万平方公里全是“生命”的西部宝地,在西气东输中占有多么重要的位置!

在生命夺宝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敢于进去的人是拿自己的生命做赌注的。但是,在柴达木奋战的三代石油人经过40多年艰苦奋斗,已经使青海油田成为全国四大气区之一。并且,在2001年5月18日,从柴达木涩北气田通向青海西宁、甘肃兰州的“涩――宁――兰”天然气管道供气剪彩仪式已经举行,天然气已提前输送到西宁。当天,中央电视台在《新闻联播》的头条报道了这一喜讯:“拉开了西气东输的序幕”。

青海油田的柴达木涩北气田由涩北1号、涩北2号和台南气田组成,累计探明和控制的天然气储量可以确保平均日供天然气1000万立方米40年以上。以涩北气田为中心,通往东南西北的天然气输运管网已经形成,青藏高原、河西走廊都是最早的受益区。方便群众,净化环境,带动经济,其社会效益更是难以估价。

不少老石油人在为青海油田的辉煌成果而激动的时候,念念不忘一位科技工作者的名字,她叫孙子华。人们说,不能忘记她呀,柴达木的台南气田是她发现的!

孙子华也为柴达木尕斯库勒油田的勘探开发做出了重要贡献!有人补充道。

是的,1996年11月9日,时任青海石油管理局局长的蒋洁敏在一次勘探研讨会上说:“柴达木中生代的沉积盆地有12万平方公里,在全国陆上盆地中排第八位,……到现在为止,真正像样的油气田,就发现了两个,尕斯库勒算一个,东部涩北、台南气田算一个。”这两个油气田都与孙子华的名字紧紧相连!

孙子华在青海油田是个带有传奇色彩的知识女性。她1968年毕业于北京地质学院物探系。在青海油田工作了22年。后调冀东油田。她的事迹多次上报刊,《金秋》杂志还将她的照片登在了封面上。孙子华的贡献已不仅仅是在西部,而是通过西气东输,已经将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延伸到东部。

向往昆仑

孙子华出生在西川省岷江边一个山青水秀的小城,她的少年时代是在陕西咸阳度过的。父亲是西北工业大学的数学教授,母亲是中学生物教员。他们传给了年幼的孙子华严谨的工作态度,但没给她多少文学艺术方面的熏陶。小时候,对她影响最深的是一本杂志《少年文艺》,其中的《沙漠追匪记》、《老鹰山探矿记》等等惊险故事,使她幼小的心灵对探险寻宝的生活充满了向往。

爱唱歌的姐姐是她的艺术老师,那些新疆民歌、俄罗斯民歌让她陶醉,尤其是著名诗人李季的一首《柴达木小唱》让她痴迷,那歌词至今还记忆犹新:

辽阔的戈壁望不到边,云彩里悬挂着昆仑山。镶着银边的尕斯湖啊,湖水中映照着宝蓝的天……

长江黄河发源在昆仑山,柴达木井架密如林;油苗遍地似春草啊,风吹油味遍地香。这样富饶的地方哪里有,我们的柴达木是个聚宝盆……

工业化的祖国要血液,无数的飞机要食粮。愿把青春献给祖国的年轻人啊,柴达木正是大显身手的好地方。这样理想的地方哪里有啊,柴达木是我们光荣的家乡……

也许是《沙漠追匪记》中勇敢者的形象已深深地铭刻在心中,所以她把姐姐唱的最后一句“光荣的家乡”听成了“勇敢者的家乡”。这首歌,使她对昆仑山下的柴达木和镶着银边的尕斯湖充满了向往,她暗暗立志,长大要学地质,要去柴达木。

那是1956年,是解放后国家第一次号召开发西部时期,《人民日报》发表了一篇重要社论,题目是《支援克拉玛依和柴达木油区》。一批又一批的有志青年去了大西北,去了柴达木。

一个梦想藏在她的心中。1960年初中毕业时,她想考地质学校,可正逢全国性的自然灾害开始了,地质学校不招生,她只好上了师范学校。她专心地学习教育学、心理学、音乐和美术,心想一定要当一名合格的小学教师。可是,机会来了。1962年,国家实施“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她上的师范学校被撤销了。孙子华命中注定要实现学地质搞勘探的愿望。

经过一番奋斗,她踏进了高中校门,就读高三。1963年高考,给了她一次学地质的机会。当时,父亲劝她学数学,随他;姐姐叫她上交大,随她;物理老师建议她考北大,说她物理数学好;她自己早有主意:学地质。她把前三个志愿全部填上了地质学院,把北大、交大放在了后面。终于,她如愿以偿,考上了北京地质学院地球物理勘探系石油物探专业。

五年的大学生活,孙子华和同学们游弋在知识的海洋:数学,物理,化学,地质,矿物,构造……为做勘探队员努力积累知识。他们努力锻炼身体,为“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而增强体魄。他们知道,当“建设时期的游击队员”就是要吃苦,谁也没指望在大城市里找石油。他们高唱《勘探队员之歌》,准备去高山,去沙漠,要“用火一般的热情”为祖国寻找地下宝藏。

在学习中,她惊异地发现,她向往的昆仑已不仅是神话色彩里悬挂在云天的美丽。昆仑以不可比拟的巨大威力创作了一个震撼天地的真实故事,创造了一个令世人仰望的雄伟形象。4500万年前,地质史上最年轻的喜马拉雅运动使庞大的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猛烈俯冲,古老的昆仑山脉被推移500公里。昆仑趁势将珠穆朗玛举向万里苍穹,使之高耸为世界之巅。曾经与之毗邻比肩的马里亚纳海沟逃遁而去,以两万米高差仰望山之巨雄。地中海、高加索、印度、中国、日本直至堪察加都随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世界屋脊青藏高原也在这时迅猛崛起,海拔超过7000米的公格尔、慕士塔格以及可可西里、巴颜喀拉等一同问世的大山以永恒的洁白晶莹与蓝天白云媲美。昆仑,从此以中华民族的代称傲然于世。

孙子华为重新认识昆仑而喜悦,更加坚定了走向昆仑的决心。1968年,毕业分配时,正值西部各地需要大学生,有陕西、宁夏、甘肃、青海。她和同学朱惠铭毫不犹豫地选择了青海的柴达木。那支歌,已不知唱了多少次,她早就盼着见到那遥远的悬挂在云彩里的昆仑山和昆仑山下那个“勇敢者的家乡・柴达木。

柴达木梦想

1968年冬天,孙子华和朱惠铭以及几十个地质学院石油学院的同学们一同来到青海柴达木。

在柴达木西部的花土沟,孙子华最先寻找的就是昆仑山。哦,她在柴达木南缘,冰峰雪岭,绵延起伏,气势巍峨。她像蠕动的银龙,像奔驰的白马,像汹涌的江水,又像西王母舞动的裙带啊。她巍然屹立在人间,又好

似在仙境里。孙子华触景而生万千感慨,禁不住豪爽地抒情。

昆仑山脉西起帕米尔,东经塔里木和柴达木南缘,蜿蜒至川西北,共有2500公里,什么时候能在她的身躯上走一趟?孙子华读过著名诗人李季在这里写的诗歌:

四川姑娘上昆仑,身背标杆脚登云……山顶摘星当花戴,云雾纱巾缠满身。若问人间谁最美,姑娘硬是第一人!

“辽阔的戈壁望不到边”!这是李季站在这片西部大地上的赞叹。孙子华将她的心投向脚下的土地。

柴达木,你是古老的欧亚板块的成员,沧桑巨变,你的兄弟姐妹们要么隆起,要么断裂,听凭板块碰撞造就出嶙峋峭壁、崇山峻岭、冰川河流。而你,却如此坦然而卧,仿佛千万年一直静心养性,不曾有过丝毫动弹。莫非真是这样,已经修成正果,所以舒展开你千里胸襟,任随风来沙去、车走人行?不,你早已经历过沧海桑田的演变。海波汹涌的,剑峰千仞的山脉,平畴万里的原野,角色变换,使你将一个吸引人类的计划酝酿成熟。两亿年前你就毅然将覆盖你的最后一片海水特提斯海倾倒出去,开始孕育石油、云母、黄金和其他数十种矿藏了。我来到这里,就是要探测你腹中的宝藏,实现我的梦想。你,可别吝啬哦。

孙子华听说大学生分配单位是排着队报数,单数在一个单位,双数在另一个单位。大学生们哑然失笑,这办法跟柴达木一样原始呀。排着队准备报数的孙子华,又听说不用报数了,学地质的都到勘探处地震队去当工人,接受工人阶级再教育。为了不影响其他人的情绪,凡是恋人都不能分在一起。孙子华被分到294队,朱惠铭被分到293队。孙子华与朱惠铭是恋人,这么大的柴达木,交通又不便,分开几十里都如同天上地下一般遥远。二人分别被人领走了,忍不住频频回首。但是,他们毫无怨言。

柴达木是富饶的,人们给予她”聚宝盆”的美称。柴达木又是严酷的,海拔高,缺氧,气压低,干燥,风沙大,紫外线强。刚进入盆地,柴达木就给他们一个下马威。走路都有些气喘,围着篮球场跑上一圈,心就乱跳,仿佛要从嗓子眼里蹦出来。孙子华和同学们再也不敢长跑,就是打篮球也只能悠着点儿。

由于气压低,水烧到80多度就开了,馒头蒸不熟,看着白白胖胖的大馒头,用手一捏,五个指头印却起不来。咬一口在嘴里,粘在牙上下不来。这群大学生苦中作乐,编了顺口溜:这里的生活真是好,天天都能吃年(粘)糕。

这里风大干燥,他们一个个嘴唇干裂还流着血。这里紫外线强烈,使他们脸上的皮脱了一层又一层。有一次孙子华出工,没有护好耳朵,当天晚上耳朵就烧乎乎地疼,过了两天,摸下来半个耳朵大的一块皮,她还以为耳朵掉了呢。另有一个同学,别出心裁要洗日光浴,一天的工夫,浑身的皮火烧火燎,不能碰衣服,不能挨床:严重日光灼伤。钻井班的小伙子,个个手指甲塌陷,严重缺氧。这里是盐碱戈壁,食物要从千里外的西宁或敦煌运来,那时,不象现在有冷藏车,蔬菜水果几天颠簸下来,不是干了就是烂了,所以,他们常吃的就是罐头,海带粉条。吃到后来,觉得所有的罐头都是一个味儿,多少年以后,孙子华都不想吃海带炒粉条。一次队里胜利完成任务,举行会餐,吃了一顿糠萝卜炒咸肉,那个香啊,她至今不忘。

野外喝水要从远处拉来.盆地中的水绝大部份是过饱和的卤水,不能喝。记得刚去红柳泉出工时,去水源的路没修好,喝了两个月红柳泉探井的水,那水虽说不成,但是有一股臭鸡蛋味儿,喝了以后全队拉肚子。队里的氯霉素用光了也没止住,还是后来换成阿拉尔河的水才好了。

柴达木盆地,可怕的不是高山戈壁,而是那些着似平坦的盐沼,平平的盐壳下面藏着稀泥和饱和盐水,一旦踏破盐壳,就会陷入其中。294队曾经在红柳泉搞地震勘探时,就有一辆车在探路时压破了盐壳,连人带车陷下去,再没出来。在柴达木勘探找石油,像这样献出生命的悲壮故事是不少的。

孙子华和测量组的入在鹊桥地区测量,就遇上了惊险的事。那是4月初的一天,他们七人一大早就出工了。早就知道这里是翻浆地,他们预先带了木板,一路测量,一路给汽车轮下铺木板,小心翼翼地前进。乐观的他们一边干,一边开玩笑:别人给火车铺铁轨,咱们给汽车铺木轨。

边铺边走,总算顺利,他们下午五点就干完了当天的任务。正打算返回时出事了:一时高兴,忘了铺木轨,大卡车压破了盐壳,车轮陷下去了,汽车底盘搁在了盐壳上。他们七人,挖的挖,垫的垫,忙到晚上八点,不但没挖出来,反而越陷越深了,不敢再动了。眼看着渐渐变黑如同巨大的锅盖越压越低的天,他们知道再不回小队一旦遇上狂风就有葬送在沼泽的危险,于是决定弃车徒步走回去。

工地离小队驻地有二十多公里,劳累一天的他们必须接受这个考验。水和粮食早就吃完了,又渴又饿,临走前得补充补充,只好放出汽车水箱里的水,每人趴在机油盆边上喝几口。那是水锈味儿和汽油味儿混合的水,真难喝呀。可再难喝,也得喝,一路上再也没有水喝了,喝完后,连嘴都舍不得抹干,大家冲着家的方向,上路了。

这七人中有四个小伙子、两个老师傅,就孙子华一个女性。大家在夜空下的茫茫戈壁滩上走着,走着,没过多久就跟梦游似的。慢慢的小伙子们走到前面去了,老师傅掉到后面了,刊、子华听不见人声。夜空下,戈壁滩上万籁俱寂,只听见自己的呼吸和脚步声。天上,有微弱的星光;地上,偶尔可见骆驼刺的黑影。走到凹地,就搞不清方向了,只凭自己的感觉走:走到高地,再寻找小队的灯光,辨方向。有几次,竟发现自己的方向错了80多度,要不是队上的灯光,她这一晚上,一定得当“团长”了。走了四个多小时,看见前面不远处有黑影,孙子华吓了一跳,不会是野兽吧?她听说戈壁上有狼。她的心扑腾扑腾地跳;停住脚步仔细看,黑影动了!是狼!

就在惊慌失措的这一瞬,她看清了,是走在前面的一个小伙子,他走不动了,坐在地上歇了一阵,刚站起来。一场虚惊。

他们结伴而行,两眼望着遥远的小队的灯光。终于,在半夜十二点半,跌跌撞撞地回到了驻地。那时孙子华的形象别提多狼狈了:满脸通红,鬓角的头发上挂着汗水结成的冰凌,也不知是热还是冷。从此,她对小队的灯光,多了一分依恋。

作为一个从城市里来的姑娘,在这样的环境工作真有点可怕。但是,听了老石油工人话当年,她的心里又踏实了:五十年代进盆地的青海石油人,拉着骆驼,住着帐篷,抗风沙,斗严寒,条件比现在差多了。可是,他们克服了难以想象的困难,在荒无人烟的戈壁滩上找到了石油,建成了冷湖、油砂山等油田.我们现在条件比他们好多了,还怕甚么呢哦们也一定能行。

勘探生活是艰苦的,但是,也是快乐的。在老师傅的带领下;孙子华学着搭帐篷、垒炉子,找水、认方向,学习在戈壁滩上生存的本领。学习各种勘探工作技能。很快就能独立工作了。孙子华是放线工,那是在戈壁滩上放

电缆、接仪器,用双脚丈量戈壁的工种,一天要走几十里地。

那是知识分子接受工人阶级再教育的年代,大学毕业生只能当工人,不让搞技术。但是,孙子华想:国家培养我们这么多年,当工人也得当个好工人。她在当好放线工的同时,帮队里出板报,帮爆炸班捆药包,还给全队教歌。那时,野外生活很单调,方圆几百里的戈壁滩上,只有他们一个队。没有电影,更没有电视,孙子华从小爱唱歌,这下可有了用武之地。她把从收音机里听到的好歌记下来,抄在大纸上,在每晚学习之前教给大家。《八角楼的灯光》、《我爱祖国的蓝天》、《海军战士想念》……每周一首新歌,队里的人兴致特高。后来,只要听到好歌,就有人来告诉她,让她教。唱歌成了294队很重要的活动。

除了唱歌,他们还在沙滩上打排球、打篮球、跳大绳、跳高,文体活动丰富多彩。因为队上没有卫生员,孙子华经过短期培训,就当上了全队的赤脚医生。她在空闲时间学习,努力记住各种常见病的症状和各种药的用法,担起了全队的保健工作。一次,在红柳泉施工,一个小伙子突然腹痛,经她判断,是急性阑尾炎,急忙向队里要了一辆嘎斯车,把他送到十几里外的花土沟医院,当天就开了刀,小伙子转危为安。又一次在鹊桥地区,一个小姑娘肚子疼得打滚,吃阿托品都止不住。她想起老师教的“胆道病疼起来什么药都止不住,而且放射到后背疼”的特征,判断是急性胆道病,她急忙让队里派车把小姑娘送到二十公里外的冷湖医院。医院疹断为胆道蛔虫。医生说好险啊,幸亏送得及时。

几年的勘探队生活,让孙子华从老工人身上学到了很多知识,她也深深体会到在这个特殊的环境里知识与生存能力的重要性。她尽力为大家多做事,得到了很多快乐。

六七十年代,在西部勘探,最不方便的要算通信了。戈壁滩上没有人烟,没有邮递员,全靠管理员一月一次回基地买粮油时,才能给大家捎来信报。不管是急信还是电报,都得一个月后才能看到,看报都是看历史。第一次出工,293队在尕斯湖西南的阿拉尔草原,294队在尕斯湖西北的红柳泉。两队相隔只有二十多公里冲间隔着一条阿拉尔河,但是,道路不通,消息不通.牛郎织女在银河两岸还可以相望,而孙子华与朱惠铭五六个月见不上面,一两个月看不到信更别说相望了。孙子华只能把思念藏在心中。

一个偶然的机会,她发现,在夜晚时分,站在红柳泉的高坡上,可以望见昆仑山脚下293队的灯光,那是每个勘探队特有的灯光。那时的勘探队,怕有人迷路找不到家,会在驻地的帐篷顶上,竖起两根长长的竿,挑起两个大大的灯泡,夜晚迷路的勘探队员,老远就能看见。看到那灯光,孙子华知道,惠铭就在那灯光下,她心里塌实了许多。从此,一有空,她就会去望293队的灯光,心里默默地祝愿她的惠铭平安。

直到九个月后,小队回基地整休,他们才见了面。1970年2月,他们在北京结婚,20天后,回柴达木,又各奔东西了。这一回,294队搬到油砂山,293队去了昆仑山下的甘森,她再也看不到惠铭的灯光了。5月,她回基地,惠铭在野外。7月惠铭回基地她又出野外了。9月她回基地,只见到惠铭留在家里的充满深情的纸条。10月,惠铭的小队转移工区,搬到了离294队仅200米的地方,他们俩才相见,这一回,小队领导做好事,决定分给他们一顶小帐篷,他们才在油砂山下安了家,有了自己的小窝。就在油砂山下,她怀了他们的第一个孩子。两个月后,惠铭去参加西部修路会战,孙子华搬入女宿舍,他们的小窝就没了。留下的又是思念。

与现在的年青人相比,他们那一代人,少了很多的浪漫,更多的是默默的思念和等待。不知有多少次,寒风把帐篷门帘轻轻揭开,月光把浓浓的相思带给这个夜不能寐的女大学生。她只能默默地向惠铭倾述满怀情思:

多少回梦里与君逢,良展美景情如蜜。正青春人在天之涯,夜夜思情一缕缕。离别复离别,便纵有千种风情对谁语?

她仿佛听见惠铭的声音:

多情自古伤离别,休要执手相看泪眼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且莫悦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带着儿女鸿鹄志,乘风万里来复去!

这一对恋人在柴达木转战南北,他们的心已经紧贴着柴达木,一个个梦想已经在心海上升起。

尕斯库勒之谜

说来,孙子华与昆仑山下的尕斯湖真是有缘,她在柴达木的第一次出工,就来到了尕斯湖边的红柳泉。当她爬上油砂山的小山头向南望时,被眼前的景色惊呆了:在莽莽昆仑脚下,静静地躺着一个大湖,在阳光下,蓝盈盈的,像宝石一般闪着光。它的西边是绿色芦苇环绕,它的东边是白色盐带环绕,这就是镶着银边的尕斯库勒湖了。湖水平静如镜,蓝天、白云、昆仑雪峰倒映在湖水中,景色真是美极了!她真想马上告诉几千里以外的姐姐:我来到昆仑山下了,我看到了镶着银边的尕斯库勒湖了!姐姐一定会羡慕死。多少年后,她还在奇怪:这么好的景色,怎么没人来旅游?她没料到,她后来的石:油勘探工作,大部分都与尕斯湖有关,这大概就是缘分吧。

1978年到1985年;孙子华先后在勘探处研究队和研究院南区队柴达木西部南区任解释组组长。几年间,她的足迹与视线集中于尕斯库勒湖畔的地质构造。几年的地质调查与研究,她发现尕斯库勒湖畔是一个诱人的谜面,等待着她去揭开谜底。

1985年,在对南区连片成果图反复研究之后,她的目光再一次凝聚在尕斯库勒湖东边的一片沼泽上。

这是深秋中的一次野外调查。不知来过多少次了,她与解释组的伙伴们早已体验过四季戈壁的各种滋味。这一天他们没有在预计的时间里回到基地,水与食物都成了想象中的供品。

饥饿中的孙子华仰望昆仑。传说昆仑山上有一种神树,结出的果子形状像梨,黄皮红肉没有核,名叫沙棠。吃后可以抵御水的侵袭,落水后不会被淹死。在昆仑之巅长有一种像葵的苹菜,其味美盖天下,而且食后解除劳顿。《吕氏春秋》里有“食之美者,昆仑之苹”的记载。《离骚》中有“登昆仑兮食玉英”的诗句,“玉英”也是“君子服之,以御不祥”的灵丹妙药……昆仑把自己拥有的美味都提供给孙子华了,但是,这种虚无缥缈的会餐;并不能解除她的饥饿。

不知是昆仑还是饥饿使她产生了灵感,她的科学知识与判断力闪电般地从头脑里跳出,刹那间她的目光如炬。那目光穿透了湖畔地层深处,她与它们开始交流……这是相互了解、相互认识的一次会晤,这是相互的情感对话。

这是一片长年不冻的盐碱沼泽地。因为有下陷的危险,给地震勘探带来困难,多年的勘探都从它的身边绕过,所以资料不足,使它成为难以真正认识的陌生地段,在历年的地质构造图上,都用虚线表示。

尕斯库勒湖衅早已引起石油人的关注,1977年10月14日,湖东的跃进一号构造第一口井钻至两千多米时获得工业油流,从

此发现尕斯库勒油田。经过七八年的奋斗,这一地区已发现跃进一号、跃进二号、跃东等构造。当时,已经认识的跃进二号的高点,就在这片沼泽地之西。上面已钻一口跃地1井,日产原油只有几吨。这片沼泽在图上属于跃进二号的低部位,自然没有引起重视。

孙子华的看法却不一样。她发现这一地区断裂分布的形态很奇怪,像一个小孩玩的风车,这片沼泽地正处在风车的轴部。她与小组的同伴们商讨,按地质力学的观点,这里似乎应该有一个旋扭构造!

科学的推断是找到油田的第一步。这个推断需要资料来证实。孙子华提出复查旧资料。她认为要用新的观点新的眼光来分析旧资料,不能让旧观念封锁了那些宝贵的资源。

尕斯库勒构造历年的成果图和时间剖面都摆在他们面前,西部南区内。17个三级构造的地表和断裂层――呈现出来。他们发现,一条伸入盐沼的测线在末端有抬高的迹象。新的推断产生了:也许这里真有隆起?推断离找到油田又进了一步。那片沼泽地依然依着尕斯库勒湖水沉睡着,把人们渴望找到的石油搂在几千米厚的怀中。而孙子华小组却几天几夜没有睡意。对那些看过多少次的解释和曾经不被人注意的或者没有交代清楚的蛛丝马迹,他们奉若至宝,再看再研究,再加上新的资料、加上所有可能的推断,放开再放开,做出新的解释。终于,触到了要点上。他们大胆地在挤压盆地里解释了一条张性的正断层。太好了,一个5平方公里的穹隆终于勾了出来!

孙子华带着小组8人挑灯夜战,编制出一个重要的成果报告《柴达木盆地西部尕斯断陷地震反射资料综合解释及评价》。这一报告引起了油田的高度重视。继续深入。经过生油条件、储积条件、运移条件等等各方面的评价,他们认为,这里聚油的把握系数比较大,经过预测,地质储量有125至250万吨!

好啊,应该上钻!

1986年3月,初春的风轻轻抚摩着尕斯库勒湖,平镜般的水面漾起了不平静的波纹。湖畔开始打新井了,名为跃12井的探井打出了30多米厚的油层,经过储量计算,探明石油地质储量800多万吨,比预测的还要高!而且资料证实这里就是旋扭构造,与孙子华推测的一样!旋扭构造的发现与打出石油,重要的是,不仅增加了尕斯库勒油田的石油储量,而且为油田的开发打开了思路,使尕斯库勒油田成为柴达木所有油田的主力油田!

柴达木石油人谁不高兴万分?孙子华你太棒了!孙子华说这是我们小组的成果。人们就笑着改口,孙子华小组太棒了!

是的,很棒。这个新发现的地质构造被称为跃进二号东高点,这是柴达木盆地第一个在没有一条完整的地质测线、不能直接看到隆起的形态的情况下,用科学理论加以指导与分析而推断勾划出来的穹隆构造,也是柴达木盆地第一个先由解释组进行综合评价、先预测出储量然后再进行探井的构造。这样的突破,不仅成果斐然,而且成为后来者的借鉴,其效益与价值是难以用数字估价的!

就在这一年,尕斯库勒油田的开发开始了。正因为尕斯库勒油田储量的增加,可以带动油田经济的全面发展,国家批准了柴达木油田的三项工程:建设尕斯库勒油田120万吨产能、由尕斯库勒油田为主要油源的435公里输送原油管道建设、原油管道终端的格尔木年加工原油100万吨的炼油厂。

1993年,三项建设如期完成,柴达木油田步入了勘探、采油、运输、炼油、销售一条龙的现代化油田行列。

人们忘不了孙子华。孙子华这个女科技工作者在人们的敬仰与传说中被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人们说,她的眼睛比孙悟空的还厉害呀。

台南的奥妙

2003年新年到来的那一天,青海省第二大城市格尔木的一个大礼堂里正在表演一场有关天然气开发的大型音乐舞蹈诗剧。男女主持人充满激情的朗诵让全场观众心潮澎湃。

……

柴达木盆地,天然气资源长年沉睡,

是谁把它引向高天阅地?

拉动经济,治理污染,

是谁为黄河上游的炎黄子孙创造了天然气时代?

让我们走进这片写下了大多传奇的土地,翻开她灵性的记忆。

是的,不能忘记过去,不能忘记曾经为发现气田做出贡献的人们。孙子华也是其中一个。

1968年,她来到柴达木不久,得知1964年,第一次勘探盆地以东的涩北,有一口完钻探井,气流冲裂地层,地火轰然而起。人们为找到了天然气而在熊熊烈火边呐喊狂舞。她在想,柴达木不可能只有涩北才有天然气。寻找天然气成为她的梦想。1973年,调到综合研究队之后,她亲手调查的资料和各种历史地质资料像一个引路人,把她带到了柴达木东部的三湖。

台吉乃尔湖、涩聂湖和达布逊湖真是浩瀚戈壁上的仙景。也有人称她们为仙女。阳光下的金翠华彩,月色里的冰莹玉丽,飙风中的波澜不惊,阴云下的娴雅恬静,与戈壁的苍凉、死寂、粗犷、单调极不协调。孙子华来到三湖周围,除了与人们有同感,还有想法。有人问,你想到了什么?

她久久地凝视湖面,清风撩起她的短发和衣袂,也吹绉一湖春水,她就像守望长江日日东去的神女峰的神女,亭亭玉立。她,正聆听着远古的巨响。碰撞、断裂、挤压、激流……惊天动地振聋发聩的交混回响终止了,她的耳畔留下一声沉吟。她的双脚挪动了,她的双眼落在了湖边的凹陷中。剧烈的板块俯冲引起盆地沉积移动,在三湖凹陷发现的暗色泥质岩就是地下有天然气的明证。

孙子华回答身旁的伙伴,三湖是多情的仙女。

多情?对,多情。

与多情的三湖交流沟通条件还不成熟。1976年,勘探队伍再一次挺进涩北。

涩北1号构造上的涩深15井,完钻后由试气二队试气。那是1976年11月4日,一个寒冬早临的日子。忽然间,冲出强大的气流,两条旁通管线与井口的连接丝扣迅速旋转,井场上顿时扫倒一片,血流遍地。薛崇仁、王警民、陈家良……六位同志魂留荒漠,为国捐躯。

惟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那是英烈的自自。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开拓就是这么壮烈。

然而人心不是铁,一群男儿在呼喊,泪如倾盆心在流血!

干涸千年的涩北潮湿了,气啸如虎的荒漠变得死一般静寂。

涩北,血染的涩北,泪洒的涩北,你真的就让人谈气色变吗?

涩北,血染的涩北,泪湿的涩北,你真的只给人们留下叹息?

不!一个声音回荡在西部大地:

我们要填补历史的空白,我们要在你的身躯书写一万个满意!我们要让狂野的气龙听从指挥!我们要让烈士的魂灵得到慰籍!

1978年,孙子华带着烈士的遗志和生者的壮志,第二次查阅台吉乃尔湖南面凹陷的地质资料。经过资料解释,她发现构造顶部有断裂,有“速度低”,但是还勾不出圈闭来。孙子华看了地质解释,觉得还应该突破。因为正担任研究组组长,正在研究尕斯库勒

油田的重要课题,只好暂且放下。

十年过去了,科技人员对台南做过三次解释,都没有突破。1987年4月,孙子华正任研究院主任工程师,她与助手吴光大在完成技术管理工作的忙碌之中,挤出时间来研究台南。

深夜,风从窗缝挤进来,哗哗地掀动桌上的图纸,掀动她的思绪。新的解释出来了,但是结果与前人一样,依然勾不出圈闭来!毛病出在哪里?她的视线好象已经粘在了图纸上。两天,她痴迷地看了两天。她终于发现这图的形态有点怪异:一般情况下,地层受挤压产生变形,应该是波状起伏、隆凹相间,是谁在高高的鼻子上按了一下?

她又仔细研究这个高鼻子上的凹坑坑沿,发现坑沿在同一个水平上。凭她丰富的知识和合理的推断,一个假想在脑子里闪现:会不会是地层含气造成的假象?对,有这种可能!她再复查资料,对,因为这里有速度偏低的现象,因为这里是构造最高处,还因为坑沿是平的,所以这很可能就是气水界面!

她无比兴奋,这样的推断使她看见了埋藏在地下的天然气,使她触摸到一个超越旧认识的新的自我!

有人怀疑她的推断。特别是她那一脸稚气,让人觉得她还没有长大。

她是一个严谨的科技工作者,她不会停留在推断上。探询梦想的追求、对柴达木的征服意识和科学先行的作风催促着她去挖掘深层的理性依据。为了验证地层含气会使构造顶部凹陷,她秉烛夜战,设计了一个地层模型:形态是隆起的。她借用涩北一号气田地层的层速度填入其中,另外凭她的经验提供了一些数据,请同事邹崇新在微机上计算合成地震剖面。同时她自己做理论计算,她想用合成地震剖面证实自己的推断。她胸有成竹,非常自信,她相信奇迹会出现。

奇迹果然出现了1在合成地震剖面上,应该含气的部位出现了反射同相轴下陷!与她和小吴在实际地震剖面上看到的一样,证明她的推断是合理的。这样,他们就确认,台南的隆起顶部凹陷是由于地层含气造成的异常现象,而不是断裂带!

这个认识,就像捅破了一层窗户纸,解开了多年的谜,为三湖地区找气提供了一把钥匙。

回到家中天已快亮了。要不是丈夫和两个孩子在睡觉,她真想放声高歌。她的嗓子很不错,十几年前在294地震队时她经常教队员们唱歌。此时她难以抑制内心的激动,禁不住轻声唱了起来:“春天来了,春天来了……”41岁的人了,全然像个小姑娘。被吵醒的丈夫朱惠铭太了解妻子了,他知道她又有大的收获,他也知道妻子不愿吵醒他,他就偷偷看着她。他被她的情绪感动了,他的眼睛湿润了。

是的,春天来了,科学找气的大树刚刚发芽,她自个儿念叨着一句名言:“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她又投入忘我的研究中。

她根据新的认识,结合地质家们绘地质剖面的方法,设想出简便可行的“趋势面法”,恢复了构造顶部的真正形态。其圈闭面积达48至60平方公里。十多年来没有被解释出来的含七构造,第一次被孙子华描绘出来了!

孙子华小组人人都忙得忘记了夜与昼。他们根据各反射层下凹的幅度差异等特征,计算了地质模型,预测出台南构造含气层段在800至1600米。又参考涩北一号气田的各种参数,对台南构造进行综合评价,预测天然气储量在68亿至86亿立方米之间。1987年5月,孙子华与助手吴光大拿出地质报告《青海省柴达木盆地东部台南小幅度构造精细解释及含油气评价》。

报告还没有推出时,油田召开探井井位讨论会,当时油田勘探的热点是在柴达木西部找油。总地质师顾树松对到会的孙子华说:“两年前,你为发现西部跃进二号东高点油田作出了重要贡献,你今天再提今井位。”孙子华回答:“找油,我提不出。找气,可以提一个地方试一试。”

会场的所有目光唰地一下集中在她的脸上。谁不想找气?可是还没有突破口呀!孙子华,你找到了?

孙子华摆资料,讲根据,娓娓道来,依据那样充分,那样令人信服,真让大家惊喜不已。有人开玩笑说,孙子华,你这回再找出气来,该给你挂个匾了!

吴耀文局长当场拍板:“德令哈的探井完钻之后,钻井队直接搬台南,上台南一井!” 从此,柴达木盆地东部找气翻开了崭新的一页!

孙子华与助手吴光大的报告公开之后,有关技术界赞扬这是对地震反射低速异常的突破性认识,解决了构造解释中的难点问题。后来的实践证明,这个报告在柴达木盆地天然气开发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这年12月台南一井开钻时,劳累过度的孙子华正躺在医院病床上。要不是病重,她一定宴到台南去看打井,她要亲眼看见气流冲天而起!她先时无刻不在想着台南。

突然,她眼睛一亮,翻身坐起来。她看见局党委书记张德国像大树一样矗立在眼前,微笑着,她还看见了闪着盈盈泪光的一双眼睛。

成功了?

成功了!

“台南一井钻至1000米喷出强大气流,日产气百万方!”张德国激动地说,“与预测含气层位基本一致!”

孙子华真想跳起来,真想放声高歌。她的泪水涌出来了,她太高兴了!

孙子华告诉张德国书记:“我们预测在800至1600米,下面还应该有一层!”

后来钻探台南二井,证实含气层段900--1700米。预测真准呀!

孙子华发现了台南气田!石油人在传诵,柴达木的风儿在说,鸟儿也在唱,孙子华发现了台南气田!这个女性,真是神奇!

孙子华列出了小组所有人的名字,她说这是集体的成果。她还说,探明地质储量还得其他科技人员来完成。

她的丈夫朱惠铬在其中作出了重要贡献。台南找气,夫妻齐上阵,这又是一个佳话。孙子华与其他科技人员创造了巧妙循环借鉴对比的方式,各个击破。研究台南,借用涩北气田的数据。台南成功了,涩北又借用台南气田检测的新方法。依靠科技的力量,两个气田的储量猛增。

格尔木一个大礼堂正在朗诵那个时候的情景:

一支生力军向涩北挺进,

一支科技队伍向涩北挺进!

有了生力军,涩北感动了;

有了科技开发,涩北变活了。

装起井口流程,竖起排空火炬。

一簇生命之火照亮了台吉乃尔湖畔,

一道希望之光刺破了昔日的云翳。

涩北沸腾了!气龙驯服了!

1995年,全国海拔最高的天然气开发、气田建设企业青海油田天然气开发公司在格尔木建成。把台南气田划归涩北气田。涩北,成为柴达木新时期的亮点,成为中国第四大气区和中国西部的热门话题。

一场大规模的天然气开发在柴达木开始了。

从1996年至2001年,共建成四条天然气输气管道:涩北至格尔木全长189.4公里,涩北至敦煌全长345.6公里,南八仙至南翼山全长260公里。

更大的工程在后面。2000年,国家确定了西部大开发十大重点工程,其中就有从柴达木涩北气田输气的涩――宁――兰天然气管道工程。从涩北到青海省省会西宁,再到甘肃省省会兰州,全长953公里。2001年5月18日,管道竣工输气。

这一天,三代柴达木石油人都在欢呼啊!这天晚上,中央电视台向全世界播送了这个喜讯,称“西气东输的序幕已经拉开”!

昆仑山下的那场音乐舞蹈诗剧,正进入尾声,主持人正在朗诵:

从此人类的词典里就有了一个闪光的名词:――涩宁兰榆气管线! 从此人民的心中就有了一个神奇的名字:――涩北气田!

这是一次检阅,这是一次赤诚的奉献,

这是一次飞跃,这是一次梦想的实现。

有人在问;温北在哪里?

有人在地图上寻找:涩北气田在哪里?

看啊,朋友,一轮火红的太阳从西部冉冉升起!

遥远的地方不再遥远,遥远的地方有圣火点燃。

西气东输,送去我们的爱;

气贯长虹,我们心心相连。

请相信我们的承诺:

日供气一千万,四十年不变。

请到我们涩北采,领略荒漠气田的浩瀚

晚会结束了,人们还不愿离去。人们在怀念过去,在思念一位神奇的女性,她就是孙子华。虽然她已调到北方一个油田了,但她是带着思念走的。青海、昆仑、柴达木、瀚海、尕斯库勒湖、台南,已成为她生命的一部分。她给儿女取名字都寓不开这些字眼,一个叫晓昆,一个叫海仑,以纪念他们在昆仑山下战斗过的岁月。

上一篇:应着力保护海西岩画遗迹 下一篇:对柴达木资源开发中金融支持问题的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