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瓜果出口基地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时间:2022-03-18 01:48:45

新疆瓜果出口基地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摘要:做为新疆特色农产品的主要品种,瓜果已成为广大新疆农民增产增收及新疆农业出口创汇的主要经济来源渠道之一。本文通过分析新疆瓜果出口基地建设的区域分布、品种结构、规模等,阐述了新疆瓜果出口基地的发展现状,并找出其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瓜果;出口基地;新疆

作者简介:赵达君(1977-),新疆农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农业经济管理;

戴泉(1979-),新疆农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助教,研究方向:农业经济管理;

永春芳(1962-),女,新疆伊犁人,新疆农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国际经济与贸易等。

中图分类号:F3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309(2009)08-0005-03

农产品出口基地是新疆农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先锋和样板,是新疆农业发展尤其是新疆外向型农业发展的增长极。新疆农业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缘区位优势和特色产品品种优势,除传统棉花产业外,近年来,果蔬业尤其是瓜果业的快速发展已成为新疆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

一、新疆瓜果出口基地建设情况

新疆瓜果类出口基地建设同中东部农业发达省份及其它沿边沿海地区相比起步较晚,但近年有了长足的发展。建成了一批具有一定生产能力和出口规模的瓜果出口生产基地,发展了一批在中亚、俄罗斯、香港、日本甚至欧洲地区有一定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的农产品出口基地和龙头企业,这些出口基地和龙头企业分布在新疆所有地州,几乎涵盖全疆具有出口竞争力的所有瓜果产品。

(一)瓜果出口基地总体情况

据2008年10月的不完全统计(见表1),出境水果注册果园数量约为914个,总面积超过110万亩,新疆瓜果出口基地建设已进入高速发展时期。瓜果种类包括:苹果、香梨、葡萄、杏、桃、哈密瓜、西甜瓜、石榴、红枣、沙棘、草莓、核桃等等,涵盖了新疆所有有一定种植规模的特色瓜果种类。与此相对应,新疆已建成具有出境水果资格的包装厂57家,针对新疆出口瓜果进行分捡、清洗、烘干、加工、包装、贮运等,并形成了一些在境外市场有一定知名度、美誉度、竞争力的品牌。

目前。新疆已注册并经过备案的果园,基本覆盖了新疆各个地州,并基本形成南疆地区以阿克苏、库尔勒、喀什为中心,北疆地区以伊犁河谷、石河子、昌吉为中心,东疆地区以哈密、吐鲁番为中心的果品出口大区格局。

(二)瓜果出口基地品种规模及地区分布

从各品种种植基地数量看,新疆水果出口基地以苹果、梨、葡萄为主,占到新疆水果出口基地总数的87%:其中,在新疆梨子出口基地数量最多,达344个,但分布区域比较集中,主要集中在阿克苏、库尔勒两地,在喀什、伊犁、和田三地也略有分布;葡萄出口种植基地数量位列第二,达到272个,分布区域最广泛。除阿勒泰、和田、塔城等个别地州没有进行葡萄基地申报外,其它地州均有不同规模的分布:苹果出口基地数量也达175个,主要分布于阿克苏、伊犁河谷、喀什三地。

从各瓜果单品种种植面积上看,核桃基地面积最大,达到了678478亩,其次,依次为葡萄339947亩、西甜瓜148513亩、梨136483亩、苹果110250亩。北疆除伊犁河谷、阿勒泰外,其它地区以葡萄出口基地为主,品种较为单一:伊犁河谷地区由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及气候条件,形成了葡萄、梨、苹果、桃、草莓等基地;阿勒泰地区则只有一个沙棘基地。东疆地区的瓜果品种依然以该地区传统的葡萄、西瓜、哈密瓜、大枣为主。其它新型水果基地的建设相对滞后。南疆地区则除了葡萄、梨、苹果、核桃、大枣等传统果品外,大力发展了西瓜、甜瓜、杏、桃、石榴、草莓等新品种出口基地。从三大区出口果园总面积比较来看。南疆的出口水果基地规模优势更为突出,占新疆全疆出口水果注册果园总面积的87.64%。其中。喀什、和田两地占到全疆出口水果果园面积的68.53%,其中,核桃面积占到两地注册果园面积的61.27%,这与南疆近年来大力发展核桃产业的努力是分不开的,

从品种上和基地建设规模的发展速度上看,南疆地区已发展成为新疆果品出口主要集中地,其中,阿克苏、库尔勒、喀什、和田四地的基地数量占到全疆果品出口基地总数的一半以上,面积达到全疆注册果园面积的78.22%。涵盖了新疆出口瓜果的所有品种,并形成了一批符合美国、欧盟等发达地区出口标准的水果品种,具有了一定的品牌优势。阿克苏苹果、库尔勒香梨、伽师瓜、和由和喀什两地的薄皮核桃等品种已在美国、欧盟、日本、东南亚等地形成了比较稳定的客户群,具备与国外水果同台竞技的能力和基础,对新疆水果出口起到一定的示范和带动作用。

二、新疆瓜果出口基地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出口基地认证与安全生产认证标准不一,管理部门分立,缺乏衔接

目前,国内针对农产品出口基地和安全生产基地在认证的标准、认证程序、监管部门等方面均缺乏有效衔接。没有形成资格互认,两套认证体系处于相互分割的状态。基地标准、认证程序和监管部分上的差异,加大了各生产基地的认证成本和管理难度。目前,新疆农产品总体出口基地认证备案规模不足200万亩。而仅公害农产品基地认证规模已达795万亩,规模差距很大,如果加上绿色、有机农产品基地认证面积,这种差距将会进一步拉大。

另外,各出口基地在质量管理上主要以各自主要出口目标国质量标准进行管理,缺乏统一标准。不利于监管部门进行监管。也破坏了基地之间进行合作的基础。

(二)瓜果出口基地区域分布较为分散。缺乏规模效应

目前,新疆从总体瓜果出口基地所属地州分布上有一定的集中规模,但由于区内各地州地域面积广阔,信息流通难度大。运输距离遥远,使新疆瓜果产品出口基地在同品类别产品的运输、技术、市场上的合作难度加大。在这种条件下,新疆各地瓜果在参与国际市场竞争时,难以形成合力,甚至可能发生内部恶性竞争,竞争力优势被进一步削弱。

(三)认证主体单位过分单一,仅以生产企业作为认证主体不符合新疆现实区情

从我国农产品出口基地来看,只有生产企业才可能作为认证主体进行农产品出口基地认证。从现实情况看,新疆瓜果品出口基本属于两种情况:一类是较大规模的具有农产品出口资质企业通过与农户(农产品专业合作组织)鉴定购销协议,或者由自有基地生产产品进行产品出口:二是由具有农产品出口资质的出口企业通过直接田间采购进行瓜果品出口。目前第一情况在新疆只有少数企业可以做到,而第二种情况较为普遍。在当前的制度框架下,新疆大部分瓜果产地尤其是经济发展非常落后的南疆地区,由于缺乏相应的龙头企业牵头,无法进行相应的出口基地认证工作,大大制约了新疆瓜果出

口的数量,也使新疆瓜果在境外遇到质量控诉等问题时无法进行产品追溯。

(四)认证基地类别单一,缺乏涵盖整个产业链的综合性基地认证体系

目前,新疆农产品基地基本是以品种基地形式进行认证,相关产业链中的其它出口环节则被排除在认证之外。比如在有些瓜果蔬菜种植基地中,还存在前端的禽畜养殖,并附带禽肉蛋、畜产品出口。在进行农产品出口基地认证时,往往只对瓜果蔬菜生产基地进行认证。不对其它附产品进行认证。这种情况下。进行综合性、立体化现代农业产业发展模式基地在进行认证的过程中,需要根据品种进行不同类别的基地认证,无疑增加了企业认证成本。也不利于新疆现代农业产业发展。

三、新疆瓜果出口基地建设的对策建议

第一,统一瓜果出口基地认证与安全生产认证标准,统一部门管理,建立互认和免认制度。把瓜果出口和食品安全生产结合起来。统一管理。确立统一的符合发达国家市场要求的高规格生产标准,改变过去由各生产企业根据目标市场出口地标准进行分别管理的混乱局面。

第二,强化新疆各地州内部及各地州之间瓜果出口基地的交流与合作,分享市场信息、技术信息、统一品牌建设、共享运输渠道。从而有效降低新疆瓜果的生产成本和销售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

第三,大力鼓励有出口资质的企业扩大出口基地认证,并积极倡导国家对新疆自治区给予重点制度倾斜,确立农业专业合作组织、地方政府、有一定种植规模的个体农户在瓜果出口基地认证中的合法地位,积极推动各认证主体扩大认证品种和规模。

第四,积极探索并逐步引进综合性基地认证的标准、方法和程序,大力推动并鼓励发展现代化、综合性、立体化农业种植基地模式。

参考文献:

[1]陈洁、罗丹.农产品出口基地化与我国农业比较优势的发挥[J].新疆农垦经济,2001,(05).

[2]李湄青等.关中无公害农产品出口基地的选择与布局[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1).

[3]蒋旭平、王晓蜀.新疆瓜果产业化发展探讨[J].新疆农垦经济,2006,(08).

[4]朱磊、王新.新疆主要农产品竞争力与中亚国家的比较研究[J].新疆农垦经济,2008,(08).

上一篇:《物权法》的有关司法解释与实践分析 下一篇: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