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有效性策略的提升

时间:2022-03-17 09:00:17

初中数学教学有效性策略的提升

摘要:随着初中数学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有效教学成了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有力地促进了教师教学理念的更新和教学方法的创新,有效教学更为关注学生的数学能力与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这也是对传统单一的知识灌输式教学的最大挑战。优化结构,全面改革,提高教学有效性是广大教师最为关注的话题。而要想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需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在新课改理念的指引下,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与探索,来谈谈自己对提升初中数学教学有效性策略的一些看法。

关键词:初中数学,有效教学,策略提升

什么是有效的数学教学?在有限时间内获得最大的教学成效,促进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和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发展,提高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而如何有效解决初中数学有效教学这一问题,是所有数学教师需要认真研究和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笔者认为,初中数学教学的有效性就是要以较少的时间和精力,取得最好的教学效果。在实际教学中,对于如何提升初中数学教学的有效性,大家可以从以下几各方面入手。

一、课堂教学导入法,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导入的好与坏直接决定着教学的成败。导入巧妙新颖,可以引起学生的关注,激发学生浓厚的兴趣,使学生带着饱满的学习热情与积极的学习行为来参与教学,这样的教学自然可以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反之亦然。优化导入环节,激发学生兴趣是提高数学教学有效性的重要前提。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围绕具体的教学内容来设计灵活多变的导入,增强导入的趣味性与艺术性,在第一时间吸引学生注意力,激活学生的思维,使学生以最佳的学习状态投入到教学中来。

1、悬念导入

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悬念导入可以引发学生的关注,学生无法利用所学知识来解决困惑,便会产生强烈的参与欲望,展开主动学习。在讲授“梯形常用辅助线”时,教师不但对内容进行分析,还要接近学生生活,在图形分割内容中突出活动元素,让学生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因此教师设计了这样的问题,引发学生的欲望“有一张梯形(不是直角梯形)纸片,要在这张纸片中剪出两个直角三角形和一个矩形,至少剪几刀?怎么剪?”学生在探究心理的驱使下他们会积极地参与到教学中,这样的教学无疑是有效教学。

2、实验导入

数学知识是建立在无数次实验的基础之上的。采用实验操作来导入可以突出数学的学科特点,更加符合初中生的特点,让学生在积极动手中来学习新知。如在学习等腰三角形时,让学生拿出一张纸片,从中间对折剪下一个直角三角形,对折的边为一条直角线,让学生观察这个三角形有何特点。由此来导入新知,更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更利于学生对此部分内容的理解。

3、游戏导入

游戏具有很强的趣味性,将游戏引入数学教学可以化解数学本身的枯燥无味,增强教学的形象性与趣味性,寓教于乐,让学生在玩中主动而愉悦地学习。

二、创设问题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1、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探究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问题是思维的开端、智慧的开始、创造的基石。教师要学会提问,以富有趣味性与探索性的问题来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引导学生调动知识储备与生活阅历来展开主动探究。在提问时要坚持做到:一是贴近学生最近发展区。学生是学习的中心,教师的教要让步于学生的学,在设计问题时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现实基础,要贴近学生的实际水平,提出有针对性的问题,这样才能引起学生的主动思考,使学生能够充分运用所学来获取新知,获得自身最大程度的发展。二是与教学内容密切结合。提问的目的在于让学生掌握新知,问题要与具体的教学内容相结合,使得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够调用相关的知识,自主地学到新知。这样富有明确目的性的问题才是有效的问题。在学生探究的过程中,教师要成为指导者与启发者,要指导学生充分运用所学,发挥主观能动性。

2、鼓励质疑引导自主学习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授人与鱼,不如授人与渔,即教师不但要教给学生学会解决问题,还要传授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学会自主学习。不管是新知的学习还是习题的讲解,我们都要为学生营造一种开放而活跃的教学氛围,激活学生的思维,要让学生勇于质疑,挑战教材、教参,教师勇于提出不同见解与不同解法。

⑴.独立思考。教师要让学生有更多独立自主思考的时间,这样才有可能产生更多独特的见解,才能使学生达到对知识的真正理解与消化。

⑵.学会表达。体现教学民主,教师要让学生将自己的看法与见解完整地表达出来。

⑶.充分讨论。针对学生的不同见解,教师不要急于肯定与否定,而是要拓宽学生的思维,要让学生明白哪些地方值得肯定,哪些需要改进,在激烈的讨论中扬长避短。

三、结合数学思想方法与多媒体教学,提升学生数学思维能力

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数形结合思想是一种重要思想与方法,贯穿于初中数学教学的全过程,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养成良好数学思维习惯的重要途径,是实施素质教育、践行新课改的重要切入点。数和形是两个最基本的数学概念,数是数量关系的体现,形是空间形式的体现,二者是一对对立统一体。因此,对于比较抽象和复杂的数学知识,单凭教师的口头表述很难让学生进行形象的联想。这时教师就需要借助一定的教学工具来帮助教师直观形象地表达,以激起学生的空间联想,让学生建立数形结合思想。这个工具就是多媒体技术。多媒体集图文声像于一体,可以将各类数学素材整合在一起,以图片、图像、音频等多种媒介来传递信息,将抽象深奥的数学知识形象直观地呈现出来,具有化抽象为形象、化深奥为浅显、化静态为动态的效果,这样更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集中学生的精力,激起学生对知识浓厚的兴趣,使学生展开主动探究,从而真正地掌握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与方法。

总之,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要想提高教学效率、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标;教师必须具备先进的教学理念,钻研教材、专业扎实、思路清晰、教法灵活,合理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让学生在学习中练习,在练习中感悟,真正提高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韩李梅.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2(16)

[2]刘春来.基于新课程理念下初中数学教学有效性的研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2(06)

上一篇:浅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的引导策略 下一篇:浅谈初中生物在新课程改革下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