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消除特殊教育教师的职业倦怠

时间:2022-03-17 04:55:28

浅谈消除特殊教育教师的职业倦怠

摘要:本文针消除特殊教育教师的职业倦怠,由于教师是法定的监护人,在班级“心理场”中占据主动、支配的地位,且与学生有着比家长更长时间的“有效接触”,加之中小学生的心理发育尚不完善,因而学生极容易从教师方面受到暗示和影响。教师对学生心理方面的影响是多维度,包括人格、情绪、意志、态度、兴趣、行为习惯等诸多方面。这种影响通常以无意识和有意识两种方式来实现。如果教师的心理不健康,必然影响整个教育环境,对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造成严重损害。发展特殊教育与发展普通教育一样,是全党的责任,是全民族的事业。它是普及初等教育和实施义务教育不可忽视的一个方面,必须予以高度重视,并制定具体措施,抓好盲、聋哑和弱智儿童的教育工作。

关键词:倦怠情绪行为问题;原因;解决策略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1)07-0-01

一、教师职业倦怠的表现

(一)挫折感。教师的工作期望无法达到,如果这种状态持续发展,无法突破,则导致教师对自身的职业能力产生怀疑,工作过程中无能、无助等消极感强度增强,进而对工作本身产生厌倦和不满。

(二)退缩甚至产生敌视行为。教师对于教学及学生采取漠不关心的态度,表现为非人性化的特点,把学生视同为僵硬的“物”,漠视其“人”的生动鲜活的特征,采取退缩甚至敌视的态度。有时想逃避教学工作或与学生的交往,却又觉得不应该,因此产生负罪感。

(三)人际关系紧张。教师因小事而情绪波动,表现失常,影响到师生之间、同事之间甚至家人之间的关系,人际关系紧张,人际交往障碍,自身也因此而自责、困惑却又无力自拔。

(四)生理症状。表现出一系列生理耗竭的状态,如精力缺乏,容易疲劳,身体虚弱,对疾病抵抗力减弱,经常感冒或有各种生理上的小毛病,甚至出现偏头痛、紧张性头痛、胃肠不适、失眠等身心疾病。

(五)忧郁感。教师由于职业倦怠而对自己和工作感到不满,感到无聊、空虚,甚至出现悲观厌世的倾向。

(六)工作效率低落。由于工作压力大,以致经常迟到、请假,中断工作,即使身在教学岗位上,也往往心不在焉,教学质量下降。

二、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

(一)社会变迁的影响。随着社会的变迁,教师个体所承担的压力也日渐加重。人类在近三十年的时间内创造了文明史上近70%的知识财富。社会发展对教师的知识结构和工作手段等方面提出了极高的要求,传统的教师职业特征无法适应社会的飞速发展。此外,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价值观的变化也给传统的教师职业观念带来了极大的冲击。

(二)外在期望与教师的内在迷惘。社会大众对于教师过高期望,增加了教师的工作压力,也使教师产生一种内在迷惘。在快速变迁的社会里,加之日趋多元化,学校、家长、学生,以及社会各界对教师的期望也日渐增高,在多方的期望之下,教师的工作压力逐步增大。与此同时,教师为了强调其专业性,增强大众的信心,以致对自身产生不切实际的期望。他们倾向于隐藏自己的情绪以维持大众对教师的过高期望,他们不去认识自己的倦怠,相反却加以否认,这样使得倦怠之病魔日益侵蚀着自己的身心。

(三)学校组织结构与气氛。在学校的组织结构方面,一些学校呈现科层制组织结构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下,教师的专业角色时常面对挑战,工作过程中教师的自主性降低,工作任务中的行政色彩较浓,很大程度上加重了教师的工作负担,也使得整个学校的组织气氛更趋向于非人性化。研究显示,缺乏校长的支持是教师产生工作压力和倦怠的重要因素。由于各种原因,教师往往对所处的组织环境不满,抱怨学校领导过于缺乏同情心,作风严重,无效能,并认为学校领导“坚守”在其办公室内,不了解教师的情况,不关心教师,对教师的评价不够公正。另外,由于教师本身的进修渠道非常有限,在相对刻板的科层体制下,教师自身职业发展的阶梯相对减少,久而久之,也会导致教师忙于应对学校的行政任务,进而产生倦怠。

(四)教师人格因素。除了上述诸多外部因素以外,教师个体自身的人格特征对职业倦怠的产生也有直接影响。众所周知,世上不存在具有绝对完整人格的特征,如怯懦、自卑、孤僻、狭隘等,在面临同样的压力时,该类特征明显的教师往往不能采取适当的策略加以应付,更容易陷入倦怠状态。

三、预防与消除教师职业倦怠的应对策略

(一)正视工作压力与倦怠的存在,建立合理的专业期望。作为教师不能一味地强调专业的自主性和为社会培养人才的重大责任,应了解到自己事业发展的可能性及其受限性,喜怒哀乐。只有正视自己的优点、缺点,才能做一个真实的人,而不是古书中的圣贤。师资培训机构应通过教学参观、学习、讨论等活动,让教师认清他们真是的工作世界,甚至提供各种辩论的情境,以帮助他们正确认识其从事教育工作的动机与职责所在。

(二)学会放松自己。放松是指身体或精神由紧张状态向松弛状态过渡。当压力事件不断出现时,持续数分钟的放松,往往比一个小时睡眠的效果还好。除了日常的游泳、做操、散步、洗热水澡、听音乐等松弛方法外,教师还可以学习一种叫“放松训练”的应付压力技术。这是一种通过机体的主动放松来增强自我控制能力的方法。在一个安静的环境中按一定的要求完成某种特定的动作程序,通过反复的练习学会有意识地控制自身的心理生理活动,可以降低机体唤醒水平,增强适应能力,调节因紧张反应而造成紊乱的心理生理功能。由于这种松弛是持久的、有意的、是由自身努力形成的,所以容易形成对环境的控制感,而这种控制感对减少环境压力所造成的紧张是非常重要的。

(三)寻求社会支持。研究表明,当其他威胁健康的因素发生时,缺乏社会支持的人比那些经常有朋友交往,有较多社会支持的人更可能生病甚至死亡。当教师受到压力威胁时,不妨与家人或亲友同事一起讨论目前面临的压力情境,在他们的帮助下确立更现实的目标,以及对压力的情境,在他们的帮助下确立更现实的目标,以及对压力的情境进行重新审视。另外,一些消极情感如愤怒、恐惧、挫折等也可以借此得到一定程度的宣泄,这对舒缓压力和紧张的情绪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四)加强课堂管理的能力。作为一种专门的职业,教师劳动本身要求从业者除了要有深厚的专业知识背景,还必须具备一定的协调管理能力。在教育实践过程中,教师一方面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同时还必须不断加强组织管理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徐长江.工作压力系统研究:机制、应付与管理[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1990.

[2]朱继荣,杨继平.小学教师工作满意度的调查研究[J].教育理论与世界,2004,24(1):63-64.

上一篇:新课改理念下中学英语教师角色的转变 下一篇:让多媒体语文课充满浓浓的“语文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