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英语文化教育简论

时间:2022-03-17 04:35:52

初中英语文化教育简论

摘 要: 本文立足于西方文化与东方文化的差异,及英语与汉语的不同之处,呼吁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以英语国家人的思维理解与学习英语,重视文化差异对语言的影响,使学生真正正确灵活地使用英语。

关键词: 民俗习惯 初中英语教学 文化差异

语言和文化是密不可分的,语言不仅仅是一套符号系统,人们的语言表现形式更要受语言赖以生存的社会习俗、生活方式、行为习惯、价值观念、思维方式、、民族心理和性格等的制约和影响。各民族的文化和社会风俗又都在该民族的语言中表现出来。语言离不开文化,文化依靠语言,英语教学是语言教学,当然就离不开文化教育。

一、英语文化教育的背景

1.文化差异是跨文化交际的障碍

世界经济的发展与商贸交流的扩大,促进了世界各国、各民族的联系与往来。现代化的进程加速了精神和物质产品的流通,将各个民族纳入一个共同的“地球村”中,跨文化交际成为每个民族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然而,文化差异是跨文化交际的障碍,克服文化差异造成的交际障碍已经成为各族人民共同面临的问题。

2.文化教育是实现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关键

发展交际能力是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语言能力是交际能力的基础,然而具备了语言能力并不意味着具备了交际能力。越来越多的人已达成共识,即交际能力应包括五个方面:四种技能(听、说、读、写)加上社会能力(即和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进行合适交际的能力)。美国社会学家G..R. Tucker和W.E. Lambert 对于外语教学只教语言而不教文化有这样的看法:“我们相信,任何这类企图都会使学生失去兴趣,使他们不仅不想学习语言符号本身,而且不想了解使用这一符合系统的民族。相反,帮助学生在相信语言的同时提高对文化的敏感性,就可以利用他们发自内心地想了解其他民族的兴趣和动力,提供学习该民族的语言的基础。”因此,语言的文化差异教学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已作为一个重要课题被提了出来。

二、文化教育的内容

不同民族的文化有可能存在某些相同或相似的地方,这被称为文化的偶合现象。因此,在英语和汉语中,我们不难发现许多相同或相似的表达。例如:“披着羊皮的狼”,英语为wolf in sheep’s clothing;“同舟共济” ,英语为in the same boat;“破土动工”,英语为break earth;“三思而后行”,英语为 think twice before you act;“蓝图”,英语为blue print,等等,这样的偶合现象不胜枚举。文化的这种偶合现象,可以促进英语学习者在英语学习中的“正迁移”(positive transfer)。

但是,不同的民族所处的地理环境和历史环境不同,因而对不同的事物和经历有不同的编码与分类;不同的民族因不同的,也导致他们独特的笃信、崇尚和忌讳心态;不同的民族因其发展的特殊历史过程,也产生本民族自己的历史典故、传说轶事。如:汉语中的“生死轮回”、“八卦”、“阴阳”、“气功”等,对于不了解中国文化的外国人来说,这些必然让他们如云里雾里,不知何物。

三、文化教育的方法

在英语教学中,应树立文化意识,在传授语言的同时传授文化知识。这样做的好处是:文化知识加深了学生对语言的了解,语言则因赋予了文化内涵而更易于学生理解和掌握。语言教学和文化教学同步可以在传授语音、词汇、语法等语言知识时进行。如:freeze这个词的基本含义是“冰冻”、“结冰”。在私人拥有枪支的美国社会中,曾有一位留学生因听不懂美国人的口语“Freeze!”(“站住”“不许动”)而被枪杀。在美国社会中,“Freeze!”是人人皆知的日常用语。假如这位留学生有这点文化常识就不至于付出生命的代价。又如:教词汇professional时,告诉学生He is a professional和She is a professional可能会引起天壤之别的联想意义:He is perhaps a boxer.和She is likely a prostitute. 这是由英美的文化所触发的定向思维。

文化教育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教师应该采用灵活多变的方法,提高学生对文化的敏感性,培养文化意识,使他们主动地、自觉地吸收并融入新的文化环境中。

另外,在英语教学中,还可以将日常生活交往中的中西文化差异进行总结归纳,这对学生进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高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如可将中国人与英语国家人士初交时谈话的禁忌归纳为四个词:I,WARM,where,meal。I代表income;第二个词中W代表 weight,A代表age,R代表religion,M代表marriage。由此引出“七不问”:不问对方收入,不问体重,不问年龄,不问,不问婚姻状况,不问“去哪儿”,不问“吃了吗”。这样可使学生对与英语国家人士交谈的禁忌有更清楚的了解。

总之,在英语教学中不能只单纯注意语言教学,只有加强语言的文化导入与渗透,重视语言文化差异及对语言的影响,才能帮助学生在实际中正确运用语言。

参考文献:

[1]陈琳.中学英语课程标准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胡文仲.文化与交际.上海外语教学出版社.

[3]梁镛.跨文化的外语教学与研究.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4]李争平.中学新课标资源库—英语卷.北京工业大学出版.

[5]左焕琪.外语教学展望.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上一篇:英语课堂导入的实践与探索 下一篇:由学生英语学习需要谈积极学习情感的激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