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数学课堂师生的高效提问

时间:2022-03-17 01:54:27

浅谈数学课堂师生的高效提问

【摘要】受儒家文化和《九章算术》的长久影响,中国的数学教学逐渐形成了学-问与学-思的教学模式。因此,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问能力,质疑能力,提升教师提问的艺术也就成了决定一节课高效与否的决定因素。

【关键词】教学模式 提问 学-问 学-思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3-0157-01

古人云:“学起于思而缘于疑”,问题是一切知识的起点和动力,数学学习也不例外,然而目前课堂提问的现状却不容乐观。教师的提问过于随意,起不到点拨思维和引起思考的作用。学生则不敢提问或发现不了问题不会提问。教师和学生的高效提问直接决定课堂效能的高低,因此,如何改变现状,值得我们深思。

一、学-问与学-思教学模式的提出

教学模式贯穿整个课堂,是决定教学效率的核心因素之一。中学数学教学的模式到底是什么呢?可能我们会说是杜郎口中学的“三三六”模式,是探究式学习或合作式学习等。的确,这些都是比较成功的数学教学模式。可是数学教学模式也可以简单的说就是学-问与学-思。

首先这跟中国的传统文化-儒家文化是分不开的。儒家文化中的“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等都反映了古时的教学是在不断地提问与反思中进行的。当时的数学教育着重发展学生有效且熟练的技能以通过考试,并将其应用到现实生活中。而《九章算术》就是形成这种教学模式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它的程序:提出问题-找到解决方案-运用原理解释问题-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这种教学模式对中国数学教育影响深远。在这两个因素的影响下,长期以来就形成了学-问与学-思这种简单但高效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跟我们平常说的每种具体的模式并不冲突。其他教学模式的每一个环节都是在学-问跟学-思中进行,因此,学-问和学-思是一种横向的教学模式,贯穿在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而其他的教学模式都是一种纵向的教学模式。

二、如何在学-问与学-思的教学模式中让学生高效提问

首先,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提问习惯是很关键的。让学生明白提问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多多提问,在课堂上尊重每一个提问的学生。引导学生有不明白的就问,培养他们好学爱问爱思的好习惯。无论你的学生现在是什么水平,从眼下开始培养他们的提问意识和提问习惯。爱问,兴趣也就会渐浓,学习效果也会越来越好。

其次,训练学生敢于提问和准确提问。每个班都有一些内向胆小的学生有疑问时不敢提问,有时怕提问不当让同学笑话。有疑不问,问题就会积攒。因此,老师在接班后要及时了解,上课时刻意地去提问这些学生,回答准确时多鼓励表扬,让他们逐渐敢问,习惯问。此外,学生在提问一些自己比较困惑的较复杂问题时常会出现表述不清,老师要引导其将自己的问题言简意赅地表示出来,并予以表扬,以增加他以后提问的信心,也让其他学生明白该如何表述问题。

最后,有提问意识,敢于提问,质疑能力也很重要。许多科学发明的初始都来源于对生活现象的质疑。无数人看见了苹果落地,只有牛顿在思考其中的奥秘,并通过努力发现了万有引力。在教学中,很多情况下不是学生不问或不敢问,而是发现不了问题,没有质疑的好习惯。这就需要我们在课堂给学生多提供一些思考的视角,引导他们去思考,去发现问题。对于学生提出的有价值的问题,及时鼓励表扬,注意点评他提问的视角,方法等,让其他学生去学习借鉴。

三、在学-问与学-思的教学模式中老师如何高效提问

第一,悬疑提问―调足学生胃口

悬疑会使学生对某个问题疑惑不解而又迫切地想解决它,利用这种心理可以使学生带着满满的兴趣进入学习。例如,在学习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性质时,让学生随意画一个三角形,再精确做出底边的中线、高线和顶角的角平分线。然后提问:通过作图你发现了什么?这时学生就能发现,这三条线似乎是重合的。可为什么会这样呢?能证明吗?这时大大的疑问就在脑子里产生了。然后让学生小组合作,尝试多种方法去证明,这节课也就顺利地展开了。

第二,类比提问―为学生指明思考的方向

类比学习是数学学习中很重要的一个学习思想。利用旧知识的学习方法去学习新知识,能使学生更系统地掌握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加深了对旧知识的理解,强化了对新知识的学习。例如学习矩形的性质时,可提问学生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是从哪几个方面考虑的?分别是什么?矩形是平行四边形吗?它比平行四边形多了什么性质?自己思考后小组讨论。学生很自然的就会从边,角,对角线这三方面考虑它们共有的性质,矩形特有的性质。

第三,生活化提问―让学生感受数学的价值

数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这些将提高他们学数学的信心和动力,这也是新课改的理念之一。例如,在学习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储蓄问题时,先让学生课下解决这些问题:去银行存自己的压岁钱,在存入的过程中会产生哪些量?这些量之间有什么关系?然后自己编写一个实际问题,试着用一元一次方程去解决它。仿照存款,如果从银行贷款,又会产生哪些量?这些量之间又会有哪些关系呢?通过亲身体验学生就会理解本钱、利息、利率等这些量及其之间的关系,也明白了数学能真正解决身边的问题。

第四,实践中提问―抽象变直观

给学生讲三角形稳定性时,给出一个三角形的三边长,让学生各自画三角形,然后观察小组每个人画的图形是否一样?再给出四边形的四条边,(对边相等,以简化问题),观察小组每个人画的四边形是否一样?同学们很容易发现大家画的三角形形状都一样,而四边形却各不相同。于是自己动手而来的疑惑就来了,为什么会这样呢?这时老师再提出三角形的稳定性这个特性,学生就会牢牢地记住它了,而四边形的不稳定性跟着也就掌握了。

不断地去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问习惯、信心,发展他们的质疑能力,提高老师课堂高效提问的艺术,学-问和学-思这种长久以来形成的教学模式必然会在新课改的课堂中更加高效化,也必然会换来高效率的数学课堂!

参考文献:

[1]范良火,等.华人如何学数学[M].江苏: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

[2]刘一现.中学数学答与问的几种方法[J].临沂师专学报,1996,(3).

[3]贲国如.浅谈课堂教学的有效提问[J].数理化学习,2010,(11).

[4]张彩平.如何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J].数理化学习,2011,(9).

上一篇:射击选手选材 下一篇:《机械制图》与《AutoCAD》整合教学的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