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小学对泰汉语教学中施行游戏教学法的必要性

时间:2022-03-16 07:35:52

论小学对泰汉语教学中施行游戏教学法的必要性

作者简介:谢悦,四川大学2013级汉语国际教育

作为2013年赴泰汉语教师志愿者的一员,笔者目前在泰国清莱安邦小学任教,进行汉语教学。教学过程中发现,与中国学生所不同的是,泰国学生生性活泼好动,若老师以灌输性的讲学上课,学生的学习效果并不好。另外,笔者所任教的学校是泰国的一所小学,小学生的认知能力与注意力等能力与成人相比,有其自身的特点,并不适应长时间的被动听课。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摸索,发现游戏式的课堂教学在小学对泰汉语教学中起到了十分好的效果。

本文将从泰国小学生学习的特点出发,对小学对泰汉语课堂游戏教学法进行探讨,以促进将来的小学对泰汉语课堂教学的开展。

一.从小学生的认知、注意力特点看,施行游戏教学法的必要性

(一)小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

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学生的年龄特点对学习语言有很大的影响。皮亚杰将儿童的思维发展分为四个主要阶段: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①,认为儿童的思维会依照一系列的阶段发展并且各阶段之间有着质的不同。

“感知运动阶段”为两岁之前。在这一阶段,婴儿只能通过自身的动作以及动作首先联系到的感知觉来认识外部世界,还未形成对事物的表征,没有表象和语言。所以儿童只能够认识此时此地的事物。智力的进步表现在从反射行为向信号功能过渡。

“前运算阶段”为两岁到六、七岁。在这一阶段,儿童的思维产生了象征性机能,儿童开始摆脱对具体动作的依赖,可以凭借头脑中对事物的表象与语言来进行思维,来表征内心世界和外部世界。

“具体运算阶段”为六、七岁至十一、二岁。这一阶段正是儿童进入小学学习的阶段。该阶段的儿童思维开始摆脱了现象的束缚,有了逻辑性。表现之一是获得了守恒概念,表现之二是获得了观点采择的能力,表现之三是获得了对事物的类属关系与序列关系的认识。儿童思维的逻辑性仍局限于具体的事物,还必须依赖于具体的日常经验,儿童还没有掌握抽象逻辑思维的结构。

“形式运算阶段”为十二岁至十五、六岁之间。此阶段,儿童的思维已达到成熟的阶段,他们拥有成人所具备的逻辑运算形式,思维克服了具体运算阶段的限制,具有抽象性。

六、七岁左右的儿童进入了具体运算阶段。在该阶段,儿童可以通过真正的物体、事物或情况来做一些具体的运算。他们还能够正确地对不同对象进行分类。比如长短,给一个处于前运算阶段的幼儿看两条一样长的直线,幼儿同意两条直线一样长。然后当着幼儿的面把其中一条直线弯曲,再问两条线中哪条线短,前运算阶段的幼儿的答案为弯曲的那条线短。而处于具体运算阶段的儿童能够正确地回答这个问题。②

游戏教学法能够适应小学生以上的认知特点。游戏能够为缺乏抽象逻辑思维的结构的小学生提供具体的情境,让小学生在具体的任务中实践语言知识,从而获得语言运用的经验和交际能力。

Ralph Waldo Emerson认为,经验是最好的老师。想要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教师和家长就需要为学生创造一个能产生积极、有意义的学习经验的环境和丰富的机会。正如我们学到一定的技能一样,没有任何东西能够取代亲自的、互动的学习。经验会在大脑中留下永久的印象,并通过不断重复的经验建立起一些模式、画面。③教师运用游戏教学法,能够给学生建立起一定的情境,让学生亲自在游戏的互动中运用所学知识,在经验中将语言知识内化为交际能力。

通常儿童不会自觉地去关心语言自身,而倾向于关注容易被他们理解的东西。他们有一种十分自然的愿望,就是积极地参与与他们息息相关的社会生活。六、七岁至十一、二岁的儿童开始把自己看成团体中的一份子,并且乐于在广阔的世界里,探索身边的环境和现象,并与之互动。玩耍、互动和交流这样的形式,能够持续为他们提供想法、创造力和想象力。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儿童会相对较多地依赖环境,因此,教师应该尽量使用多种多样可供玩耍的事物为他们提供丰富的刺激环境。借助各种感觉的刺激(如声音和视觉的刺激)对帮助小学生习得语言能起到十分有效的作用。游戏型的语言学习活动是一种非常好的,甚至是必要的儿童语言学习活动。通常,处于活跃状态的儿童,在语言学习中能学得更好。当语言学习的过程变成一场愉快的游戏时,他们往往愿意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享受它,完成它。

(二)小学生注意力的特点

注意有两种最基本形态,即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无意注意,是一种没有任何意图、没有预先设定的目的、不要求意志努力的情况下而产生的注意,也叫做不随意注意。引起无意注意的产生,有两方面的因素:一个是刺激物的特点(刺激物的活动和、刺激物的强度、变化等);另一个是人的主观状态(人的需求、情绪、兴趣、健康状态等)。有意注意是一种自觉地、有预定目的的、并经过意志努力而产生和保持的注意,也叫随意注意。有意注意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高级注意形式。

在小学阶段,虽然小学生的有意注意在发展,但他们的无意注意有时还是会占优势。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小孩子的注意力难以持久。Cohen认为,如果我们让孩子在电视前看他们最喜欢的动画片,他们能够安静且专心地坐上很长的一段时间。④这就意味着,如果课堂活动是有趣的,孩子们同样可能会像看动画片一样,集中注意力来关注整个课程。如果教师能够让课程变得生动、有趣、活泼,孩子们当然没理由不喜欢上汉语课。

那么教师该怎么做才能让小学生们喜欢上他们的汉语课程呢?

首先,教师应该创造一个丰富多彩、充满变化的课堂。Ytreberg L以及Scott W建议教师在课堂上要懂得“善变”,即准备“各种各样的活动,各种各样的步骤,各种各样的组织,各种各样的音效。”⑤因为当小学生失去了他们对课堂活动的兴趣,他们就会分散对学习内容的注意力。因此,教师最好能在小学生对课堂活动感到厌倦、失去兴趣之前进行教学形式的改变。那么课堂活动持续多久就应该做出改变了呢?有研究表明,七岁至十岁的小学生能够聚精会神地集中注意力二十分钟,十岁到十二岁的小学生为二十五分钟,十二岁以后的小学生为三十分钟。可见,年龄不同的小学生,其注意力的稳定程度也有所不同。因此,在小学阶段(由于实际的环境不同,可能还有更多的其他干扰因素),教师几乎每十五分钟左右就应该改变一下学生的课堂活动了。如果相同的活动超过了三十分钟,年幼的孩子的注意力就会分散。虽然许多研究对于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注意力持续时间的长短这一问题所得出的结论有所不同,但总而言之,教师应该根据小学生的年龄以及其注意力持续的特点,来适时地对课堂活动形式作出相应的改变,从而使课堂变得更加有趣,更具吸引力。因此在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和“老师问学生答”之外,适当地引入课堂游戏,对于调节课堂气氛、重新唤起学生注意力有极大的帮助。

二.从泰国小学生的性格、兴趣和动机特点看,施行游戏教学法的必要性

(一)泰国小学生的性格特点

泰国小学生生性活泼好动,有表现欲,动手能力和创造力比较强。与中国学生相比,则缺少一些刻苦的精神,一旦觉得学习过程中有不愉快的地方,很容易厌烦和放弃。而国内长期以来的传统语文教学观念是以“死记硬背”、“满堂灌”、“老师讲学生听”为主,如果还是采用这样的一些方法让学生来死记硬背的话,很容易让他们产生对汉语学习的畏难和排斥的情绪,不利于他们进一步的学习。而这种教学法所带来的恶果在小学对外汉语课堂上表现得更为明显。

(二)泰国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

泰国小学生的汉语学习动机主要来自于学校设置的汉语课程和父母对孩子汉语学习上的期望。因此,在学习汉语的过程中,学生父母的支持和鼓励非常重要。父母对孩子在汉语学习上的期望和态度,很大程度地影响着其孩子的学习成果。如果整个社会大环境、学校以及家长对汉语学习都持着积极、重视的态度,这将会促进儿童的学习动机。教学中我发现,如果学生的父母或者父母的某一方有汉语背景,这会对孩子的汉语学习起到非常好的一个督促和帮助的作用。

其次,年龄较小的初学者在学习进展上在很大程度依赖教师。教师对小学生的鼓励、赞扬能够调动起他们学习汉语的积极性。充满人格魅力的教师和该教师对待学生的方式对儿童第二语言的学习也有相当的影响力。儿童往往寻求老师的批准,希望老师告诉他们该做什么,并且希望老师对他们的学习成果有所反馈。学生是否喜欢这个老师也会影响其学习动机。教师在课堂上积极的态度和行为可激发儿童学习汉语的兴趣。

第三,Lee,William,R认为:“如果是适当地教学,孩子会发现,学习另一种语言是对自己能力的挑战,增加自己获取相关知识的机会,仿佛为自己的世界打开了另一扇窗,这将加强其动机。”⑥。孩子的动机来自于享受学习的乐趣和不断丰富的学习经验。如果感到无聊,儿童将变得不积极。语言教学的一个关键方面是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提供愉快的教学方法。孩子有能力通过游戏学习语言,并且从中找到快乐。如何才能让学习成为一种愉快的体验?这种愉悦如何在汉语课堂教学中充分地得到体会?这就要发挥游戏教学法的优势,使孩子们在游戏中潜移默化地学习汉语。课堂气氛、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具和教材,都可以影响儿童学习汉语的动机。

三.总结

综上所述,有教育学和心理学理论支持的游戏教学法,能够非常好地适应泰国小学生学习汉语的特点,在课堂教学上的应用能够带来非常有益的结果。在这样的汉语课堂中,学生活力十足、充满创意,在享受游戏的过程中学习运用汉语知识,为乐趣而学,为兴趣而学,因而学习成效更高。这正印证了孔子的那句古话:“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作者单位:四川大学)

注解:

① Piage,Jean.The future of developmental child psychology.JournalofYouth and Adolescence.1974.

② Piaget,Jean.《皮亚杰教育论著选》卢濬选译,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12

③ Ralph,Waldo,Emerson.《爱默生集》,花城出版社,2008年1月

④ Cohen,R.L.Relation between intelligene and short-term memory.CognitivePsychology,1977:70.

⑤ Scott,W & Ytreberg,L,Teaching English to Children.NY:Longman.1993:10.

⑥ Piaget,Jean.The future of developmental child psychology.Journal of Youth and Adolescence,3(2),87-94,1974.

上一篇:吉林省中职教师职业满意度调查分析 下一篇:浅析社会实践对大学生的成长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