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认识新自由主义,树立正确自由观

时间:2022-08-25 03:06:42

作者简介:王伍良(1983—),男,汉族,四川绵阳人,学士学位,单位:成都理工大学,研究方向:科技哲学。

摘 要:新自由主义通过多种途径传播入我国,已经成为影响当代中国最为主要的思潮之一,但由于其自身存在内在矛盾,加上不符合我国国情,并不适合在我国推广,然而可悲的是,它已经对部分群众产生了消极的影响。本文在客观分析新自由主义基本思想的基础上,以马克思思想为指导,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提出解决对策,引导群众正确认识新自由主义,树立正确自由观。

关键词:新自由主义;自由观;马克思;青年

新自由主义理论形成于二战以后,曾一度成为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主导社会思想。在我国改革开放以后,逐步以学术交流、社团活动等形式涌入我国,涉及到经济、政治、文化等诸多领域。新自由主义与马克思自由主义观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产生了强烈的碰撞。在这一思潮的影响下,部分思想信念不够坚定的群体,在片面的认识新自由主义的前提下,错误地认识“自由主义”,盲目崇拜,致使价值观扭曲。特别是对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尚未完全成熟的青年群体来说,影响巨大。因此,正确认识新自由主义,引导群众树立正确地自由观十分必要。

通过对新自由主义的分析发现,其思想的基本主张中对个人思想影响最大的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强调自由状态。新自由主义极端推崇“个人至上”的观点,认为个人权利应当被无限扩大,应当取缔任何对个人自由的约束。第二,崇尚个人主义。新自由主义认为个人在社会活动中不应当受到集体或他人的干扰和阻碍,甚至认同极端个人主义。第三,追求平等。新自由主义强调的是机会均等,至于过程中实质上,以及结果是否公正平等并不重要。换而言之,新自由主义所强调的平等实质上是其竞争意识的一种体现。

马克思主义是我国基本指导思想,马克思哲学的核心是实践,所谓的真理必须要放到实践中进行检验,才能验证其是否真正可行,因此我们在探讨自由观的同时,必须要结合当前所处的社会环境已经文化背景,并在马克思自由主义观的引导下,理性的分析和认识新自由主义,提出科学的自由主义观点,规避新自由主义产生的不良影响,引导群众走上健康的发展之路。在前文分析的基础上,为了树立正确地自由观,针对新自由主义的三大基本主张,我们应该清楚的意识到:

(一)自由应当是相对状态,而非绝对自由

马克思主义认为,自由不是孤立存在的,也不是与生俱来的,它是在一定的条件下发展形成的,它应当是一种相对的状态。我们所推崇的自由,应当是建立在一定的社会约束和道德标准之上的,自由的第一定义应当是担负自己的责任。责任具有道德强制力,只有在这种强制力的约束下,公德心才不会被磨灭,才不会丧失个人修养。如果一个人连基本的个人修养都没有了,那么他追求自由还有什么意义呢?我们鼓励追求自由,但是个人自由的追求不应当破坏整个社会的和谐与稳定,不应当凌驾于社会公德之上。在我们追求个人自由的同时,我们应当时刻警戒自己,自由只是一个相对状态,责任感当与自由同行。

(二)树立新集体主义观

在新自由主义的影响下,一些大学生过分强调个人主义,将集体主义、奉献精神等抛之脑后,全盘否定集体主义的价值。虽然我们鼓励人们塑造个性、凸显个人价值,但是人与社会这个大的群体是不可分割的,我们必须要承认权利和义务是统一的,我们不能一味的要求社会和集体能为我们做什么,而自己却不为集体和社会做出任何付出。在我国集体主义价值观的基础之上,结合建设和谐社会的背景,我们应当理性地看待“个人主义”,积极倡导新集体主义,既提倡个性的发展,又保证集体的发展壮大。

(三)追求平等应当更注重实质平等,而不只是“程序公正”。

随着社会上不公平现象曝光率的不断上升,以及就业压力越来越大,使得青年群体对于社会现状产生了焦虑。在这样的环境下,新自由主义所提倡的以保护个人主义和提倡自由为前提的公平公正原则,貌似合情合理,极具煽动力,对青年群体产生了极大的吸引力。甚至在这种思想的刺激下,使得我国部分青年群体的公平公正观念已经发生了扭曲,他们过分看重结果,而忽视了更为重要的实质。马克思主义哲学告诉我们,社会主义的正义观,追求不仅仅是程序公正,还包括机会均等,更看重的是实质正义。我们必须冷静地认识到,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所提倡的新自由主义是为资产阶级服务的,他们所提倡的公平公正也是为了最大化的满足资产阶级的利益,他们面对城乡差距和贫富差距等问题采取冷漠的态度,任其自由发展,认为任何机构都不应当干预其发展。然而,这样的结果只能导致差距越来越突出,阶级鸿沟不断拉大,社会也就越来越不稳定,这与我国社会主义本质,以及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是相违背的。

总而言之,我们必须要认识到,新自由主义是在西方特殊政治经济背景下的产物,它的某些理论虽然极具渲染力和诱惑力,但是我国有自己特殊政治、经济、文化环境,新自由主义并不适合我国国情。我们必须要正确地认识新自由主义的实质,同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在马克思自由理论的指导下,树立正确地自由观,避免误入歧途。(作者单位:成都理工大学)

参考文献:

[1] 吴易风.略论新自由主义及其影响[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4(02)

[2] 潘宁,邓倩.马克思自由思想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J].理论学刊.2012(05)

[3] 丁详艳.正确认识并有力引领新自由主义思潮[J].桂海论丛.2012(01)

上一篇:西部农村儿童媒介素养能力培养途径 下一篇:高年级对外汉语课堂中的文化教学与跨文化交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