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基处理施工质量管理的认识

时间:2022-03-16 01:23:50

地基处理施工质量管理的认识

【摘要】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提升,城市建设速度加快,土地资源日益紧张。为了充分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一些建筑就不得不建在不适宜的地质上。当建筑地基的承载能力和变形不能够满足设计要求,就需要通过人工方式对地基进行加固,这就是地基处理。只有做好地基处理,才能满足建筑的使用设计要求,保证建筑的质量。本文将围绕地基处理施工质量管理进行分析。

【关键词】地基处理;施工质量;特点;问题;技术

中图分类号:TU47 文献标识码:A

1、前言

地基处理的方法有很多,而且施工工艺简单、速度快、成本低,能够满足我国各种不同的地质条件。因此,地基处理技术在我国的应用是非常广泛的。但是,在施工中经常会出现地基质量的问题,出现一些事故,给社会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因此,要加强对地基处理施工质量的控制。

2、建筑地基施工工程的特点

建筑地基施工工程除了具有基础性作用以外,还具有以下几个特点,对采取有效的施工手段和技术起到了指导作用。

2.1、复杂性

我国地质复杂,包括淤泥质土、杂填土、黄土、冻土以及季节性冻土等多种不同的地质条件,这就加大了地基施工的复杂度和难度。同时我国的地震频发,这就对地基的施工产生了严重的影响,在进地基施工时,必须考虑到地质的影响,这就加大了地基勘察设计和工程施工的难度,需要采用合理的施工技术应对地质的复杂。

2.2、严重性

在建筑工程投入使用以后,地基一旦出现质量问题会对整个建筑带来巨大的损失,并且出现的地基问题是不可弥补的,甚至造成的损失比建设投资的成本要高。因此如果在选择场地和地基的勘察中出现问题,就很容易引起地基的失稳,造成整体结构的破坏,并且是严重性和毁灭性的破坏,不仅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还会对人们的生命财产构成严重威胁。同时地基的破坏具有扩散性,一旦出现问题,会在短时间内加剧,且不易被人察觉,可见其地基问题危害严重。

2.3、困难性

在地基出现问题时,其复杂度和严重性更加加剧了地基处理的难度,因为地基工程属于地下工程,这样就加大了地基处理的难度,其次由于地基是承担着上部的荷载,因此在对地基处理时,必然会对上部的结构造成一定的影响,特别是对交付使用中的建筑,可见,地基的处理是非常困难的。在对地基处理时,需要对地基以上的建筑工程进行处理,同时地基的质量事故具有很强的连锁性,可见,地基的处理面临着巨大的困难。

3、地基施工中常见的问题及危害

3.1、勘测不规范,设计不标准

在地基施工之前,我们需要进行一系列的勘测,要对当地的地质进行测量,要对当地的环境有具体的了解,还要对当地的地形进行勘测,各种信息整合之后要进行全面的分析、比对以得出地基施工的最优方案。然而目前在我国,有相当一部分的施工管理人员却忽视了前期本该仔细的工作。他们大都简单地对原有资料进行分析和整合,缺乏实际的最新的资料,以致最后得到的施工方案存在众多的不规范不标准的地方。一旦这些方案实际应用到施工当中,就会对施工造成极大的不利,不但影响了工程的进度,而且会严重影响地基基础的质量。

3.2、质量意识淡薄

各种行业的发展中,产品的质量都起着一个导向作用,人们总是倾向于去买一个质量高的产品,有时即使花费是高的。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质量是产品的核心竞争力。但是目前在我国的地基施工管理中,仍然有很多人把质量的地位降了下去。他们大多为了追求一时的工程进度,而忽视了地基基础的质量。这个过程之中他们大多会简化既有的标准施工方案,对于一些小的细节将不予考虑,有的甚至违背施工程序,这样必然会使地基基础的质量大打折扣。地基基础支撑着整个建筑物,一点小的误差可能都会造成巨大的灾难,因此忽视地基基础质量的行为必须加以遏止。

3.3、缺乏足够的投资

足够的资金支持将会给地基施工管理最大的保障,足够的资金可以保障地基施工技术方案选择的最优化,可以保障地基施工过程中先进技术设备的使用,同时还会避免诸多的因为经费不足造成的问题。不过目前,我们国家的一些工程建设就缺乏足够的经费,这也直接导致了整个工程各个阶段的质量都普遍不高,有的人就会减少在地基基础建设阶段的投资。没有了资金方面的保障,地基基础从最早的地质勘测到最后的方案选择都会变得不标准不可靠,本来可以完成的地质测量就不会实现,设计出来的方案也不再准确,这样进行工程施工之后必然就会造成极大的损失。

3.4、没有健全的监管体系

监管体系是指在生产管理的过程中,对施工者进行的监督管理的系统。目前,我国许多工程建设中都缺少一支高素质的监管队伍,其中很多人无证上岗,缺乏对工程的基本了解,这样的监管队伍怎么去监督工程的实施;更有甚者,连监管都没有。地基基础这个核心如果得不到有力的监管,那么后续的一切关于工程的实施可能都是无用的,即使工程方案最终得到实施,其工程质量也存在巨大的隐忧。

4、建筑施工中的地基处理技术

鉴于地基处理对于建筑物的质量和安全使用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需要采用合理的地基处理技术,避免地基出现质量问题,同时对出现的问题采取适当的措施,将损失控制在最小,进而为建筑的安全使用奠定坚实的基础。在地基的处理中,主要是利用夯实、换填、挤密

或振密、排水固结、胶结、冷热处理等多种方法对地基进行加固处理,其中应用的技术主要有加固技术、桩基技术以及辅助的地下连续墙技术等,都是为了最大限度的增加地基的承载力,防止其出现变形,保证地上建筑的质量。

4.1、粉喷桩与CFG桩的结合

该项技术是地基处理常用的技术之一,主要是利用复合地基来实现的,复合地基是将粉喷桩与CFG桩的固结能力与天然地基土进行混合,在保证CFG桩具有高承载能力的同时,还可以通过CFG桩的嵌入增强粉喷桩的侧限,进而改善了粉喷桩的基土变形能力,从而使土体的抗剪强度增加,极大的减少了CFG桩嵌入对固结好的土地的破坏。

4.2、强夯法与碎石桩法的结合

该技术的原理是在地基施工前在填土层进行碎石桩体的处理,特别是对地基土的进行挤密和排水固结处理,在利用强大的夯点对碎石桩体进行撞击,进而使碎石从桩径挤入到护土层中,这样在地基的上部会形成由密实的碎石和土混合而成的复合地基,为建筑的稳定性奠定坚实的基础。在这一技术的应用中了,需要加强对强夯法的重视和应用,把握合理的夯击次数、夯击深度、夯沉量,进而最大限度的提高夯击的效果,这就需要根据土层的厚度和缺陷进行深度的计算,同时根据地基土的性质决定夯击的次数,一般是先夯击2-3遍,并且在夯击的过程中根据土层中超静空隙水压力的消散时间来决定夯击之间的时间间隔,确保夯击的质量。

4.3、碎石桩与CFG桩的结合

为了最大限度的提高桩体的承载能力,减慢地基的沉降速率和沉降量,需要对桩体进行有效的浇筑。首先要消除水的影响,避免出现孔底积水和孔壁积水,可以利用水泵抽水或者是使用防水材料的方法,保证混凝土的质量,提高其强度。其次,要加强对桩体的混凝土密实度的重视,采用串流筒下料及分层振捣浇筑的方法,力求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桩身的浇灌,以便快于混凝土自身重量压住水流的渗入。

5、建筑施工中的填土新方法

随着技术的不断改进和发展,在建筑中对地基处理的技术也得到了不断的进步,一些新的填土方法应运而生。

5.1、粉煤灰吹填法

由于粉煤灰具有透水性强的特点,可以利用粉煤灰进行地基的吹填,在降低填土的工期和费用的同时,同时还可以加速吹填土的固结。在施工中要将淤泥和粉煤灰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吹填,保证施工的均匀,进而改善土的固结性质,不仅对地基的牢固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还开发出来大量的土地。

5.2、DDC灰土挤密法

为了消除地基的湿陷性,提高地基的承载力并减少地基的变形,需要采用DDC灰土挤密法来进行,采用孔内深层强夯法的施工工艺,用螺旋钻机在孔中分层注入灰土,分层夯实成桩,同时反复锤击使桩径逐步扩大,最终与桩间部分土组成符合地基。

5.3、IFCO强制固结法

该技术主要是针对提高土体的固结率为目的的,是借助排水系统和加压系统进行的,对保证固结速率的顺畅,缩短工期以及保证混凝土质量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6、地基处理施工质量管理实例分析

某工程长52.3m,宽70.5m,3层,框架结构,独立基础,基底标高-1.9m,设计要求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不小于180kPa。根据《文化宣传中心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基底以下地层为②层新近沉积黄土状粉质粘土,承载力特征值为110kPa,不能满足设计要求,需对地基进行加固处理。根据建筑设计单位提供的夯实水泥土桩平面布置图,地基处理采用夯实水泥土桩复合地基技术,处理后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达到180kPa,铺设200mm石屑(粒径0.5~1.0cm)褥垫层。

6.1、施工组织管理保证措施

(1)学习、审核图纸

全体技术、质量人员在主任工程师的领导下,熟悉图纸,领会设计意图,发现图纸问题进行汇总,作好图纸会审,与设计院共同做好会审记录和设计变更洽商。

(2)将图纸和设计变更洽商及时通知到有关施工人员,将问题解决在施工之前。

(3)认真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施工技术交底,并通过分次交底会,既口头又书面地向操作人员交底,让操作人员对自己要完成的项目事先心中有数。

(4)根据工程实际情况,找出工程难点,组织质量攻关,研究同类工程质量通病,采取预防措施。

6.2、施工过程保证措施

(1)采取抓重点,抓关键的原则,对每个重点分项工程都要坚持高标准,出精品。

(2)测量工作是施工全过程的基础工作,每个部位每次测量放线完成后,必须坚持责任复核验线,根据规程由技术、质量、监理复验签认,确保放线的准确。

(3)每道工序工程施工前必须由技术,生产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后才得以施工。

(4)坚持“样板工序”制度,工程开始前必须先做“样板”,“样板”鉴定达标后,才得以大面积铺开,铺开后的工程不得低于“样板”的标准。

(5)坚持“三检”制,工序工程操作班组完成自检合格后,将自检记录报送质检员,专检合格后该班组方可进行下道工序施工。当为分项工程,转交其它班组施工时必须在质量、技术主持“交接检”,检查合格后,方由新班组开始新分项工程施工操作。

(6)技术、质量、生产人员深入施工现场,指导施工操作,发现质量问题,验证方案和技术交底的合理性,对质量问题和方案交底的不合理处尽快纠正。

(7)对成品,半成品,制订保护措施,在施工全过程中,坚持综合性互相保护。

6.3、施工各阶段管理措施

前期勘测阶段,我们要严格管理控制地质地形等的勘测测量程序,保证其最优化的进行。对于土地的规格、地址的构造、地形的特点以及当地的气候,我们都要进行仔细深入的了解,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保证所设计出的地基施工方案的质量。中期选择方案阶段,我们必须保证足够的资金支持,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充分地对多种方案进行全面性的对比,分析每种方案的利弊,从中得出最优化的方案。缺乏资金,必然导致方案之间的比对不力,不能客观地给出最优化方案,致使工程进展受到严重障碍,因此足够的经费是非常有必要的。后期的施工阶段,是我们所需要管理的最重要的阶段。最优化方案已经出来,我们必须要完全理解方案的内容以及所涉及到的相关知识,这样我们才能更好的保证方案的合理实施。

首先我们要对水泥煤灰石子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控制,地基基础建设最常用的就是水泥搅拌桩,这种桩和土形成支撑水利工程的复合地基。复合地基的承载能力是我们必须要监测和了解的,我们必须保证其足以承载上面的水利工程并能有一定的缓冲。

其次我们要采用最合理的混凝土混合比,最大限度的提高它的强度和承载能力。此外由于水利工程挡水蓄水排水的作用,我们还必须加强对桩体挡水排水作用的管理,达不到既定标准的我们就要采取措施进行调整和改善。

最后我们要统筹兼顾,充分考虑其他可能存在的对水利工程地基基础有影响的因素,比如说像地震一样的自然灾害,我们应该在施工抗震部分阶段的实施中加强管理和控制;还有桩体的抗液化阶段建设,我们都应该加强管理。地基基础的管理工作永无止境,我们只有在掌握大量资料知识的条件下积极开拓进取,不断探索新的更有效的管理措施,我们才能在实践中不断地提高自己的管理能力,更加有效的监管地基基础建设工程的实施,最终才能不断地提高地基基础的质量。拥有了高质量的地基基础,也就有了建设大型水利工程的前提。

【结束语】

总之,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市场竞争也将日益激烈。我国的地基处理质量管理起步晚,还处于发展阶段,不论从组织体系建设还是相关制度都还有所欠缺,加之从业人员的素质还有待提升,需要引起高度重视,不断加强地基处理施工质量管理方法和措施,才能做好地基施工工作,为建筑质量提供基础保证。

【参考文献】

[1]王德海,现代项目管理的理论和方法[M],中国经济出版社,2010

[2]李彭第,潘殿琦,李海礁,张坤.地基处理新技术及发展趋势[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2012

上一篇:电力工程施工中进度控制与安全管理研究 下一篇:盾构区间隧道水平近距离施工方案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