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自主能力的培养

时间:2022-03-15 04:51:12

语文教学中自主能力的培养

建立在自主基础上的学习,才是最高效的学习,对于语文学科来说,能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并引导他们有效的学习的教学,才称得上最高效的教学。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去探究问题、获取知识、形成习惯、提高能力。教师要使学生真正做到自主学习,就要重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持续求知的欲望

人们常说:“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学生兴趣的产生过程也就是化解知识矛盾的过程。学习从未知到已知,从不能到已能的过程的需求,要在教学过程中得到满足,这样就要求教师善于提出让学生经过努力就能够达到的要求,信心挖掘书本中能引发学生兴趣的因素、创设生动的教学环境,增加语文教学的趣味性。在种种兴趣的驱动下,学生就会主动参与学习、主动进行探究,从而达到自主学习。例如:在教学《花钟》一课时,我先以钟表激起学生兴趣,紧接着提出:“你见过花钟么?”这个问题,在此激发了学生一连串的猜想,一下子就揪住了同学们的兴趣,使他们很主动地参与到下一环节的课文学习中,迫不及待地寻找问题的答案。这样学生在探索、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始终保持良好的积极性,培养和提高了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要对学生的学习方法进行疏导,使学生找到最好的自学途径

学生自学方法套路的形成,很大因素取决于教师的教学方法的影响。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法时考虑要全面,既要想到自己怎样教,还要考虑学生怎样学,才能有助于学生自学能力的形成。因此,教师想到自己怎样教,还要考虑学生怎样学,才能有助于学生自学能力的形成。因此,教师要深挖教材,吃透学生,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不同的、多样的教学,即使是同一问题也要采取不同的方式,使学生懂得怎样去从不同的角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如何去解词释句,如何读懂一句话、一段话,怎样学习课文的写作方法,并运用到口语交际和习作中去。有了这些方法的引导,学生选择那一种最适合自己,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去点滴积累、在实践过程中自悟总结。这样得到的学习方法,才是自己亲身实践摸索出来的,才是适合自己的、是受用的。例如:在教学《冬阳・童年骆驼队》一课中,对于幼稚等词语时,教师除了指导学生查字典、联系上下文解读,还可以利用练习题给语句中加点词语选择正确的解释方法,使学生理解“幼稚”一词除了年纪小的意思外,还有知识见解浅薄、缺乏经验的另一层意思。通过多角度的训练,必定有一种最喜欢的方法,在今后的学习中反复运用、逐渐沉淀,形成自己独到的学习方法。

三、注重学习过程中反复实践、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

良好的自学习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教师要从低级做起,严格要求学生,养成良好思考、预习和复习、认真完成作业、修改作及课外阅读的习惯等。这些习惯的培养应该贯穿于语文教学的全过程,这就要求教师及时地引导、对所学知识反复训练、巩固加深,形成学习习惯的模式化。比如:每学习新的一课,我都采取提前预习,让学生弄明白学生学习哪些新字,积累了哪些词语及哪些词语不理解,通过读课文谈谈学生们自身的感受。通过这种方法,学生在课前就可以掌握大量的字词、了解文章大意和自己不懂得的地方。在听课时,就可以有所侧重,减轻了课堂的负担,提高了学习效率,潜移默化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

上一篇:浅析小学生的阅读教学 下一篇:小学作文的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