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转化小学数学后进生的策略

时间:2022-03-14 08:40:29

试论转化小学数学后进生的策略

随着课改的实施,作为一线数学教师我们力图用活教材,教活学生,让课堂充满灵性,但对于课堂中出现的优生与后进生互相牵制,尤其是后进生在学习上出现间歇或连续“跟不上”的现象,我们常有一种力不从心的感觉。因此,如何大幅度提高后进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和成绩,成了数学教师的重头戏。总结以往的实践与经验,笔者认为提高数学后进生的学习成绩,关键在于教师要搭好后进生“抬头走路”的脚手架。

一、搭建“情感脚手架”

研究表明,造成学生数学成绩差异的一个重要因素是情感动机存在很大差异。后进生的学习情感动机表现为对自己缺乏信心,对学习缺乏内驱力。他们往往有“数学很难,我做不来”“我比别人笨,怎么也学不会”等心理,从而产生自卑、畏惧数学等情感障碍。因此,转化后进生的开门闸是:教师想方设法地帮他们闯好情感关。搭建起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学习之间的“情感脚手架”,激发后进生内在的学习动机,逐步走上乐学、会学的求知道。

1.转变观念,坚定信念

皮格马利翁效应的调查报告表明:“教师对每个学生的期望不同,学生学习成绩也有所不同。随着教师对学生期望的提高,学生学习成绩也有显著提高。”罗森塔尔效应更是证实了教师的正确引导、情感态度和期望值的重要性。因此,不管转化工作如何困难,我们得坚定后进生能转变、能学好数学的信念。如果使后进生由怕数学变为喜欢数学,那他们的后劲将是不可估量的。在转变初期,我们可以把考试的试题全都融在课堂中或帮他们补课时提前“偷偷”地、“换汤不换药”地先讲了,让他们觉得通过努力,也能考出好成绩,享受成功的喜悦,把考好成绩作为提升其学习兴趣的载体,让他们喜欢上数学,然后逐步脱离对试题的渗透。

2.常规训练,熏染情感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严明的制度是转化后进生的“寒玉床”,对于上课、作业等常规我们必须“爱”字当头,“严”字要求。严把课堂纪律关,是转化后进生的基础。老师要求他们该听时认真听,该讲时畅所欲言。如果他们连上课最基本的“听”“讲”都像“南郭先生吹竽”那样的话,那提高成绩也就成了无稽之谈。我们可以为后进生搭配品学兼优的优生为其同桌,培养互帮互学的良好学风,力求让后进生做到堂堂认真听,课课落实。严把作业关,每次作业都不能任由其一而再、再而三地拖拉。当然,也应实行一定的优惠措施,如先在教师监督辅导下完成,再逐步放手,独立面批,耐心辅导没有掌握的知识,及时订正等。实行一定的奖励制度,后进生优秀作业本实行每月一展览,换取进步作业奖状,一星期作业有5个100分者得一个,学期结束有15个以上的后进生将被评为学习积极分子等,激发后进生认真做作业的积极性,从而提高学习兴趣。

3.科学搭配,深情结对

我们可以让后进生坐在前三排,并为每一个后进生搭配一个他信得过的优生,进行捆绑结对,“强迫”后进生认真听讲,有不懂的知识及时请教同桌。把后进生的点滴进步归功于同桌俩人的共同努力,这样一来,后进生和优生有了共患难共荣耀的心理。针对后进生接受知识慢、难以及时内化等认知特点,当新知探索完毕时,就让后进生把对新知的理解等说给同桌听,便于及时了解、帮助他们掌握知识,把对知识的错误理解扼杀在摇篮中。笔者把这种互说互帮的学习方式称之为“说数学”,课堂上主要通过这种形式延缓后进生“消化”知识的时间,帮助其了解、掌握新知识。

二、搭建“认知脚手架”

1.课前抓基础,搭桥铺路

数学知识系统性强,覆盖面大,内在联系千丝万缕,后进生由于基础知识掌握得不好,在知识理解中失去了线索,从而觉得数学知识点多,学习负担繁重。长此以往,错误的意识滋长蔓延,以致旧知识不懂装懂、新知识似懂非懂。我们可以在新课前进行预设辅导,使后进生与其他学生站在同一起跑线上,为他们掌握新知搭桥铺路。

2.课后题组辅导,补漏缺

数学知识点具有组块式的特点,如概念型知识、计算类题目、应用题、空间图形等。我们要根据后进生的知识缺陷,分组分块有针对性地辅导,使其掌握的知识体系条理化、系统化。如计算能力差的学生,要求学生每天早晨到校后做5道口算题(或每天中午做3道四则混合运算题),且必须做正确,每天只花少许时间,但效果却非常好。

3.“土方法”帮助记忆

如在教学“多位数读法”时,利用手指去记忆。手指最下一节是个位,中间一节是万位,上面一节是亿位,每节都有四个数位。在教学“整数和小数数位顺序表”时,也同样利用头和手,把头看做小数点,左手看做整数部分,右手看做小数部分,每个手指代表着不同的数位,激发后进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其理解新知。

4.构建课堂教学的有效策略

后进生一般不会在课外自觉地做练习,他们学习的主渠道是课堂。因此,如何在课堂上全面落实新课程理念,全面提高数学后进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成绩,让全班同学各尽所能,各有所得,是我们一线教师该花大力气思考的重头戏。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努力:

(1)创设情境,主动参与。

这一环节教师要紧扣新旧知识的衔接点,找到切入口,设计出能激发学生创造欲,学生又喜闻乐见,能主动参与的问题情境,使学生能够主动学习。具体的创设方法有很多,但不管哪种方法,都要视学生的特点和教学内容而定,体现目的性和可行性,具备现实性、生活性、趣味性等特征。

创设悬念引起学生的疑惑,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如教学《比例的意义与基本性质》时,师:“同学们有没有注意到,警匪片中的案件发生时,警察叔叔要把犯罪分子留下的脚印、手印拍下来,以便破案时用,谁能说说其中的原因?”以此来激发后进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好奇、急于知道结果的情况下进行新知的探究。

创设情境,将课堂中影响后进生理解的关键词或难点部分,进行提前预设,帮助学生理解新知。如教学“倒数”概念时,后进生往往对于“互为”一词难以理解,可通过“陈佳是女儿”这句话的“漏洞”进行完整表述,理解母女之间密不可分、互相依存的关系,把数学背景生活化,渗透“互为”这个倒数概念中的关键词,分散难点,为新授作衔接和孕伏。还有创设“生活情境”“表演情境”“故事情境”“谜语情境”等,都是激发后进生兴趣,激化认识冲突,引发探究的好方法。

(2)点拨提炼,探索新知。

议学探新,尽量创设让学生自主探究的机会,让学生充分阐述自己的观点,在相互交流中领悟新知。试以“倒数”的探索进行说明,教师可以这样提问:①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这里的“两个数”可以是哪些数?(整数和分数,小数和分数等)②你能举个例子吗?(学生回答,教师根据需要板书……)利用学生举的例子,探索求倒数的方法,这样学生会倍感自然,学习也就更主动了。这种教学方式使课堂形成了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以及学生自身评价的多向反馈交流。后进生也在教师的点拨引导下,充分发挥主动乐学的能动作用,积极参与教学的全过程。

亲身体验。教学《平行四边形的认识》时,为了让后进生了解其容易变形的特性,带他们观察学校的校门,并动手拉一拉,观察其变化,加深理解。

暴露思维,促进理解。课堂中,后进生由于听不懂等各种原因成了看客,这就要求我们想方设法地创设让他们积极参与的机会。如交流中要求后进生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同桌,学着说清思维过程。初始阶段,教师可以适当指导,帮助后进生表述或让优生先说,再让后进生学着复述,让他们由学优生的叙述慢慢转变成自己试着说,再逐步提高要求,提高其分析表达能力。

总之,只要我们时时处处关心、关注他们,树立转化后进生和培养优生同样重要的信念,相信在我们的不懈努力下,一个个后进生都能抬起胸膛,快乐学习。

上一篇:略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质疑品质的培养 下一篇:高职院校审美教育的现状及推进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