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备课细节 提高教学效率

时间:2022-03-14 07:30:48

关注备课细节 提高教学效率

摘 要:关注细节,就是追求教学的合理化、有效化,是具有品位的教学新境界的体现。而课堂是检验教学设计的主阵地,提高课堂效率是教学设计的主要目标。教学设计的细节决定着课堂效率的高低,只有把课堂设计中的每个细节处理合理、恰当,课堂教学才能够出彩、高效。

关键词:关注生成;精心设问;精简练习;结构合理

结合《圆的认识》这一课谈谈我对关注备课细节,提高教学效率的几点思考。

一、预设与生成的有机融合

教学的生命力与真正价值――在于教学预设与生成的有机融合。“关注生成”,它所蕴含着预设要“以人为本”,而围绕数学知识的生成才有利于教学活动的展开,与数学知识无关的再精彩的生成也没有意义。

如,在设计《圆的认识》这一课的导入部分,我预设学生用圆规的板画会遇到困难,即点易移动,圆规两脚尖的距离易改变,以此来引出画圆成功的关键,并把圆心与圆规的针尖、半径与圆规两脚尖的距离建立起连接,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去思考挖掘数学知识,让学生理解数学来源于生活,此环节起到激趣引思的目的。而到市区小学借班上课时,他们的设备非常的先进,针尖是磁性的,圆规两脚尖的距离能固定得很好,比学生在书本上画圆还轻松,根本不会出现画圆不成功的问题,所以,这个环节的设计就没有了目的性。因此,课上赶紧调整方案,让每个学生在自己的本子上画圆,让没画成功的学生谈谈画圆失败的原因,让画得好的学生谈谈画圆的关键是什么。

因此,在教学预设时,我们也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生成,当预设不能达到我们的教学目的时,生成就没有了意义。让预设与生成自然融合才能达到教学的有效性。

二、教师的导与学生的思自然衔接

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力求精当,“精”指的是精练扼要、言简意赅,“当”指的是得当,即紧扣教材,突出重点、难点,并有一定的思考价值,问题的设计要有明确的目的性,应服从教学任务,教师在备课时应进行充分斟酌问题的设置,才能使教师的导与学生的思自然衔接。

在《圆的认识》自主探究的环节中,怕概念性的东西学生能在书中找答案,故设计了开放性的导学提示:通过自己动手折一折、画一画、量一量,你发现了什么?此问题的设计过于开放,折需要的是对折才能找到圆心,而画一画,你能发现什么,问题的答案就很多了,很少有学生会朝着圆心、半径、直径的方向去操作研究,个别能有所发现的也不是真的通过动手得来的,而是在课前的预习中知晓的。所以,当教师提出的问题不明确时,会使学生感到茫然,活动的目标不清楚,学生不知道怎样折,怎样画,更谈不上折、画后要发现什么了。故造成浪费时间,又没能很好地达到动手操作的目的。后来我把导学提示改成:

动手折一折、画一画、量一量、比一比,在小组中讨论:

(1)在同一个圆中直径有几条?他们的长度怎样?

(2)同一个圆的直径和半径有什么关系?

学生很快就会得出:对折后折痕就是圆的直径,不停地展开,换角度对折,就能折出无数的直径,用尺子量一量会发现,同圆中所有的直径都相等,半径是直径的一半。学生在教师明朗的导学提示下,操作有了方向,思考有了依据,很快就学有所得。因此,我们必须提高学生提问的能力,问题既要简洁明了,又要让学生思考,动手有明确的方向,导思才能自然衔接,才能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三、课堂练习与教学目标自然吻合

新课的课堂练习的设置不同于练习课的练习设计,它受时间的限制,所以,不求形式多样,它更追求典型性和针对性,让学生在练习中巩固新知,能理解并进行简单的实际应用。

我在设计这一课的练习时也是经过多次的斟酌,多次的修

正。刚开始为了追求形式多样的练习,增加了投圈游戏的合理性的辨别,还有车轴安在哪里的练习。从表面上看,这是两道不同的练习,其实实质上它都是利用同圆中半径都相等的原理,这样练习等于是重复了。而教学目标中,我们的练习应该具有针对性和典型性,作为新课的练习,要选取代表性的题目进行练习,同一个知识点设计不同应用的练习,可放在练习课上完成。因此,我重新调整了设计:看图找直径和半径,通过判断和选择对概念进行辨析,填表练习半径和直径的关系,车轴安在哪的实际运用。

课堂练习与教学目标吻合了,才能既精简练习,又提高效率,缩小课堂的容量,使学生不会感到疲惫,又能深入理解,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课堂练习的有效性。

四、时间安排与课堂结构自然合理

一节好课要让听者听出重难点,教学时间的比重也应有所侧重。对于简单的知识,可轻松带过,对于探究的重要环节要舍得花时间让学生思考,时间安排是顺应数学知识生成所需的,它与教学的松弛有度是相辅相成的。

在教学《圆的认识》前面部分不够紧凑,从圆规引出圆的知识花了很长的时间,从具体的实物到抽象的文字描述,个别学生的理解还是比较慢的。对于圆的直径和半径关系的探究引导不够明确,学生的“思”就不能迅速准确,生成就慢。导致后面的练习匆忙赶场。在磨课时把难理解的概念进行描述,然后让学生自己看书学习,引导学生学习完半径的特征后,及时地引导学生小结探究方法,再放手让学生迁移类推,学习探究直径的特征及半径和直径的关系,这样设计后课堂就紧凑了,环节的设置就精简了,各环节的时间安排与课堂结构更自然合理,也是我们备课中要考虑的。

备课的细节看似简单,却蕴涵着教师的智慧,体现着教育的理念,表现出教学的艺术。怎样让教学预设与学生的课堂生成的自然融合促进教学活动的有效展开,教师的导与学生的思自然衔接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课堂练习与教学目标自然吻合提高课堂练习的实效性,时间安排与课堂结构自然合理使课堂紧凑有效,这就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地总结提高。

(作者单位 福建省厦门市翔安区马巷中心小学)

上一篇:小制作 “大发展” 下一篇:创新意识的培养应从幼儿抓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