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数学探究性教学中学生想象力的培养

时间:2022-03-14 07:18:14

浅谈数学探究性教学中学生想象力的培养

摘 要 想象是创新之源。没有想象,就不能产生创新。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一个数学老师,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必须创设各种情境,尤其是在探究性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想象力,从而为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而营造良好的课堂环境。

关键词 数学 探究性教学 想象力 培养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The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Imagination in Mathematics Inquiry Teaching

Abstract Imagination is the source of innovation. No imagination, it can not produce innovation. Mathematics is a qualitative grasp and quantitative characterizations of the objective world, gradually abstraction forming method and theory, and an extensive application process. A math teacher, to develop students' ability to innovate, must creat a variety of situations, especially in the exploratory process of teaching students imagination, expand the imagination and create a good classroom environment for students.

Key words mathematics; inquiry teaching; imagination; cultivation

“如果失去联想,世界将会怎样。”当今时代是知识经济的时代,而创新是知识经济时代竞争的核心。适应这种形势,要想把今天的学生培养成创新人才,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在教学中改革课堂教学,发掘探究内容,构建探究课堂,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1 数学教育中学生想象能力的重要性

想象也叫想像。它是在改造记忆表象的基础上创造出新形象的一种心理活动。数学作为一门相对比较抽象的学科,实际上处处都强调了学生的想象力之重要。从平面图形到空间图形,从数到式,……如果离开了学生的想象力,那么数学学习也将苍白无力,困难异常了。

1.1 可以极大地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数学学习中有许多问题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了解到数学知识中的趣味性,认识到数学美,了解到学习数学的现实意义。数学学习本身就包含有一些相对枯燥,甚至是一番痛苦的学习过程,我们教师要想出一些好的学习方法,使学生乐观地面对这些过程,使他们学习时感觉苦中有乐,充满想象与“盼望”。当一个学生用他丰富的想象力独立完成了一道相当难度的数学题时,你能体会到他内心的喜悦吗?他必将以更大的兴趣、更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数学学习中去。

1.2 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

“想象”在数学中的表现形式有多种,例如数学学习中常用的“猜想” 、“探究” 、“推理”。创造性思维又叫创新思维。它是打破常规,标新立异,能超越传统的习惯思维的束缚而能透过现象看本质的一种高层次的思维,创造性思维(创新思维)必须有创造性的想象的参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协调好学生的思维活动,要千方百计地通过各种手法、手段来激活学生的思维活动,使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积极动脑筋思考、实现常规思维的 “突破”,从而达到放射出“创造性思维”光芒的教育目的。

2 数学探究性教学中想象力的培养

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改变“学习方式”成了最常听到的词汇之一,这次“课改”倡导“主动、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它具有“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的特征。作为教师的我们,应当从哪些方面入手开展好探究性活动呢?

2.1 素材生活化,探究与实际生活相结合

数学的功用之一就是为生活生产服务,脱离了生活的数学将是无本之木。在探究活动之前,教师就要发挥引导功能,让学生找到与该数学问题紧密相关的生活素材,搞好“数学建模”。“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大到高精尖技术,小到百姓居家过日子,数学问题无孔不入,关键是要找好、找准,给人以自然的感觉。

2.2 构建教学模式,探究与想象想结合

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必须建构“活动、探究、交流、反思”四位一体的数学教学模式。

活动指数学教育教学的实践活动。其形式可以多种多样,主要有数学故事、看数学动画、做数学游戏、用尺规作图、室外测量等,数学活动的目的是使学生通过自己动手、用眼等参与教育学习活动,使他们在看、摸、量、做、测、试、想的具体活动中获得初步的感性经验。当然学生也会在活动中遇到各种新问题,引发学生的好奇心。这些经验的差异性和问题的新奇性与疑惑性,将会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进一步进行探究的兴趣,激发学生对数学的热爱。同时,这些经验和问题也是进一步进行探究的支撑材料。

课堂教学中开展的形式多样的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参与观察、试验、猜想、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活动,在这些活动过学生养成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从而培养解决问题的创新能力。如果活动的设计激发起了学生继续进行探究的欲望,这时候教师无需过多地讲解,教师的作用是引导,引导学生进行合理观察、想象、思维和创造,从而让学生在观察、想象、思维中去探索蕴藏着的数学本质与规律。由于学生思维水平和知识结构的限制,教师不要期望通过一次探究就能让学生掌握数学的本质和规律,更不能期望学生的探究总是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必须通过多次反复的探究,才能把握数学的本质和规律。

探究发现是一种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学习的过程,而交流就是提炼观点、实现升华的过程,是探究的高级阶段。这里的交流不在局限在小组内,而是小组之间的群体交流。交流的形式可以多样,交流的内容是在探究过程中形成的结论和存在的问题。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的交流活动,教师必须在课前应预先设计对哪些应作必要的启发指导,哪些应由学生自主充分的讨论,做到心中有数。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发言,教室在引导的过程中应以平等的身份参与学生间的交流,这样学生才能畅所欲言,没有后顾之忧。学生的结论无论对与错,都不要给予彻底的否定,要注意鼓励和肯定学生。遇到学生出现失误,更不能在否定之后,立刻给出正确的答案,而是要注意引导学生,用分析的态度给学生指出问题所在,然后让学生知其所以然,这样才能达到预定的探究教学目的。

虽然学生在活动、探究、交流过程中初步形成了一定的数学知识与数学思想方法,但是这些都可能还不成熟或者不系统。它需要在教师的组织、引导、启发下,学生进行思维过程的重新梳理与总结,从而最终内化为学生自己知识和方法。

上述四个环节“活动、探究、交流、反思”只是教学模式的主线,可能经历多次循环往复,而且顺序上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要充分体现:“在实践中探索,在探索中反思,在反思中创造。”只有这样才能为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而创造环境!

参考文献

[1] 周艳华.浅谈数学教学中学生想象力的培养[J].时代教育,2008.6.

[2] 楚静.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J]. 新课程学习,2011.6.

[3] 马文英. 试论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探究能力培养的途径[J]. 中小学教育,2012.2.

[4] 李辉霞.浅谈数学教学中学生想象力的培养[J].现代农村科技,2011.22.

上一篇:研究生学术能力培养研究 下一篇:思想政治工作中运用心理学理论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