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作文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地位的实施策略

时间:2022-03-14 10:02:12

浅谈作文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地位的实施策略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语文课程应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诸方面和谐发展。可见,语文教学在学科知识传授过程中有重要的育人责任。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作文教学要落实课程标准中的育人目标,笔者认为,关键要从作文教学的本质出发,充分发挥学生在作文中的主体地位,从而达到“作文”与“做人”的和谐统一。

作文是富有个性的学习和创造活动。一个人的创造过程往往集中了个体的生活体验、感知、情感、想象、思维、驾驭语言的能力等,是内心世界的真实体现,是极具个性特征的精神产品。但是,长期以来,作文教学过分强调共性,重视写作方法和文章套路的讲解,压抑了学生的个性。思想定势、思维定势、思路定势,没有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精神和写作创造能力。小学生写文章就是写自己真实的心里话,作文教学应该遵循作文的规律,调动学生主体的个性发展,表达真实的自我,不说假话、空话、大话、套话,我手写我心,在表达中完善自我,培养健全的人格。

那么,在作文教学中如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真正喜欢作文,让每个学生的文采和创作潜能跃然纸上呢?

一、变“奉命”作文为“情趣”作文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作文题目是作文成功的重要基础。为避免学生在写作文时敷衍成文,首先要在题目上下功夫。作文题目可以是开放式的,也可以是半命题式的,让学生自由选择,写自己想写的内容。这样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情动而辞发,还能帮助学生挖掘生活中的素材。在选题上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选题要激发学生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凡是学生感兴趣的事情,做起来都不会成为负担。有兴趣就有写作文的动力,有写作文的潜力。当学生对作文感兴趣时,日常生活中看到、听到的、想到的,就会涌向笔端,从而主动写作而且文章富有真情实感。如以《听妈妈讲那过去的故事》为题,学生一见就喜欢,就想写,纷纷回去“请教”妈妈自己童年的趣事。大多数学生还给每个小故事起了标题:“奶瓶情结”“自由体操”“与虫为伴”等,并配有小插图,充满了趣味。

2.选题要贴近学生的生活

生活是作文的源泉,作文是学生生活的镜子。学生的作文选题要贴近生活,学生熟悉的内容才有兴趣去写,才有话可说。如写一个小物品,不能让学生凭着自己的印象写,教师要带领学生观察、体验。

3.命题要顺应学生的心理需要

学生在社会中生活,对外界事物总是充满好奇心。教学时,教师应以学生的心理需要为切入口,从学生的心理需要出发去拟题。记得一次作文课,屋外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学生被这场春雨吸引住了。教师急忙让学生走出教室,享受小雨带来的感觉。雨中的校园出现了一幅幅动人的情景:有的学生在雨中追逐,仿佛要抓住春天的脚步;有的学生在雨中肃穆,仿佛与小雨窃窃私语;有的学生仰天大口吸气,恨不得将整个身心过滤个透。学生的心与大自然融为一体,回到教室,都成了设计师,用自己的笔描绘着美妙的雨中世界。有的学生写道:小雨唱着家乡的小调,微风轻轻为它伴奏,雨环绕着风,风环绕着雨,成了一对形影不离的好朋友。一场春雨带领学生入情入境,浇灌了想象之花。教师要善于捕捉生活中的小插曲,激发学生习作的兴趣。

4.选题要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亚里士多德说过:“没有想象,心灵就不会思想。”想象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方式。作文选题要给学生想象的空间,发挥的余地,应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自主作文,如《假如》《未来的教室》等作文题目;让学生用童话来描写自己的内心世界和喜爱的事物,寄托美好的感情,如《米粒历险记》《粉笔头历险记》《数字悄悄话》等;也可以尝试图形创意作文,如给学生一个不完整的圆,学生会将其想象成是哭泣的地球、破碎的梦、破裂的家庭、破旧的轮胎、不完整的藏宝图、小鸡冲破的蛋壳等。以这些事物为线索,写出一篇篇感人至深、意蕴无穷的文章,揭示深刻的人生哲理。学生的想象力是无穷的,教师在教学中要为学生提供想象的情境,激发创造欲,使学生自由的天性得到最大的发挥。

二、变“封闭”作文为“开放”作文

1.向书籍开放

学生作文普遍存在语言枯燥贫乏的现象,缺少语言应有的童真、童趣等个性特点。主要原因是“封闭式”作文教学,把作文与阅读截然分开,学生没有丰富的语言储备。向书籍开放,就是注重学生的阅读积累。首先,在课程安排上提供保证。通过课程整合,每周保证一节阅读课。其次,开展好书推荐、读书考级、“读书小明星”评选等,以活动促读书。利用好“读书园地”“考级园地”“交流园地”进行读书笔记展评,帮助学生积累优美、富有表现力的句段,扎实语言的积累。在此基础上,教师还要引导学生感悟作者对生活的思考和感情的表达方式,或师其意,或袭其神,或沿其形,在读中学写。

2.向生活开放

作文教学欲求生机,必须突破封闭的课堂教学,实施大作文教学。

一是开展“四走进”活动。教师要安排语文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走进社会、走进大自然、走进身边生活、走进文化名人,开展调查、体验活动,写调查报告或者是体验收获。二是开设“班级感悟课”。以三条主线交叉,一条是学生收看的“新闻联播”、阅读报纸,可举行“新闻会”“社会热点追踪”等;一条是以德育活动为主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习交流,可采用情境表演、专题v座等;一条是对班级出现的问题进行讨论,如“心灵对话会”“班级愿景”等。三是创设丰富的选修课程和课外活动。组织参加戏剧社团表演,引导学生自编剧本、改编剧本、编写童话等;在古诗词赏析中,引导学生用文字再现诗文的意境;在研究性学习中,引导学生将课题写成实验报告;在科技创意中,引导学生写说明文,让所有的活动都成为学生写作的源泉。

三、变师改作文为生改作文

一般来说,文章只有经过多次修改才能臻于完善,对于练习写作的学生来说,更是如此。但有的作文课,学生只管做,不管改。作文教学中,教师要把改作文的权利放给学生,让学生自改作文。自改的形式可以多样:四人小组可以互相修改,也可以分成低、中、高三种水平交叉修改,也可以自己选择同伴帮助修改。鼓励学生把自己最满意的,最有个性的作文段落、句子用彩笔标注出来,让其他学生品读玩味;大家也可以推荐佳作,在班中交流互相修改。每个学生都成为修改的主人,增强了自信心;教学信息不是单向传递,而是双向或者多向传递,大大增加了信息的传递量和反馈渠道,从而提高了写作教学效率。通过这种修改过程,不仅培养了学生修改作文的习惯,还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四、变单一评价为多元评价

评价是一把双刃剑,使用准确、合理、到位,能够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写作热情,激发浓厚的写作兴趣;反之,会使“乐事”变成“苦差事”,无情地扼杀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作文要由单一的评价变成情感的激励,这样写出的文章才会有生命力。

多元评价可以使用图画激励,即用学生喜爱的简笔画、卡通贴代替眉批,如好词佳句画“花朵”,好的开头结尾送“飞燕”,好的题目画“眼睛”;口头激励,即学生作文中出现的问题个别交谈,这样的指导有针对性,还沟通了师生感情;评奖激励,制订作文的评价积分表,开设“进步奖”“优秀奖”“创新奖”,争当“小笔杆明星”。最重要的是,教师应该尝试将常规的“批语式”评改变为“对话式”评改,少说主题突出、材料新颖、过渡自然等空洞的评语,多一些形象启发,多一点情感诱导。如“你的文章把老师带回了童年,童年是美好的,要好好珍惜”“多么丰富的想象力,只有孩子才会做到,老师真羡慕”“你的新疆之旅(一)已经完成了,写得很吸引人。期待你的新疆之旅(二)的诞生”。这种“对话式”的评语会让学生对写作不再感到紧张,没有负担,把写作当作一种表达需求。

上一篇:浅谈高中英语文学阅读的教学策略 下一篇:突破2万元大关橡胶刷新3年新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