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危机 第9期

时间:2022-03-14 03:40:18

新的危机 第9期

[摘 要]80年代后期到90年代初期的日本泡沫经济的破灭和2000年美国互联网泡沫经济的破灭给一国经济和一个领域所带来的冲击仍记忆犹新。而这次由美国房地产泡沫的破灭引发的次贷危机进而扩展为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对国际金融体系的破坏是巨大的、空前的。当危机过后,事后诸葛亮的各国经济学家们,忙碌着反思、批判、论证、总结、汲取教训,以避免危机的再次发生。但人类对利益追求的本性,决定了人类反复地犯同样的错误,还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泡沫。本文以不同的视角,结合现实的国际经济形势,通过分析总结,得出下一个我们将面对的泡沫是生态环境泡沫的结论。

[关键词]生态环境泡沫 排放权交易 碳金融 京都议定书 硅谷

一、环境问题已迫在眉睫

人类社会进入工业社会后的发展是迅猛的,让人们来不及去思索很多,当对经济成长与环境的对立这一问题产生共识时,已到了上个世纪60年代末。虽然人们高举可持续发展的大旗,但在保护环境高成本的现实面前,发达国家退缩了,发展国家一心只想发展经济,也顾不了其他了。长此以往,环境的破坏达到了影响人类生存的境地。今天,全世界都不得不共同地来面对。

由于气候的变暖,一方面极端气候事件趋强趋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本世纪内,全球的气候变化达到灾难性的程度,酷暑、暖冬、飓风、洪水、干旱……层出不穷;另一方面水位上升,损失难以估计。前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尼古拉斯・斯特恩认为,全球变暖带来的经济和社会危机,将堪比世界性大战以及20世纪前半叶曾经出现过的经济大萧条,全球GDP的五分之一都有可能因此灰飞烟灭。

在以往的学术会议或政府议程中,无论是1972年联合国斯德哥尔摩的人类与环境会议,还是1992年的《环境与发展宣言》(也成《里约宣言》),都只限于共识和宣传阶段。直到1997年年末《京都议定书》的通过,环境保护才真正走上了实际行动的轨道。《京都议定书》是人类有史以来通过控制自身行动以减少对气候变化影响的第一个国际文书,是国际社会为保护赖以生存的地球环境经过多年的努力而达成的重要成果。

二、碳交易市场

1.碳交易市场的形成

《京都议定书》规定,到2010年,所有发达国家二氧化碳等6种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亚氮、氢氟碳化物、全氟化碳和六氟化硫)的排放量,要比1990年减少5.2%。从环境保护的角度出发,京都议定书以法规的形式限制了各国温室气体的排放量,而从经济角度出发,它更是催生出一个以二氧化碳排放权为主的碳交易市场,国际上把这一市场简称为“碳市场”。

2001年,美国总统布什宣布美国退出《京都议定书》,不限制美国国内二氧化碳及其他温室气体的排放。但是,美国是最早建立自愿性减排交易市场的国家,2003年,芝加哥气候交易所成立,是全球第一个自愿性温室气体减排量交易的先驱组织和市场交易平台。

2005年2月16日,《京都议定书》正式生效。随后欧盟在荷兰的阿姆斯特丹成立了欧洲气候交易所,在这里随着排放权交易的开始,经营排除权交易的公司也一个个随之成立。欧盟的其他国家挪威、德国、英国、法国等也相继成立了二氧化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加拿大、新加坡和东京也先后建立起了二氧化碳排放权的交易市场。我国在2008年先后在北京、上海和天津成立北京环境交易所、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和天津排放权交易所。

关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存在如何决定各国的排出份额,对新兴国的排放量如何限制等难以解决的问题。利益的对立使世界各国都能满意是不现实的,但已像箭离弦一样的排放量交易,已是一发而不可收了。而且,对于资本市场来说,地球规模新的交易对象的出现,是魅力无穷的。

2.碳金融的兴起

碳金融是指由《京都议定书》而兴起的低碳经济投融资活动,或称碳融资和碳物质的买卖。即服务于限制温室气体排放等技术和项目的直接投融资、碳权交易和银行贷款等金融活动。

随着二氧化碳排放权商品属性的不断加强以及市场的愈发成熟,越来越多的金融机构看中了碳市场的商业机会。除了最早规定的造纸、金属、热能、炼油以及能源密集型五个行业的12000家企业积极投身其中,投资银行、对冲基金、私募基金以及证券公司等金融机构在碳市场中也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截至2007年11月,专门投资于碳资产的基金数量已经达到了58只,规模超过70亿欧元。

从金融机构在碳市场中所扮演的角色演变中不难发现,他们的注意力已经从最初的以配额为基础的排放交易向减排项目融资转变。在碳排放交易如火如荼,碳金融衍生品层出不穷的同时,被称为“碳资产”的减排项目正成为对冲基金、私募基金追逐的热点。投资者往往以私募股权的方式在早期既介入各种减排项目,甘冒高风险的代价期待高额回报。

随着碳交易市场规模的扩大,碳排放权进一步衍生为具有投资价值和流动性的金融资产。因此,发达国家围绕碳减排权,已经形成了碳交易货币以及包括直接投资融资、银行贷款、碳指标交易、碳期权期货等一系列金融衍生品为支撑的碳金融体系。

三、美国主导下的环境竞争

1.美国政策的走向

2001年,时任美国总统布什宣布退出《京都议定书》,但2007年颁布的《能源独立和安全法》则强调要推动关于削减温室气体的研究,表现出美国态度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奥巴马上任之后,作为其施政的一个核心举措,奥巴马政府许诺10年内拨款1500亿美元发展和启用清洁能源技术。并在新能源政策中提出美国要建立一个“碳排放限制和交易制度”,限制大工业企业的二氧化碳排放,加强在气候变化和温室气体排放方面的国际合作。这一系列的变化表明美国新政府已充分认识到能源革命将是继信息革命之后的又一次科技革命。

2009年6月26日,美国众议院通过了《美国清洁能源安全法案》。9月30日,美国参议院参议员公布了参议院版本的气候法案草案,即《清洁能源工作与美国电力法案》。2009年10月29日,美国气候立法步入了参议院审议程序。12月7日,美国国家环境保护署宣布,温室气体威胁美国人民的健康及福祉。此举表明,环保署承认需采取措施遏制温室气体排放。今后,环保署将有权依据美国《清洁空气法》对温室气体进行监管。未来,一个巨大的美国联邦碳市场将浮出水面。

2.硅谷―世界经济发展的风向标

硅谷在90年代是互联网新兴产业的圣地。高科技的精英们聚集在餐馆,不问学历、不分社会地位的高低,毫无保留地交换着各种情报,畅怀着各自的梦想。那种风土和文化氛围即使在自由开放的美国,也可以说是很特别的风景。从那时起,硅谷自然低成为了反映美国国策的一面镜子。硅谷的代表人物们是美国国策动向表现的先锋。现在,从互联网热冷却下来的硅谷的精英们,正在向环境技术方面倾注热情和精力,和环境关联的开发,正以前所没有的势头欲破茧而出。

硅谷的精英们专注于互联网,互联网泡沫出现了;专注于环境,生态环境泡沫也会出现吧。虽是简单的推理,现实中不能忽视这种可能性。硅谷的精英们用其敏感的神经 ,描绘着世界经济将来的轨迹。他们以最佳的时机、利用全世界的资金,成就着自己的事业。正如在互联网泡沫破灭的过程中,住宅泡沫已经萌芽,在这次住宅泡沫破灭中,生态环境泡沫在美国国策的转变中已经萌芽了。

四、覆盖全球的泡沫

回顾历史,泡沫经济是随金融领域的技术革新而出现的。也可以说,当债券和股票等实现了和资金同等作用时,必然会出现泡沫经济。而且期货、期权等新概念金融衍生品的出现,更是加速了泡沫经济的产生。美国住宅泡沫膨胀的过程,有着各种各样的原因。但从根本上说,泡沫产生的根源在于资产的证化、金融衍生品、循环抵押贷款、金融工学等技术革新。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发展经济提高生活质量固然重要,但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更加重要,这是不争的事实。今后,水、森林等资源将更加稀缺,碳交易、新能源开发将成为世界各国争夺的主战场。这个战场之大覆盖了整个地球,而美国又将成为这个战场的控制者。美国依靠控制农业进而控制水资源,依靠高科技技术的垄断控制新能源市场。美国利用它的技术优势、利用它所发明的高深的金融衍生工具、利用他所控制的美元霸权去捆绑环境经济,去放大环境交易,去制造一个覆盖全球的大泡沫―生态环境泡沫。

上一篇:试论新技术引进对技术经济学的影响 下一篇:论老字号化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