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ERP系统的成本管理模式设计与创新

时间:2022-03-14 12:55:45

基于ERP系统的成本管理模式设计与创新

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经济发展的全球化,对企业管理手段和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降低企业经营成本,赚取更多的利润是所有企业关注的核心问题,因此,作为现代财务管理重要组成部分的成本管理越来越被企业所重视。

一、ERP信息系统下成本管理的特点

ERP系统的主要目标是实现企业的事务处理由相对封闭走向开放,信息处理由事后控制走向事中控制,为企业减少库存、加快资金周转、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和提高客户服务水平等方面提供强有力的工具,最终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ERP信息系统下的成本管理的特点主要体现在:

(一)管理范围扩大 ERP信息系统下的成本管理跨越生产领域、跨越单一企业,注重对企业、对产品的全过程、全方位、全生命周期的成本控制与管理。

(二)管理功能更强 面对当今动态的市场,越来越短的产品生命周期以及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ERP信息系统下的成本管理不是停留在仅仅能够完成计算机化的成本记录和归档等传统的核算任务,而是将预测、计划、决策、控制、分析和考核的管理模式也体现在成本管理中,大大跨越了传统成本会计的界限。

(三)集中体现了管理会计原则和思想 现代会计学有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之分。ERP的一个重大改进就是实现了财务系统和生产系统的同步,即资金流和物流的集成。从具体的管理方法来看,常见的ERP系统都强调能够实现标准成本的预先确定,实际成本发生后的成本差异的分析,成本中心为主题的责任成本管理等功能,而这些都是管理会计的重要内容。

(四)管理手段上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强大优势 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在整个供应链上降低企业的成本,而不是停留在企业内部。

二、ERP信息系统下成本管理模式

ERP系统集信息技术与先进的管理思想于一身,是一种经过实践证明的先进现代企业管理模式,目前在我国已经得到逐步推广和应用。ERP中的成本管理系统是ERP系统的核心和枢纽,但与传统手工核算或财务软件核算环境相比,ERP环境下企业成本管理发生了许多变化,对成本管理的思想、方式、方法提出了新的挑战。

(一)ERP信息系统下标准成本管理模式 标准成本法是一种成本计算与成本控制相结合的成本计算方法,是进行成本控制的依据和基础。标准成本是一种预计成本,在成本发生前,通过对历史资料的分析研究和反复测算制定出未来某个时期内各种生产条件(如生产规模、技术水平、能力利用等)处于正常状态下的标准成本。在成本发生过程中,将实际发生的成本与标准成本进行对比,记录产生的差异,并做出适当地控制和调整。在成本发生后,对实际成本与标准成本的差异进行全面的综合分析研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制定出新的标准成本。

ERP信息系统下标准成本模式包括定义物料成本和成本要素,例如资源(人工、机器)和制造费用(变动费用、固定费用);设定物料清单与工艺路线;连接资源与工艺路线;通过物料清单归集物料成本;通过工艺路线、工序归集加工费用成本、制造费用成本;通过成本滚动累加计算产品的标准成本;更新成本。这种方法的特点是对于各步骤的完工半成品按直接材料标准成本与加工费用的标准成本组成的半成品成本逐步结转给下一步骤,对于材料和加工费用实际成本与标准成本的差异,则平行结转给最终产成品负担。

采用标准成本管理的主要优点是:可以充分体现企业的经营成本目标,使不同期间成本数据具有较强的可比性。但同时标准成本管理依赖于标准的相对性和企业经营环境的复杂程度,对于经营环境多变的企业而言,差异的设定、计算和分析无疑是件痛苦的事情;再者标准成本是根据企业现有的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水平来确定的,忽视市场变化对成本的影响,ERP是以标准成本制度作为控制依据的,成本控制缺乏主动性,考虑了企业的内部环境而忽视了企业的外部的市场环境,这与现代企业发展的要求是不相适应的。

(二)ERP信息系统下作业成本管理模式 作业成本法以“作业”为间接费用的归集对象,通过资源动因的确认、计量,归集资源费用到作业上,再通过作业动因的确认、计量,归集作业成本到产品或顾客上去的间接费用分配方法。作业成本计算强调成本动因以及由此引起的作业链――价值链改善,是通过企业内部进行作业链分析,区分增值和不增值作业,从而采取措施以消除这些不增值的作业,运用作业成本计算方法确定准确的产品成本,以作业为核心进行作业分析的价值链持续改善和优化。

ERP与作业成本的核心思想具有天然的结合基础,ERP以供应链管理为核心,要求将贯穿供应商――企业――客户的供应链(又是一条价值链)作为成本核算对象;而从作业概念的角度出发,供应链每个环节的功能实现都要耗费一定的作业量,企业的供应链就可看成是一条由此及彼、由内到外连接起来的作业链。每完成一项作业都要消耗一定的资源,作业的产出又形成一定的价值,由此就可以对这种消耗――产出关系进行会计核算。因为作业成本法本身就是成本核算精确性动机的产物,它突破了传统的以产品为对象的成本核算方法的缺陷,符合了ERP成本核算不断细化、决策科学性不断提高的要求,也符合了ERP系统的财务预测、决策和控制功能。

作业成本管理模式的优点是:能够真实地反映产品生产耗费的真正数量,克服了传统成本计算歪曲产品成本信息的缺陷。同时,作业成本管理以作业为中心,着眼于成本发生的原因,对作业及其动因进行分析,利用适时生产系统、全面质量管理等手段改善企业作业水平,并以作业计划和作业成本计划为基础对作业成本实施控制,克服传统模式以产品为基准,按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三个项目制定标准成本进行成本控制而造成的短期行为。但是ERP信息系统下实施作业成本也有明显的不足,作业成本管理虽然深入到企业的作业层次,但它仍是一种内向型的管理,着重于战术型的成本动因及生产领域的改善控制,以提高企业的内部效率,却未能将成本管理扩大到企业的外部领域,未考虑到企业战略层次的成本动因,在买方市场以顾客为服务导向的环境下,作业成本管理的内向性难以维持企业长久的竞争优势。同时作业成本法只针对有形成本的管理,忽视了作业的质量和时间因素,其实质是一种狭义成本管理观。

(三)ERP信息系统下责任成本管理模式 责任成本管理是通过划分成本责任单位,编制责任预算,组织责任核算,实施责任目标成本控制,提供业绩报告,对企业内部各责任中心的可控成本进行核算、控制、监督与考核的一种内部经济责任制度。

ERP信息系统下责任成本管理除了要借鉴财务会计中确认、计量、报告等定量手段和方法外,还广泛采用定性分析的手段和方法,且在定量与定性方面始终体现出其自身的优点。概而言之, ERP系统下责任成本管理方法主要通过建立责任中心、建立健全内部结算系统、编制责任预算、进行责任控制、进行责任核算与考核等来实现的。责任中心一般分为成本中心、利润中心和投资中心三类。成本中心是企业中最基础、最直接、最广泛的责任中心,成本中心只负责对成本的管理与控制,它是一种成本的积累点,对成本中心的核算、控制、监督与考核以既定产品质量和责任成本为重点。

责任成本管理模式的优点是:实现了价值链核算条件下的成本指标统一,与ERP的标准成本制度相配合,能根据市场的需求变化,由不同的责任中心作出相应的反应,保证整个ERP系统适应顾客需求和外部环境的急剧变化,使企业处于竞争的有利地位。

三、ERP信息系统下企业成本管理模式设计与创新

根据上述对各种成本模式的比较与分析,笔者认为ERP系统环境下企业成本管理模式的选择不能仅局限于某一种模式,而应根据各种成本管理模式的优点,结合不同企业的成本管理的侧重点不同构建一种柔性综合成本管理模式。

(一)柔性综合成本管理模式的含义 综合成本管理模式是指采纳各种成本管理模式的优点并将它们有机结合,而柔性综合成本管理则是与刚性成本管理相对应的概念,刚性成本管理是根据成文的规章制度,依靠组织的职权对企业的各种成本进行程式化的管理,又可称为准则导向型成本管理,柔性成本管理则在此基础上将环境这一外生变量导入组织的决策模型中,并将其作为显著影响企业经济行为和经济后果的重要参数之一,以此实现对企业的各种成本进行柔性化的管理,属于原则导向型成本管理。在ERP系统中主要是通过集成参数和数据通讯开关,各种成本管理模式互通信息、相辅相成、紧密融合形成的综合成本管理体系,用来支持企业的成本管理决策。

(二)柔性综合成本管理模式的基本框架 企业柔性综合成本管理系统的构建应考虑内、外部环境和竞争战略等因素。内外部环境因素是成本管理系统设计的基础和条件,而竞争战略则是成本管理系统设计的指导思想,依据企业生存的内外部环境,通过行业、竞争对手和内部的价值链分析来具体制定,并根据内外部环境的变化进行调整,这也是系统中的“柔性”体现。

柔性综合成本管理系统的功能应能反映企业成本管理系统所必须执行的任务、承担的职责和进行的活动,其一般结构是以系统的功能层次结构来反映的。笔者认为,在ERP系统环境下,应将ERP成本管理系统分为战略层、计划控制层和基础核算层三个层次,并相应建立战略成本管理决策支持子系统、计划控制成本管理子系统和成本核算子系统等三个子系统。战略成本管理决策支持子系统主要关注成本管理的战略环境、战略规划、战略实施和战略业绩,可表述为“不同战略选择下如何组织成本管理”,通过从战略高度对企业成本结构和成本行为的全面了解、控制与改善,寻求长久的竞争优势。战略成本管理决策支持子系统的基本功能包括:价值链分析、战略定位分析、成本动因分析等。计划控制成本管理子系统按照成本管理的几个职能,即成本预测、计划、控制、分析、考核来构建。各个层次、子系统之间通过一定的联系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实现向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提供所需信息的需要,实现系统总体目标。成本核算子系统主要实现标准成本与实际成本的计算,并将两者的差异计算出来。

对于系统成本管理模式选取,从系统功能层次结构由低到高,在基础核算层主要采用标准成本制度,充分利用标准成本法的优势,同时为企业责任成本管理制度提供了重要基础;在计划控制层,成本管理、控制与核算主要采用作业成本法,并与标准成本法相结合,在ERP供应链的基础上,通过增设作业清单来进行,充分发挥作业成本法与标准成本法的优势。在纵向上从战略层到计划控制层,再到基础核算层,系统整体上采用责任成本管理制度。

(三)ERP信息系统下柔性综合成本管理模式的创新具体表现在:

(1)构建了以财务文化和成本管理理念为引领,以ERP管理信息系统为平台,充分考虑内、外部环境和竞争战略等因素的柔性综合成本管理模式,在该模式中的“柔性”就是将环境这一变量导入企业的成本决策模型中。

(2)ERP系统下的柔性综合成本管理功能既包括高层的战略决策、战略规划,中层的成本预测、成本计划、成本控制、成本分析及成本考核等,也包括基层的成本归集、成本核算、成本差异分析等,它突破了传统成本管理的概念,把企业成本管理问题放在整个市场的环境中予以全面考虑,满足了全面成本管理对成本信息的及时性、成本报告的多样性的要求。

(3)ERP系统下的柔性综合成本管理模式着眼于企业内部价值链的全过程,是一种过程性的成本管理,能够提供有关的价值链过程信息,不仅要关心成本的发生,更要关心成本为何发生,并与各项管理有效结合,实现成本的经济性与技术性的统一。柔性综合成本管理模式强化现代成本管理意识,成本管理范围包括产品构想、开发、设计、供应、制造、营销等整个过程,并充分考虑外部环境的变化。柔性综合成本管理模式在ERP系统的支持下使成本信息更透明,并直接涉及到成本管理的根源,使企业的成本管理不再只停留在表面,而是追踪到成本发生的地方。企业的成本管理意识也将随之延伸到企业业务发生的各个方面,而不是只停留在生产阶段。

四、结论

随着企业信息化进程的不断推进,ERP几乎已经成为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代名词,企业之所以热衷于ERP系统的实施,最重要的目的之一就是生产成本的降低。本文从ERP系统下成本管理的特点、ERP信息系统下不同成本管理模式分析出发,设计的柔性综合成本管理模式可以帮助企业优化成本控制流程,加强成本控制,有利于企业成本管理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高艳茹、李晓东:《ERP环境下成本管理模式的构建》,《低温建筑技术》2004年第1期。

上一篇:基于资源消耗会计的战略成本管理模型构建 下一篇:试论企业筹资活动中的税务筹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