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中小企业国际化发展的外部环境探索

时间:2022-03-14 12:06:27

我国中小企业国际化发展的外部环境探索

[摘要] 经济全球化已是人类社会发展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它从宏观上把世界各国经济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在微观上又对各国的企业产生着深刻的影响。世界各国的企业90%以上都是中小企业,我国也如此。因此,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结合外部环境的变化和改善,国际化经营将成为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关键词] 中小企业国际化外部环境经济全球化

经济全球化对企业来说,有两个显著的特点:一是规模化,当然这种规模化已经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组织结构的庞大,而是在新技术手段的支撑下,由组织创新结果所导致的虚拟规模化。二是效率化,没有效率作为支撑的规模化都必然是“规模不经济”,最终是会被市场所淘汰的。经济全球化的这两个显著特征为中小企业的国际化运作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好机会 。

一、知识经济为中小企业国际化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

21世纪的经济全球化将以知识为基础。知识经济时代为经济全球化赋予了新的内涵。第一,以知识为基础的产业,在产业结构中占主要成分;第二,知识在经济增长中起主要作用;第三,知识在生产力构成中发挥重要影响;第四,与知识有关的成本在产品成本中占有越来越多的份额。

知识产业的崛起,使得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主要表现为效率的竞争、质量的竞争,而国际竞争的胜败关键取决于智力资源及企业的创新能力。工业经济时代,大公司依靠规模优势在国际联系、市场开拓、技术转移等方面拥有中小企业无法具备的优越性。然而,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规模、员工数量和其他传统意义上的要素已不再是企业成败的关键因素,知识和智力才是企业未来创造收益的实际推动力。这样,中小企业将有机会放眼国际市场,和大企业一同站在国际竞争的起跑线上。

因此,知识经济必将为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新的动力,使之成为一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持力量。

二、信息技术为中小企业的国际化创造了可能

20世纪50年代以来,随着科技革命的蓬勃发展,生产技术也有了很大的突破,特别是交通运输方式的改进与计算机技术的应用,提高了企业的运行效率与运行方式,国际商务活动的空间距离迅速消失,使中小企业的跨国经营成为可能。信息技术和信息产业的发展使世界变得越练越小,成了一个“地球村”,为中小企业的跨国经营、国际合作提供了极为便利的条件。在信息技术革命以前,国际经济合作的交易成本很高,交易时间很长,并且商务活动的信息获取受到极大的限制,这样就极大地减少了中小企业国际合作的机会。航空运输、电话、传真技术的发展则大大改变了这种情况,特别是在国际互联网技术出现以后,国际经济合作的距离感得到了根本的改变。很多国际经济合作信息可以通过网络进行,电子商务网将全球大大小小的企业连贯起来,中小企业可以与国际大企业享受同样的国际经济合作机会,参与国际合作。

三、各国经济相互依存为中小企业带来了广阔的国际合作领域

为了适应现代化大工业生产的需要,各国企业都在积极扩大企业的生产规模与生产能力,形成了一批大型的跨国公司。这些大型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利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有利条件组织生产,将原来由一家企业负责生产的产品划分成多个生产环节,然后分包给发展中国家的中小企业,或者通过自己投资设厂的方式在生产条件有利的国家进行生产。这种由跨国公司带动的全球生产大联合为中小企业国际化创造了很多机会。其次,国际要素市场的发展极大地拓展了中小企业国际化的领域。传统的国际经济合作主要是企业之间的生产合作,也就是各国中小企业在产品的生产与流通中进行合作,但是,随着国际要素市场的发展,中小企业国际化的领域也得到了很大的拓展,资本国际化使中小企业不仅能够利用国外的直接投资,还可得到国外的资本市场上进行直接融资,或通过跨国经营的银行进行间接融资。同时,中小企业的国际技术合作也得到了加强,各国中小企业通过技术合作,共同研究开发新技术产品,或从国外引进先进技术,或引进科技人才进行研究开发,提高企业的技术水平,推动生产与技术开发的国际专业化协作。

四、区域经济一体化推动中小企业国际化的进一步发展

世界经济区域一体化的发展也推动了中小企业的国际化发展。与经济全球化相伴随的一个全球性经济现象就是世界经济的区域一体化。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区域层次的多边经济合作取得了重大进展。在欧洲,以欧盟为中心,不仅实现了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在货币合作、政治一体化等方面也取得了重大进展。亚太地区,APEC正致力于推进地区的贸易与投资自由化以及经济技术合作。除此之外,世界上还有许多的其他区域性经济组织。

五、国际分工的不断深化为中小企业国际化提供了市场空间

“市场缝隙论”指出,在“有限的商品和无限的市场”的现代市场经济中,永远存在着盲点,中小企业生产围绕着“寻找市场缝隙”而展开,利用自己具有资金投入少、企业规模小、管理人员少、市场进出成本低、经营灵活等优点,精心服务于市场的某个细小部分,通过专门化经营来参与市场分工,实现某一缝隙的有效供给。另外,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居民收入的提高,消费结构正朝着多样化、个性化的方向发展。大企业由于追求批量生产,品种比较单一,缺少特色,不符合现代消费结构的变化趋势。而中小企业则适宜于多品种小批量的生产,而且可以采取“灵活的生产体系”来适应消费结构的这种变化,更好地满足了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

参考文献:

[1]周立群谢思全:中小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年12月第1版,78~80

[2]刘勇:重视中小企业的发展[J].改革与战略,2003增刊.128

上一篇:瓶装淡化海水的价值营销组合策略 下一篇:著作人身权异化的法社会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