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职院校如何备好一堂课

时间:2022-03-13 07:33:32

浅谈高职院校如何备好一堂课

摘 要 备课,是教师对本职工作责任感的表现。备课 是教师不断提高自已的专业知识和教学能力的过程。备课是教师以自己所有的生活感受和知识储备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如何思索、逐渐成长,备课不等同于写教案,备课的关键是思想和方法,而恰当的备课形式对教学是有着积极的影响的。备好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是上课成功的前提,,是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环节。

关键词 备课 课程大纲 评价标准 高等职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0前言

教育在综合国力的形成中处于基础地位。高职院校的教学改革必须符合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要求。要搞好教育教学工作,中心环节是上好课。为此,就必须先备好课。备课是深化学校教学改革的基本任务,也是课程改革取得成效的根本保证。备课,是教师对本职工作责任感的表现。备课,也是教师不断学习,不断提高自已的专业知识和教学能力的过程。备好课,也就是对教学进行精心的设计,这是课堂教学顺利进行,实现教学目标的保证,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必不可少的条件。它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在一定意义上,教师每上一堂课,好比带领学生攻占一个知识高地。打仗不能打无准备之仗,要带领学生攻占知识高地,教师就应充分备课。此外,教师要把自已懂的知识教懂学生,还有一个怎样教的问题,必须考虑教学步骤和方法,做好精心的、周密的教学程序的设计,这就得认真备好课。因此,如何备好课是每一名合格的高职院校教师必须学会的基本功。怎样的课才是一堂高效率的课?一堂好的职教课的评价标准是什么?要备好课还有哪些要求?

1分清高等职业教育与学术型高等本科教育的区别

(1)人才培养目标的区别:前者是培养生产与社会实践第一线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后者是培养学术型,工程型专业人才。

(2)课程类型与结构区别:前者是职业性,理论、实践一体化,专业课比重相对大,岗位技能训练课比重也很大,基础理论课以够用,必须为度,尤其表现为教、学、做一体化课程;后者是学术性,系统化,纯理论,或理论与实践割裂化,基础课比重大,强调基础扎实和理论的系统性。

(3)评价学生学业重点的区别:前者是突出职业技能和就业能力,注意相关知识的应用;后者是学术标准,强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

(4)教师标准的区别:前者是专业与实践课的教师是教学与职业实践并重的教师,达到双师型标准( 既有一定的企业一线工作经验,又是一名合格的教师);后者强调高学位,教学科研并重。

2掌握一堂好的职教课主要评价标准

课堂效果的评价:以学生为主体,不是以教师为主体。不是看教师表演,而是学生必须行动起来。即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表演的是否精彩。

课堂上应突出“ 能力目标”,这一点是涉及职业教育的根本方向问题。职业院校的学生不是来泛泛的接受知识、积累知识,而是来学习实用就业能力的,是要在未来职业岗位上解决实际问题的。这是职教改革的核心问题之一。能否用恰当的任务进行能力训练,这是课堂能力目标的直接结论。因此,一门好的职教课程必定有明确的任务。教师引导学生兴高采烈地完成这些任务,练出办事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练出“自学的能力”,学到“相关知识”,获得实际成果,产生由衷的成就感和自信。

3备好一堂高效课堂的要求

要备好一堂课,必须做到六备:备内容、备学生、备教法和学法、备教具、备习题,并做好集体备课。

3.1备内容:确定教学目标和重点

备内容,就是教师要熟悉和掌握教学大纲的要求和教材内容。并根据学生实际,确定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另外,还应有科学方法(包括科学研究方法和学法)培养的目标,能力培养的目标和非智力素质培养的目标。

钻研教材,就应从全局到局部。熟练掌握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每个章节的具体教学要求( 重点、难点、关键等)、本课程在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地位与作用(核心技能课,还是为实现核心技能课目标打基础的或起辅助作用的课)。掌握教材,就必须深刻理解教材,通过教师的分析、理解、归纳、整合,掌握住关键,抓住教材中的注意点。教师是“教课”而不是“教书”,教师一定要研究大纲、教材,要认真反复的熟读,狠抠教材,“读书得间”。能不能挖掘出问题,就看水平,看责任心。当然,并不是说教师可以丢开课本,另搞一套,而是要分析课本,参照课本内容来讲,还要指导学生阅读课本。能否准确地指出教材中的注意点,是体现教师对教材掌握的深刻的程度的重要标志,也是评价一堂课的教学水平的重要标准。

还必须指出,教学大纲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是教学中必须达到的要求。教学的过程是教师“用教科书教”的过程,而不是“教教科书”的过程。

3.2备学生:明确教学难点、深广度和容量

教学工作是教和学的过程,是师生之间的共同活动。学生是教学的对象,教师的教学效果,最后都要落实到学生身上。所谓备学生,即深入了解学生实际,因材施教,是备课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了解学生实际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如可以通过历年教学经验的积累,以及批改作业,与学生交谈辅导,测验考试,课堂提问等,及时收集学生的反馈,这些都是有效的方法。要了解学生的兴奋点,认知水平,引导学生的兴趣,建立学生的自信心,大力宣传职教的新观念:多元智能观、多元人才观、多元成功观、构建学习观等。按照高职教育的特点和认知规律来设计课程,安排教学,以实现师生之间的良性互动,强调最大限度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使他们学习的潜能得到充分发挥。教学目标尽可能定的具体、适宜,以素质为核心,突出能力目标、知识以实用为主,体现出高职教育的特点,也就是你所传授的知识、能力与就业岗位需求零距离。考虑建立“自我学习、终身学习”的现代学习观,注意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训练,为学生的持续发展奠定基础。能否根据学生的实际,确定教学的深、广度和容量,是评定一堂课的教学水平的又一标准。

3.3备教学方法

落实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结合,突出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动性,活动性,开放性和创造性。教学方法是指教的方法和学的方法,为突出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实现每课的教学目的,使其教学效果最佳。

首先要把握教学目的和任务,要选择和运用与教学目的和任务相适应的能够实现教学目的和任务的教学方法。例如:传授新知识时,要充分发挥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的效用;培养技能技巧时,则要选用练习法、实验法等。

其次,教学方法的选择还要把握好不同教学内容的不同的性质和特点,把握好每节课的重点和难点。例如:重在概念理论性总结的知识内容多采用讲授法,而重在过程探索性的知识内容则采用实验、演示与讲解相结合的方法。各种教学方法都是在一定的教学实践中产生的,都是为一定的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服务的,因而都有自己的特点和局限性。因此,教师应从教材的需要出发,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并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优化组合,灵活地设计教学过程,充分发挥创造性。

最后,教学最重要的任务是让学生学会怎样学习和怎样思考。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有根据地怀疑,敢于和善于提出问题,引导和发展学生的求同和求异思维。因此,是否突出学法指导,是评价一堂课的又一重要标准。

3.4备教具:做好多种教学媒体的有效组合运用

教具是教学工作的一种重要手段。要使学生深刻理解和学会运用所学知识,单凭教师一张嘴巴、一根粉笔,往往达不到目的,而必须借助教具。常用的传统教具包括黑板、实物、模型、仪器、挂图、图表等。随着近代科技的发展,出现了各种现代的教学手段,如投影机、收录机、多媒体电脑,还有我院已建成的高标准的校园网等。应充分利用这些教具,利用现代网络技术这一前所未有优越条件,认真做好准备,熟悉它们的原理和操作,考虑如何引导学生进观察、思考、分析和操作。

3.5备习题:进行精选、归类和配套

习题是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链条,习题设计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一环,它起着监控、巩固、反馈的作用。解习题是学生掌握知识的必经途径,也是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起点。所以,备习题是教师备课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师对例题的讲解要规范,着重分析题意,步骤要清楚,书写和作图要工整,对学生起示范作用。具体就是要目的明确,必须服务于教学目标,必须与教学内容相关,数量要适当,难易适度,要有变化性、多样性,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对课本外的补充作业,也要进行精选、归类和配套。对批改课外作业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要记下加以分析,及时在课堂上给予讲评和纠正。

3.6备自己

新课程强调教师的自我反思,要求在对待自己的问题上要充分认识自己。教师在教学前的教学设计中反思和设计自己。教师通过自我反思和认识过程,使自己的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优势得到充分体现,使自己的弱点和错误减少到最低点,以最佳的心态和形象投入到教学氛围中,全面提高教学效益和质量。要充分利用好多媒体技术,根据学科内容、课程特点、教学环境等因素,创设声情并茂的教学情境,有效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热情。

3.7备反思

教师根据上课情况自我检查,自我总结。每次上完课后,教师都要抽出一段时间来回忆一下课上讲的内容、学生的听课情况,从中找出成功与失败的原因,然后记录下来,作为课后总结的基础材料,以备在以后的教学中应用;其次是教师间的交流,即上完课后教师之间互相交换信息,介绍各自的经验和发现的问题,共同总结出规律性的东西并记录下来作为资料。

4结束语

要当一名合格的教师,必须具备三术,就是学术(专业知识)、技术(实验能力或使用各种教具的技能)和艺术(表达能力)。通过刻苦学习,认真备课,包括集体备课和个人备课,多听课,多研究交流,努力实践,不断积累,不断改革创新。让我们做到对备课充分准备、一丝不苟,不断学习;让我们做一名责任感更强的人民教师。

参考文献

[1] 项林涛.如何备课使高效课堂更加有效[J].读写算(教研版),2013(6).

[2] 彭海学.浅谈高职教师如何备课[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05).

[3] 李柯,柳鹏,姜会霞,罗锦.浅谈如何备课[J].中国校外教育,2012(2).

上一篇:上海科技志篇章结构的研究与思考 下一篇:油价下跌:阴谋还是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