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我国收入分配差距的成因及对策建议

时间:2022-03-13 07:09:31

浅谈我国收入分配差距的成因及对策建议

摘要:收入分配差距问题已成为我国严峻的社会问题,它关系社会的健康发展与和谐稳定,关系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提高和发展成果是否为全体人民所共享。本文从再分配、经济结构等方面进行初步探讨,对我国收入分配差距成因进行分析,提出应对我国收入分配差距的对策。

关键词:收入分配 收入差距 城乡收入

一、问题的提出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经济迅速发展,国内生产总值已跃居世界第二位。但伴随经济高速发展的是国民收入分配差距的不断拉大。国民收入分配差距的扩大表明在共同富裕道路上的政策措施有许多不完善、不成熟之处,这不符合社会主义本质要求,不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因此,必须深入考察我国国民收入分配差距不断扩大的原因,并找出解决途径。

二、文献回顾

对于经济市场化进程中的收入分配差距问题,学者们进行了多视角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针对收入分配差距不断变化的现状,学者们在量化基础上探讨了收入分配差距的表现,依据学者们的分析,收入分配差距的表现主要体现在三个领域:城乡收入差距、地区收入差距、行业收入差距。

针对收入分配差距的影响,学者们主要形成了三种观点:1、收入差距过大致需求不足不利于经济增长;2、收入差距过大影响资源配置造成产业结构失衡;3、收入差距过大影响经济发展不利于社会稳定。

针对收入分配差距的成因,学者们认为主要有6点:1、体制改革不到位;2、制度性内在缺陷;3、政策调节不力;4、经济结构与发展战略影响;5、政府管制与权力越位;6、行政垄断扩大收入差距。

针对收入分配差距的调整,以缩小收入分配差距为目的,众多学者提出了各种政策建议,主要包括:1、强化政府再分配作用,形成分配公平的税收体系;2、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完善相关政策和配套机制;3、破除行业垄断局面,建立公平竞争市场秩序。

三、收入分配差距的现状

居民收入分配差距出现有其客观必然性。首先,我国实行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在生产要素参与分配之后,由于对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的占有状况的不同,必然会带来收入分配差距的扩大。其次,全国各地区之间、行业之间以及城乡之间的资源环境、经济结构、产业结构等存在很大差别,决定了区域、行业、城乡间收入差距的存在是难以避免的。另外,从社会主义性质看,社会主义根本目标是实现共同富裕,但共同富裕并不等于同步富裕、同等富裕,收入差距必然存在。

城乡收入差距过大。据国际劳工组织调查,绝大多数国家城乡收入比小于1.6,只有3个国家超过了2,我国就是其中之一。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12年我国城乡居民收入比为3.10:1,城镇和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仍保持“3”倍以上差距。然而,据中国经济网记者统计,3.10:1已经是10年来的最低值。如果把医疗、教育、养老、失业保险等非货币因素考虑进去,这一数字还可能高得多。

基尼系数持续高于国际公认警戒线。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反映居民收入总体性差距的基尼系数,从2003年至2012年这10年间,均超过了国际公认的警戒线。

四、收入分配差距的成因

(一)再分配原因

1、财政税收不合理

政府通过再分配调节收入差距最重要的一个途径就是税收。但在我国,作为调节收入分配差距的主要税种,如个人所得税、房产税、土地增值税等比重较低。此外,同样具有收入分配调节作用的社会保障税、遗产与赠与税等还未开征。这使得税收公平分配功能的发挥空间相当有限。现阶段,我国的税收制度存在缺陷,未能充分发挥其调节作用,突出体现在:税收结构不合理;城乡税赋不合理;税收征管存在漏洞。

2、转移支付制度不完善

从总体上看我国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目前还处于一种不够完善的状态。尽管近年来中央转移支付结构有所优化,在一定程度上调节了地区间的财力,但具有均衡地区间财力差距作用的一般性转移支付占比仍较低,难以抑制地区间收入分配差距加大的趋势。根据财政部公布的数据,2012年中央对地方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为45361.68亿元,中央对地方一般性转移支付为21429.51亿元,中央对地方专项转移支付为18804.13亿元。

3、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

目前我国虽然已初步建立了社会保障体系,但总体水平较低。根据财政部公布的数据,2012年我国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5773.34亿元,仅占财政支出的9%,明显低于欧美国家水平。此外,还存在社会保障覆盖面狭窄等问题,没有实现覆盖全民,并存在明显地区差异。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没有很好起到调节缩小收入差距的作用,反而进一步拉大了收入差距。

(二)经济结构原因

1、城乡二元的影响

在城乡收入差距过大的情况下,农村居民会理性迁往城市,从而有效抑制城乡差距的扩大。但我国城乡二元分隔的户籍制度却阻碍了农民分享城市经济增长的好处,且户籍制度被附加了过多的权利,演变成与户口性质和登记地相挂钩的权利界定和利益分配制度,比如教育权利、社会保障、就业权利。此外,国家对城市和农村投入的公共产品也明显倾向于城市。

2、地区二元的影响

由于自然条件和地理位置的差异,东部沿海地区较其他地区有明显优势。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实施的东部沿海地区优先发展的非均衡发展战略,造成了事实上地区间发展机会的不平等,使东部地区得益于国家的优惠政策和财政、税收、稀缺资源的优先供给,经济飞速增长,同时拉开了东部与中西部收入水平的距离。另外,不同地区间的收入差距引起了中西部地区劳动力大量流向东部地区。

3、行业二元的影响

行业二元的实质是技术二元,形成了垄断行业和一般竞争行业。垄断又有自然垄断和行政垄断,形成了行业的收入差距。行政垄断的存在,打破了市场经济平等和公平竞争的交易基础,造成行业间收入差距显著。行政垄断是通过行政权力排斥潜在的竞争者,一般都是设置较高的行业进入门槛把民间资本阻挡在行业外,确保有利益关联的特权商家垄断市场,这必然造成大量的社会财富和经营人才不能进入这个行业参与创造社会财富。比如我国电力、电信、金融、烟草、石化等领域,几乎全由国有资本垄断,其他资本很难进入。

(三)其他因素

1、法制建设职能缺失

法制建设职能缺失,致使非法收入得以长期存在。由于现行收入分配方面的相关法律法规建设不完善,对非法收入的查处不严、打击不力,致使某些社会成员能够通过各种不合法的手段暴富。我国的非法收入大量存在,是居民收入差距非正常扩大的一个重要原因。

2、缺乏鼓励慈善和公益事业发展的政策环境

在我国,政府依旧以“全能政府”理念为己任,既没有从政策宣传上提倡和鼓励社会高收入者建立各种救助基金和进行捐献,也缺乏扶持民间力量进入慈善事业和公益事业的社会机制,对于扶助弱势群体的作用收效甚微。

3、教育的不平等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正的重要组成部分,均衡的教育分配有助于实现合理的社会流动,降低收入分配差距所导致的负效应。2012年,全国公共财政教育经费支出21165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之比20年来首次突破4%,这表明我国人口的整体人力资本状况得以改善,但教育差距的严重程度和拉大的速度在许多方面比经济的差距更大、更明显。决定个人受教育年限的差距是由地区之间和地区内部两部分组成的,地区之间的差距由改革初期的22.1%,扩大到改革深化期的27.8%,改革深化期明显高于改革初期。也就是说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教育制度的变迁,个人受教育年限的地区之间的差距不是缩小了,而是进一步拉大。

五、对策建议

(一)完善再分配

1、建立完善的税收制度

(1)要健全财产税制,提高财产税的比重,完善对存量财产的调节。(2)适时开征遗产与赠与税。遗产税是国际上比较通用的调节收入差距的税种,由于遗产税的起征数额较高,其主要征收对象为高收入者,因此开征遗产税作为个人所得税的补充,有助于加强对遗产和赠与财产的调节,防止贫富差距过度悬殊。(3)应逐步开征社会保障税。社会保障税目前在西方国家已成为主要税种之一。开征社会保障税不仅有利于规范我国分配秩序,也是加强社会保障财政管理以及建立社会保障预算的需要。

2、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1)应进一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逐步提高社会保障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从资金投入上对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给予支持,并加大对社会保障资金使用的监督力度,为建立覆盖全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提供良好的财力基础。(2)要扩大社会保障体系的覆盖面,建立覆盖全社会、城乡统一的社会保障体系,使每一个公民都能平等地享受政府提供的社会保障。(3)加大对农村地区的社会保障力度,全面实行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改革农村养老保险制度。(4)要重视对低收入家庭提供各种救助和补贴,以弥补其与高收入家庭的收入差距。

3、改善转移支付结构

(1)加大对中、西部地区的转移支付,同时要进一步加大对中部西部不发达地区的转移支付力度。(2)实施有效的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以缩小地区间收入分配差距,促进各地区人民共同富裕。(3)要适当减少税收返还的比重,并调整一般性转移支付和专项转移支付之间的结构,逐步提高以均衡地区财力为主要目标的一般性转移支付的比重,特别是均衡性转移支付的比重,适当压缩专项转移支付的比重。

(二)调整经济结构

1、城乡二元的调整

户籍制度造成了我国劳动力市场的分割,限制了劳动力的自由流动,这引发了城乡收入差距的不断扩大。因此建议尽快改革现行户籍制度,消除依附在户籍关系上的特定的社会经济利益,最大限度的削弱户籍制度对劳动力流动的限制,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增加农民的非农业收入,尽快形成全国统一的、规范有序的劳动力市场。此外,取消对农民进城就业等方面的不合理限制和歧视性规定,切实维护农民工进城就业的合法权益,积极规范与发展劳务中介组织和劳动力市场,完善就业服务体系,促进城乡劳动力合理有序地流动。

2、地区二元的调整

国家有关部门要进一步加大对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的支持,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为了充分发挥不同地区的比较优势,我国先后实施了西部大开发战略和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这些制度安排对于提高中西部地区的经济水平和缩小不同地区居民的收入差距有重要作用。只有中西部发展上去,我国落后的面貌才能从根本上改变,全国居民收入差距才能缩小。另外,东部地区要继续发挥优势,向更高水平发展,并要加强与中西部合作,支持中西部地区发展。

3、行业二元的调整

(1)要继续深化垄断行业经济体制和行政体制的改革,减少政府权力对资源配置的不恰当干预。(2)对于垄断行业应开放市场准入,通过各种制度设计,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加强对垄断行业的工资调控与监督,以消除垄断造成的收入分配关系扭曲。(3)要规范垄断企业内部的收入分配行为。

(三)其他措施

1、加强法律法规建设

理顺分配关系,规范分配秩序,确保各项分配制度和分配机制落实到位,都必须加强与收入分配有关的法律制度建设。只有加强与收入分配有关的法律制度建设,才能为调节收入分配差距,实现社会和谐创造所需要的法制环境。具体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首先,进一步健全与收入分配相关的法律法规;其次,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的法律法规体系;再次,尽快制定和出台《社会救助法》;最后,加大执法力度,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2、完善第三次分配制度

政府在进行再分配,努力维护社会分配公平时,由于国家财力有限,无法完全照顾到每一个公民或某些特殊群体的利益,所以贫富分化的趋势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遏制。而以社会捐赠为主要内容的第三次分配,即大力发展社会慈善公益事业,可实现社会“点对点”的财富转移,从而可针对性地缩小和消除市场机制和政府机制之间的“真空地带”,从而更进一步促进社会分配公平目标的实现。完善第三次分配制度应从以下三方面着手:(1)营造良好慈善捐赠氛围;(2)加强慈善组织建设;(3)规范慈善捐赠行为。

3、调节教育的供给结构

要实施普遍的国民教育,以提高国民的整体素质。实施普遍的国民教育,实际上是建立一种机会公平和起点公平的机制,可以在长期内促进收入的公平分配。在大力调节我国教育供给结构的同时,应根据我国经济增长和发展的现实需求,使之与劳动力市场的需求相匹配,促进不同行业间教育收益率的均衡,缩小我国行业间的收入差距。

结论

收入分配差距的成因是多方面的,是复杂的。在引起收入分配差距的因素中,政策、体制在当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认真探究收入分配差距的成因,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逐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有效调节过高收入,将会进一步促进居民的共同富裕和社会的和谐发展。

作者简介:

许耸石 男 (1969——)湖南益阳人,研究生,工商管理,研究方向:市场营销。

参考文献

[1]王超,从税收的角度看收入分配差距问题[J].价值工程.2011:105-107

[2]陈廷超,关于我国收入分配差距成因的思考[J].经济与法.2012,(9):107-108

[3]黄新华,林立芸,国内收入分配差距理论研究述评与展望[J].贵州社会科学.2012:68-74

[4]常瑞东,孙小蕾,陈玉龙,如何缩小收入分配差距——一个政策系统模型[J].商场现代化.2012:98

[5]周佳莹,我国收入分配差距现状与财税对策[J].经济观察.2011:25-27

[6]席捷,我国收入分配差距状况及对策建议[J].商业时代.2010:13-14

[7]刘检华,褚雁冰,汪秀亮,中国收入分配差距的制度研究[J].中国商界.2010:176

[8]常瑞东,张懿,靳阳,中国收入分配差距形成的机理系统分析[J].商场现代化.2012:119

[9]杨宜勇,池振合,2009年中国收入分配状况及其发展趋势[J].经济研究参考.2010,(6):4-10

[10]宋桂霞,齐晓安,对我国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思考[J].宏观经济管理.2011,(3):31-32

上一篇:四川大学大学生减肥行为现状调查 下一篇:浅议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