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情感教学的策略

时间:2022-03-13 01:42:32

初中数学情感教学的策略

摘要:情感是一个人素质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人的发展至关重要。在初中数学课堂中实施情感教学能满足学生认知、情感需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初中数学;情感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06-0123-02

《数学课程标准》前言中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然而,长期以来由于受“应试教育”和教育教学评价体制的影响,教育者往往过分注重学生的认知教育,而忽视学生的情感教育。实践证明,这种违背了数学教学活动客观规律的现象,会抑制学生的发展。根据现代认知心理学的研究,认知与情感的联系是紧密的,情感作为非认知因素,在学习活动中起动力作用,承担着学习的定向、维持和调节等任务。在学生发展最为关键的初中阶段,我们数学教育工作者应当在课堂教学中采取恰当的策略培养学生的情感因素,达到学生对数学学习具有主动和旺盛的学习态度等目的,提高数学课堂效率。

一、情感教学的内涵与特点

情感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激发、调动和满足学生的情感需要,促进教学活动更优化的过程。情感作为人类生存的必要条件,学生学好数学的动力,在教学过程中不容我们数学教育工作者忽视。数学课堂教学中应积极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提高数学课堂效率。《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习数学的情感,主要是指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动机、意志和自信心。数学情感与数学学习成绩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对数学学习成绩有着重要的影响。针对数学教材中的情感因素,我们需要有意识的挖掘,组织,然后以最佳的形式呈现给学生。帮助学生认识了解数学的价值,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使学生的数学情感得到进一步的提升,更好地为数学教学服务。情感教学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教学,有其独特而鲜明的教学特征:

1、强调创设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

2、强调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3、强调获得知情并茂的教学效果。

二、情感教学的意义与现状

“情感教学”是在国家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提出的,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人们普遍认识到情感因素对学生全面成长的重要性,在数学教学中实施情感教学有其重要的意义。

1、实施数学情感教学是满足人情感发展的需要

初中阶段,学生们开始进入青春期,生理、心理上较小学阶段有了较大变化,心理上处于半幼稚、半成熟、半依赖、半独立的状态。有一些学生性格孤僻,对教师或者所学学科产生抵触和排斥心理,原因就在于老师不顾及他们的心理感受,忽略了他们的情感体验。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尽可能地创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关注学生们的需要。教育家认为,人的情感发展不是自然的过程,而是教育促其成熟、发展的过程。初中学生有了识别和描述情感,适当表达情感的能力。实施情感教学,可以进一步促进他们的移情能力,使他们在有情感的氛围中生长出具有更高社会性的情感。

2、实施数学情感教学是促进学生认知发展的需要

情感教学有助于促进学生认知的发展。心理学研究表明,情绪可以调节人的认知加工过程和人的行为,影响对信息的选择,监视信息的流动,促进或阻止工作记忆,干涉决策推理和问题的解决。积极的情绪在认知过程中起协调、组织作用,工作效率高;而消极的情绪起破坏、阻断的作用,工作效率低。由此可见,如果学生学习数学的情绪积极,学习效率就会高。然而初中数学教材的特点是抽象的概括多于形象的描述。怎样引起学生的兴趣,这是初中数学教师在挖掘教材、认真备课时必须要考虑的问题。

3、实施数学情感教学是提升教师情感素质的需要

情感素质是现代教师所必须具备的素质之一。所谓教师的情感素质主要指:以教育爱为核心成份的尊重学生、关心学生、激励学生的教育情感智慧和善于创设教学情境、调节学生情绪状态和丰富学生感知体验的教育技能4。教师具有较强的情感素质,才能更好的实施情感教学,促进学生的情感和认知发展。教师的情感素质的构成要素包括新的教育理念、扎实的知识结构、丰富的生活经验、必要的教育实践。在情感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跟孩子有精神上的直接交流,彼此在思想、情感上相互渗透,这是提升教师情感素质最主要的源泉。

我国的基础教育已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多种国际评价中居领先地位,令世人瞩目。然而,对于一个正在成长的学生来说,他接受的教育不仅仅是书本上的知识,还应该包括塑造他们的情感、意志、品质、性格。在实际的教学当中,我们大部分的教师却忽视了情感教学。缺乏情感教学,导致学生学了扎实而系统的数学知识,但是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基本数学问题却不会解决;创造性的研究成果也不多。从这不难发现,这和我们平时教学过程中不重视数学的趣味性和应用性分不开的。所以,情感教学势在必行。

三、初中数学情感教学的策略

教学策略是教学的行动方针,在实际教学中主要体现其基本思想,根据当时的情景灵活运用,并无固定的操作模式。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情感教育,需要讲究科学,更需要讲究艺术,必须要融入教育者健康的情感。

(一)课堂教学的生活、活动化,引起学生的兴趣

数学教师在生活中了解学生越多,就越有可能把课程内容和学生的实际生活结合起来。数学课堂教学应尽可能选择生活中学生熟知且具有趣味性、富有挑战性的实例。只有这样,才能拉近数学与我们生活的距离,让学生们深刻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例如,在学习轴对称图形时,先从生活中的轴对称说起:汽车的标志是对称的、剪纸是对称的、交通标志是对称的等等。学生积极讨论,思维活跃,实现了课堂教学教与学的交流、互动。在不断交流的过程中,学生提高了对问题的整体认识。然后老师在借机切入主题,总结出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如果一个图形沿某条直线对折后,直线两旁的部分能相互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就叫轴对称图形。这样的课堂教学不仅使学生容易理解,感到易学易懂,更能刺激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情感体验,激发学习数学的热情和信心。这样的教学,更多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学习经验,使课堂真正成为生活化的课堂。同时,在课堂上,把数学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比如,在学习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时,让同学自己动手制作等腰三角形,自主探索,小组讨论。然后老师归纳总结同学们得出的结论。这样的教学更能体现数学课堂的本质,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更好的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二)数学课堂的自主探究化,引领成功

自主探究学习是素质教育的重要议题之一。在数学课堂上,应让学生根据教师提出的问题独立观察、分析,结合阅读进行思考,充分带动全班同学进行讨论,促进学生对新知识的深刻认识与感知。在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应积极点拨,激励强化,把因材施教落到实处。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精神5。如在学习完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度以后,老师可以提出问题,那么多边形的内角和呢?这个问题可以激发同学们的探知欲望,然后大胆的猜想、进而去验证。充分利用这种钻研兴趣,会逐步发展成稳定的学习习惯,即爱学会学的程度。又如概念教学时,先引入有关问题,让学生在认识结构上产生冲突,然后使学生主动参与探索、思考发现过程,从而体会概念的提出过程,再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阐述概念。当然,在学习过程中,每个学生所达到的学习程度有所不同,形成的见解结论正确与否有待评判。在这个时候,就需要教师在适当时候巧妙启发,引导学生积极讨论其中的疑惑与所感,当学生从自己的学习中体验到成功,得到肯定时,就会产生满足感,增强自信心,从而深化情感,转化为学习的动力,形成良性循环。

(三)课堂教学的合作化,构建活跃课堂氛围

师生间、学生间合作与交流是学生主体性发展的重要条件,在合作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学生之间是平等的,不是服从与被服从的关系.同样,我们首先是对学生的关注,在老师的问题一人解决不了,需要多人合作才能完成的情况下,学生才会产生合作交流的欲望。这就要求老师建立起恰当的教学情境,积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畅所欲言,形成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其次,要想提高课堂合作学习的气氛和效果,教师对教材处理和教学设计是否符合学生实际的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也很重要。 如果学习问题太难,学生理解不了不了,就无法合作学习。因此,教师的问题应该难度适中,在满足大家有合作的欲望来解决这个问题的时候,在教师的引导启发下,同学们合作分析、讨论,把问题解答出来。这样,合作的成功体验使他们学有兴趣、轻松愉快,这便是良好的课堂氛围。

总之,数学课堂教学是新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在课堂教学中,要想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全班每一位学生都应是关注的对象。教学过程应成为学生的一种愉快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促进认知和情感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寇冬泉. 我国情感教学实践研究的流变及其基本特点[J].河西学院学报.2008(1)

2.朱小蔓. 人的情感发展与教育[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1994(11)

上一篇:如何培养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 下一篇:灵活解读文本 提高“学”与“教”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