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外贸企业信用风险应对措施

时间:2022-03-12 03:39:52

浅谈外贸企业信用风险应对措施

一、外贸企业信用风险现状

外贸信用风险是企业在外贸活动中,由于提供商业货币信用而债务人不能按期按量的偿还对该企业债务的可能性。据有关机构对我国1000家外贸企业的调查显示,68%的企业有过因贸易对方信用缺失而受损的遭遇,其中损害最严重的就是信用风险所造成的拖欠货款和合同违约,我国企业“应收账款,延迟收付”的比例超过50%。

据调查,大多数中国外贸企业的逾期应收账大约为销售额的5%,而在美国,一般外贸企业被拖欠应收账或变成坏账的发生比例约是销售额的0.25%至0.5%。

此外,我国外贸企业平均账款拖欠时间长达90余天,远超发达国家水平(美国企业平均账款拖欠时间为7天),这给我国的外贸企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我国企业80%~90%采用信用证方式结算,而欧美企业为10%~20%,理论上讲,我国外贸企业的坏账率应比较低。但事实相反,这表明,我国外贸企业存在的大量信用风险不仅是由结算方式引起的,而且是由于外贸企业严重缺乏信用风险管理导致的,这不仅意味着企业在经营中时刻面临着巨大的信用风险而无力解决,而且说明企业无法或不能正常地发挥信用能力,获得足够的市场竞争力。

按照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承诺,2004年12月11日起,境内所有企业都自动拥有进出口权,即进出口权完全自动放开,这意味着国内更多的企业将从事出口贸易业务,为了我国外贸企业未来更好的发展,加强信用风险管理更加迫切。

二、外贸信用风险外部成因分析及应对措施

一是不可抗力。不可抗力是指买卖合同签订后,并非由于合同当事人的过失或疏忽,而是由于发生了合同当事人无法预见、无法预防、无法避免和无法控制的意外事故,以致有关当事人不能履行或不能如期履行合同义务,发生意外事故的一方当事人可以免除违约的责任。如地震、洪水、风暴、冰霜、火山、冰雹、泥石流等。

针对不可抗力,企业首先应将哪些事故构成不可抗力及当事人享有何种程度的免责等具体内容在订立不可抗力条款时作出明确的约定,而且贸易双方要及时办理保险。其次,我国若为进口方,在不可抗力发生后要及时向保险公司办理索赔,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

二是政治风险,又称国家风险。它是指国家政策的不稳定性或者企业从事经销活动所在的东道国政治制度的总体不稳定而对市场销售造成的不确定性,对于这种风险要以防范为主。要防范政治风险,首先,有条件的大企业可以在国外贸易对象较集中的国家或地区设立办事处,掌握国外贸易环境变化的最直接资料。其次,要重视出口信用保险对防范政治风险的积极作用。出口信用保险是国家为了推动本国的出口贸易,保障出口企业的收汇安全而制定的一项由国家财政提供保险准备金的非盈利政策性保险业务,是世贸组织补贴和反补贴协议原则上允许的支持出口政策手段。我国出口信用保险涵盖了出口企业难以抵御的政治风险。

三是贸易纠纷。在外贸企业信用销售中,贸易双方由于对合同中的某些条款有分歧而产生纠纷,导致货款迟付或拒付。外销合同是出口商和进口商通过磋商后签订的具有法律效力的书面买卖合同。合同签订不规范,会给合同执行过程发生贸易纠纷和出现收汇风险埋下隐患。同时还要了解世界各地不同港口的惯例。针对贸易纠纷,首先,要提高业务人员的专业素质,培养其具有全面的外贸知识和外销经验。其次,强化合同的规范化管理。制定规范的外销合同,合同用语要严谨、准确、前后一致,严格审查合同的各项条款以便使合同权力义务关系规范、明确,保证合同合理、完整和准确,还要加强公章使用的管理。最后,合同签订后,要妥善保存合同原件,保留与对方往来的信函、文件等,以备后用。合同生效后,应根据合同条款履行约定的义务并保留履约的所有证据。要保持合同顺畅履行,警惕对方变更合同条款的请求,更不能允许中间商的随便介入,中间环节越多,产生风险的机会也就越多。

四是客户蓄意欺诈。国外有些客户对中国的国内经济环境比较熟悉,了解到我国处于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过程中,各方面的管理不完善,外贸企业内部信用风险防范意识和信用风险管理能力薄弱,同时又利用许多外贸企业急功近利的心理,肆意拖欠国际贸易货款,恶意欺骗。美国邓白氏公司中国代表对我国外贸企业统计分析显示,我国企业出口信用风险的起因结构中,有意欺诈的拖欠所占比重最大,达60%之多。国外客户欺诈形式多变,欺诈行为越来越具隐蔽性。针对客户蓄意欺诈企业可以采取两方面的措施:一方面,企业在对外贸易中要做好客户信用存档,并就客户在贸易中的变化做好跟进调查;另一方面,充分利用好出口信用保险和国际保理服务。我国出口信用保险涵盖了卖方无力偿还债务或破产,买方拒收货物并拒付货款和买方拖欠货款等商业风险。在国际贸易中,国际保理服务针对赊销、承兑交单等非信用证交易方式的特点提供如下服务:对海外进口商进行商业资信调查和信用评估,并根据出口商的要求确定进口商的信用额度;为出口商承担100%的买家信用风险;可以提供预付款;负责账务管理和应收账款的追收,减轻出口商的业务负担,节约管理成本;可对新的或现有的客户提供更有竞争力的付款方式,以拓展市场,增加营业额,排除了信用风险和坏账损失。

三、外贸企业信用风险内部成因分析及应对措施

一是缺乏信用风险管理意识。2003年我国外经贸企业协会信用评估部和北京国商国际资信评估公司联合对全国近10万家外贸企业的调查显示:我国从事进出口的企业只有11.2%建立了完善的信用风险管理制度,其中我国国内企业只有不到1%建立了信用监管系统。原因有两方面:一方面来自政府,由于政府对信用风险管理意识淡漠,对信用管理工作重视不够,对企业缺乏积极有效的政策引导和支持;另一方面来自企业自身,由于外贸企业长期对信用风险管理意识淡薄,导致在信用管理手段上的缺乏和管理能力上的相对不足。培养和树立信用管理的意识。首先,在企业文化中加入信用风险的内容,使其成为员工的基本素质。澄清信用管理认识上的误区。例如,信用证虽属于银行信用但也可能产生风险,开证行本身的资信以及软条款都会威胁出口收汇;客户的大小、新老和客户所在国市场的发达程度都不是决定收汇风险的根本因素。其次,信用管理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和技术性,因此外贸企业需要大量具备信用风险管理基本知识和技能的专业管理人才。外贸企业在利用先进的信用管理技术和方法的同时,加紧信用管理人才的培训,对企业的信用管理人员、业务人员和财务人员等都应积极进行信用管理培训,提高企业各类人员的信息处理专业水平、调研能力和数理分析等信用管理水平。

二是企业内部职责不明确。企业没有设立专门的信用管理部门,客户信用档案的建立以及授信额度的确认和信用中期管理都没有建立相应的规章制度。外贸企业信用风险管理大多数由财务部门来担当,财务部门缺乏信用评估和决策的独立性和权威性,而且往往己经处于后期的追账阶段,由于缺乏前期的信用评估和中期的债权保障,财务部门的追账效率很低,往往采用消极的处理办法――拖延。“拖延”使很多原本可以收回的账款,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变为坏账。据美国商法联盟调查数据显示,当逾期时间为一个月时追账成功率为93.8%,当逾期半年时,成功率为57.8%,而逾期两年左右时,成功率只能达到13.5%。针对企业内部职责不明确的情况,应采取以下措施:首先,建立专门的信用风险管理机构。企业信用风险管理是一项专业性、技术性和综合性较强的工作,必须特定的部门才能有效地完成,让信用风险管理部门介入签约―履约―货款回收整个过程。企业对信用风险的管理需要专业人员大量的调查、分析和专业化的管理和控制。因此,外贸企业应尽快设立外贸企业信用风险管理委员会,由企业领导、信用管理部门、业务部和财务部组成,定期通报情况,交流经验,制定重大政策。信用管理部门的具体职责是:负责制定公司的信用管理政策,管理客户的信用档案、调查客户资信,授予客户的信用额度,对客户的货款进行跟踪管理、催收或委托催收欠款等。其次,突出信用风险管理部门的制约作用。业务人员所涉及的客户应由信用管理部门统一管理,建立统一的信用档案。再次,建立信用风险责任制,改善应收款项的考核管理。明确规定信用管理决策人员、信用管理专职人员、财务人员、业务人员等相关的信用风险责任人在信用管理中的职责和权限,并采用必要的行政和经济手段来促使这些人员认真行使职责,合理确定考核指标。

三是信用管理方法落后。目前我国外贸企业业务人员信用风险防范意识薄弱,信用风险防范手段单一,没能掌握或运用现代先进信用管理技术和方法。对客户信用风险缺少评估和预测,交易中往往是凭主观判断作决策,缺少科学的决策依据。国外的信用风险控制的技术很多,我国外贸企业可以借鉴和引用国外先进的、成熟的信用风险控制技术,组织电脑信息中心开发或委托专业的软件公司开发出适合本企业使用的信用风险管理信息系统。

综上所述,针对信用风险产生的原因而采取的措施并不是孤立的,在实际操作中各种措施需要配合使用效果才会更佳。而且在实务中问题总是在变换不同的方式,企业需要不断的更新其分析控制技术。信用风险是外贸企业不可避免的,信用风险管理也是必需的。

参考文献:

[1]王盛恩:《外贸企业的信用风险防范措施研究――信用评价》,《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08年第6期。

上一篇:上市军工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模型研究 下一篇:层次分析法下洋河股份风险评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