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数教学尝试

时间:2022-03-12 09:29:56

生活中的数教学尝试

摘 要:我们在数学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中去发现数学信息,把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事引进课堂,努力创设数学学习活动情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他们在充足的时空里去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共同创造。只要我们教师充分关注了学生的现实生活实际、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水平;充分尊重了学生、关注了学生个体差异,我们相信在和谐民主的学习活动情景中,数学课堂一定会充满生命的活力!

关键词:数学课堂;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31-181-01

“数”,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我们的生活也无时不在使用着“数”。对于我们小学一年级的孩子来说,他们对生活中“数”的使用还没有什么深刻的感受和体验。为了激发孩子从小学习数学的兴趣,充分体验到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我们时时在用着数学。通过尝试用数学的活动,使他们知道数学来源生活,又服务于生活,体验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巨大作用,从小培养他们“用数学”的意识,以及“会用数学”的能力。在小学一年级上册教材里多处出现了“生活中的数”的内容,我认为可以尝试从以下几点来达成目标。

一、紧密联系生活,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

《数学课程标准》倡导,要“选取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生动有趣的素材”,“素材应当来源于学生的现实”。这里的现实应该是学生在自己的生活中能够看得见的、感受得到的。学生的素材应尽量来源于生活,又具有一定的数学学习价值。对于小学一年级的孩子来说,直观形象的生活场景他们很是感兴趣,对于自己身边的现实生活也很熟悉,更是喜爱游戏活动。因此,可以将“生活中的数”进行创造性的重组,专门作为一节实践活动课来进行教学。比如设计这样的教学环节:1、活动伊始,让孩子们充分去说一说,在我们的生活中那些地方见过数;2、看生活中有关有“数”的例子,然后带孩子走出教室去看一看有关“数”的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有意识的对孩子们讲一讲,向孩子提一提有关“数”方面的问题,鼓励孩子们大胆的说一说所看见的生活数字画面,并用所学到的数去表示生活中事物的数量和顺序。以此让他们在具体的数字场景里去感受“数”给我们生活带来的方便,也激发了孩子们学习的兴趣。3、课中分组做数学游戏,在每个孩子额头上贴上动物数字卡片,让他们帮动物找回家的路(住第几层几号门)或给口算卡片找相应的得数,使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也培养了学生“用数学”的意识。

二、紧紧围绕“数与生活”设计教学环节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要生活化,生活要数学化。我们知道,现实生活就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一个广阔活动空间,学生在熟悉的现实生活中学习知识,才乐于去参与,愿意去合作,乐于去探究。因此,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要善于创设生活情景,在现实生活中寻找生活素材,努力的将学生的视野拓宽到他们熟悉的生活空间中去。如在“生活中的数”这一节课里,一方面,教师可以通过看录像演示创设生活场景,寻找多方面的数字生活素材呈现给孩子们,观看录像后,通过孩子们用简单的语言说一说,沟通数学学科与语文学科之间的联系,既让他们感受到生活中好多地方都有“数”存在,也培养了一年级孩子的听、说能力,更为他们以后学习应用题打下基础。另一方面,教师为学生准备一些拼摆动物和人头像的数字卡片材料和塑料纸等学具,分组合作去摆一摆;告诉他们老师的电话号码打一打、按电话号码顺序用数字卡片动手摆一摆、根据你自己的经验猜一猜今天的气温大约是多少度、动笔算一算口算题等实践活动,让他们在具体实践活动中感受到数学就在他们身边,看得见、摸得着。教师在围绕“数与生活”这一中心设计教学活动,不仅构建了“生活数学”的教学体系,又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是活泼的、有趣的。

三、落实合作与交流,促进自主探究与创造

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始终是学习的主人,只要教师真正把学习活动的时间和空间还给了学生,让他们有自主合作交流、自主探究、共同创造的机会,那么课堂就会异彩纷呈,焕发出生命的活力。例如:教师让学生用学具盒里的数字卡片摆一摆老师(或自己爸爸)的手机号码,学生在活动时因学具盒里的数字只有1-9,出现了重复数字不够摆,学生就会想到主动与同桌合作,在不知不觉中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从而分享成功的喜悦。还有,教师在展示用数字卡片拼成的动物图案让学生观看欣赏后,再激励他们用数字卡片和塑料纸等学具拼摆动物和人头像,在明白教师提出的活动要求后,他们会迫不及待的找学习伙伴交流怎么拼。给予孩子们充分的活动时间和宽松的活动空间,让他们自由的去拼摆、去创造。这不仅促使了合作学习与交流的意识,潜移默化的培养了学生良好的与他人合作、交流和沟通的能力,还对学生进行了美育渗透,使学生真正体验到数学的美和创造的美。

四、优化教学手段,激发学习情感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要遵循学生学习的心理规律和认知发展规律,强调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努力创设学习的活动情景,使学生的学习更具有现实性,趣味性和挑战性”。而对于小学一年级的孩子来说,他们对现实生活数的感受和体验不是很有意识。因此在教学“生活中的数”一课时,教师就要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认知特征,采取适合于他们的表现形式,让他们在不同形式的数学活动中产生一种愿意学甚至喜爱的积极情感。

总之,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对于现实生活中的万事万物都充满着好奇,对动手游戏、操作等实践活动更是感兴趣。因此,我们在数学教学中,不妨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中去发现数学信息,把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事引进课堂,努力创设数学学习活动情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他们在充足的时空里去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共同创造。只要我们教师充分关注了学生的现实生活实际、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水平;充分尊重了学生、关注了学生个体差异,我们相信在和谐民主的学习活动情景中,数学课堂一定会充满生命的活力!

参考文献:

[1]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上册.教师教学用书.

上一篇:《职来职往》进课堂 下一篇:合理操作 发展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