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口调节各种手段之比较分析

时间:2022-03-12 04:34:01

出口调节各种手段之比较分析

长期以来,投资、出口、消费―直被称作是推动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如何协调三者在经济发展中的比重和结构―直是各国政府研究的课题。我国目前已将扩大内需作为经济发展的基本立足点、长期战略方针以及调整经济结构的首要任务。与此同时,虽然关于我国经济发展对外贸出口的依存度过大,严重依赖外需将对我国国民经济稳定持续发展产生不确定性的看法―直不绝于耳。然而,由于拉动内需、促进消费并非一朝一夕能够见效,且外需对于扩大就业、提升消费能力、缓解产能过剩等方面有着积极地促进作用,如何稳定和拓展外需,尤其是如何转变外贸发展方式对于我国国民经济健康持续发展仍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旨在通过一国政府对出口的各种调节手段进行比较和分析,并提出相关建议。出口调节手段的宏观介绍

一个国家的外贸出口涉及到法律、金融、外交等各个方面,因此一国调节出口也可以在各个层面进行。按照不同的角度,一个国家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手段对出口进行凋节。

法律手段

法律手段是指政府依靠法制力量,通过经济立法和司法,运用经济法规来调节与出口相关的活动。如我国政府于2004年7月1日实行的《对外贸易法》,就是为了扩大对外开放,发展对外贸易,维护对外贸易秩序,保护对外贸易经营者的合法权益制定的。再如1992年美国布什政府出台的《扩大出口法》,也促成了美国从自由贸易政策到自由与公平贸易的转变,在继续开放美国市场的同时,也保证外国市场对美国市场的开放,保障美国获得更多的出口机会。

法律手段还指政府之间通过签订协议,或者各国政府共同加入国际组织,遵守固定的公约以达到共同促进本国出口的目的。最典型的就是世界贸易组织(wTO)以及区域性的自由贸易协定,另外还有如“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协定”等区域性贸易协定。

行政手段

依靠行政机构,采取强制性的命令、指示、规定等行政方式来调节出口。例如一国政府通过简化出口申报程序,或者取消出口许可证的行政手段来达到刺激出口或者限制某类商品出口的目的。

经济手段

国家运用经济政策和计划,通过对经济利益的调整而影响和调节出口的措施。在经济手段中,最主要和最基本的包括财政手段和金融手段。财政手段包括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财政收入手段包括调节某行业的税收负担,如对资源类出口企业增收资源使用税;调节出口退税税率、调节出口关税等。财政支出,主要是指符合wTO相关规定的财政手段,如出资成立出口信用保险机构,或者对某类鼓励支持出口的行业给予研发资金支持等等。金融手段是指通过变动汇率、控制信贷额度、运用出口信贷、出口信用保险的等金融手段直接或间接的达到调节出口的目的。

上述几种手段中,由于法律和协议从制定到实施的周期较长,一旦成型后不会轻易更改,因此法律手段在调节一国出口时的灵活性最小。行政手段具有一定的灵活性,且由于行政手段具有权威性、纵向性、无偿性的特点,是一种短期性的非常规手段,不可滥用。尤其在我国当前的经济环境下,对于出口的调节将不简单限于对于出口贸易总额的调节,今后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对于出口的调节将重点放在如何进行产业升级,转变外贸发展结构上来。而财政金融手段由于灵活性、可控性、针对性更强的特点,更加符合这种调节的需求。下面,就让我们来具体比较―下各国政府在调节出口时主要使用的几种财政金融手段。

财政手段和金融手段的比较分析

出口退税

出口退税是指在国际贸易中货物输出国对输出境外的货物免征其在本国境内消费时应缴纳的税金或退还其按照本国税法规定已缴纳的税金(该税金主要指增值税),这是国际贸易中通常采用的,并为各国所接受的一种税收措施。我国自1985年实施出口退税政策以来,出口退税政策共经历了5次大的调整,而在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我国更是史无前例的连续七次上调出口退税率,扩大出口退税率产品覆盖面,为稳定外需起到了积极作用。

总的说来,出口退税具有以下几个好处。

国际通行做法,各个国家均接受《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第6条第4款规定:“在任何缔约方领土上的产品至任何其他缔约方领土上时,不得由于此类产品被免除在原产国或出口国供消费的同类产品所负担的税费或由于退还此类税费而征收反倾销或反补贴税”,也就是说,出口退税制度符合WTO规则的理念。

有助于调整产品结构,转变外贸增长方式国家可以结合产业政策和出口形势,对不同行业或者同一行业的不同商品设置差异化的出口退税税率,从而促使产品结构和产业机构发生变化。例如2005年开始,在我国各种资源特别是稀缺性资源十分匮乏,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电力资源严重不足,贸易摩擦加剧的情况下,我国于2005年、2007年两次调低了“两高一资”类产品的出口退税率,明确了产业政策导向,对产业结构的调整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与此同时,出口退税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对产品出口的鼓励作用有限出口退税对于出口促进的鼓励作用体现在降低出口企业成本,提高出口企业利润空间的方面,然而由于我国出口退税主要面向的税种是增值税,增值税的税基又是产品附加值,因此在我国目前主要出口产品均为劳动密集型、产品附加值较低的情况下,出口退税的调节作用并没有充分发挥出来。其次,不断上涨的出口退税率带来的利润空间也在被国外买方所蚕食,在金融危机期间有些出口企业为了保住订单,甚至将出口退税带来的利润空间全部让给了国外买家,企业并没有得到真正的实惠。

财政负担重我国目前的出口退税额是政府主管部门提前做出预算的,带有极强的计划性,且实行“先征后退”的办法。当出口市场出现变化时,快速增长的退税额会给财政带来巨大压力,大量政府欠退税的产生不但会给企业生产经营带来负担,同时会给为企业提供贷款的银行造成大量呆坏账,影响金融系统的健康运行。

汇率变化

汇率变化对出口的调节作用主要体现在,人民币与出口货物计价货币的兑换汇率发生变动,从而影响出口企业的成本和利润指标。具体来讲,如果人民币升值,若我国商品以外币标示的价格不变,则以人民币标示的价格下降,在这种情况下,虽然我国的出口量不会受到影响,但企业的利润率会下降。若以人民币标示的价格不变,则以外币标示的价格上升,我国出口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下降,出口量减少,企业利润也会下降。

汇率政策是一种双向调节工具,在调节出口的同时,会对进口直接起到反向调节作用,因此不能单独作为调整出口的工具频繁使用,要综合考虑其变化给国民经济整体带来的影响。其次,汇率变化对所有商品都会产生影响,而且影响力相同,对于调整出口产品结构和外贸转型升级没

有明显作用。我国目前实施的是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出口信贷

出口信贷是指是一国政府为支持和扩大本国大型设备等产品的出口,增强国际竞争力,对出口产品给予利息补贴,鼓励本国的银行或非银行金融机构对本国的出口商或外国的进口商(或其银行)提供利率较低的贷款,以解决本国出口商资金周转的困难,或满足国外进口商对本国出口商支付货款需要的一种国际信贷方式。

出口信贷的优点:

――改善本国出口信贷条件,扩大本国产品的出口,增强本国出口商的国际市场竞争力,进而带动本国经济增长。

一一出口补贴虽然被WTO所明文禁止,但是只要补贴条件在OECD“君子协定”(《关于官方支持出口信贷指导原则的协定》)的范围之内,就不会受到相关国家的非议。

――我国出口信贷主要支持金额较大、付款期限较长的工程承包类项目或者资本类货物的出口,目前对此类项目和货物的需求主要集中于亚非拉等欠发达地区,出口信贷的利用可以全面的服务于我国外交、外经贸和产业政策。

出口信贷的局限性主要体现在:目前我国出口信贷主要应用于本国出口商延期付款销售大型设备或承包国外工程项目所面临的资金周转困难,是一种中长期贷款,通常贷款金额大,贷款期限长。

出口信用保险

出口信用保险是指专业信用保险机构对企业投保的出口货物、服务、技术和资本的出口应收账款提供安全的保障机制。它以出口贸易中国外买方的信用作为保险标的,保险人承保国内出口商在经营出口业务过程中因进口商方面的商业风险或进口国(地区)方面的政治风险而遭受的损失。

与前述儿种工具相比,出口信用保险在出口促进调节方面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符合国际惯例出口信用保险是各国均在采用的出口扶持手段。《关税与贸易总协定》(GATT)所列《补贴与反补贴措施协定》所附的《出口补贴实例清单》第卜一条明确规定:“政府(或政府控制的特殊机构)提供的出口信贷担保或保险,针对出口产品进行保险或担保,保险费率不足以弥补长期营业成本和亏损“将被认为是禁止性补贴。也就是说,只要在一段时间内,出口信用保险机构不出现持续性亏损,就是WTO所允许的出口扶持措施。世界贸易大国均有自己的出口信用保险机构,如美国的EXIM,法国的COFACE,日本的NEXI,韩国的k-SURE等。

提升企业的能力和信心出口信用保险经典的风险承担、损失补偿作用直接提升了企业保订单、抢市场的能力和信心。由于企业对于应收账款的风险没有了后顾之忧,就可以放心大胆的接受国外新买家下的订单,或者同已有交易历史的买家采用更为激进的交易方式,为对方提供融资便利从而扩大交易额。在遇到其他国家供货商的竞争时,在信用保险机构的支持下则可以通过为买家提供更为优惠的贸易条件从而抢到订单。

优惠的贸易条件和融资便利不同于出口退税带来的国外买方对于提高退税后产生的利润空间的挤占效应,信用保险由于可以支持出口企业为买方提供更为优惠的贸易条件和融资便利,大大增强了出口商的谈判议价能力,出口商反而可以在为买方节省的融资成本中要求分出一部分来提高自己的利润,显示出信用保险的“涨价效应”。

调节作用灵活、针对性更强不同于汇率制度的宏观双向调节机制,出口信用保险对于出口的调节作用灵活、针对性更强。出口信用保险不仅可以结合国家外经贸政策、产业政策对于某一类行业、某一种产品的出口进行调节,还可以精确到为该行业的某家重点企业提供支持,对于国家转变外贸发展结构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操作简便灵活出口信用保险不仅能在大型企业的成套设备、大规模项目的出口信贷下的融资结构中扮演最终风险承担者的角色,还具有为一般贸易下的出口企业提供融资的功能,通过一张保单即可在全国各大主要商业银行进行贸易融资,操作简便灵活,同时对于拟投保的出口企业的规模并不设定门槛,如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现阶段推出的 “中小企业信用保险E计划”服务便是专门针对中小企业量身定做的一种信用保险服务模式。

具有低投入、高拉动的杠杆效应信用保险具有低投入、高拉动的杠杆效应。如2009年,出口信用保险短期信用险共承保902.7亿美元出口,直接拉动出V1640亿美元,直接拉动出VII曾长5个百分点,一般贸易出口增长9个百分点。根据有关研究,我国每出口1亿美元产品可提供1.5万个就业机会。由此得来,出口信用保险在2009年带动和保障了1300多万个与出口相关的就业岗位,直接带来的新增就业岗位近960万个。由此可见信用保险对出口的杠杆撬动作用非常明显。

可以看出,出口信用保险具有符合国际惯例、风险补偿和融资功能兼具、财政负担小、杠杆拉动作用明显等优势,对于出口的促进调节作用显而易见。

相关建议

转变外贸发展结构已刻不容缓,法律手段成本巨大且不够灵活,行政手段临时性强,只有财政金融手段才是不二法门。而实践证明,虽然出口退税等传统出口调节手段对于我国在经济发展初期阶段的出口促进作用明显,但是对于在如2009年的特殊时期下的调控作用则表现乏力,对于十二五期间经济结构转型的战略目标更是作用有限。站在我国企业的角度,为了能在贸易强国中占得一席之地,实现国际化经营,除了转变劳动密集型的产业发展模式,提高企业自主核心知识产权之外已别无它法。而站在政府角度,则应该大力发展出口信用保险和出口信贷等工具,充分利用出口信用保险低投入、高拉动以及调控手段灵活,针对性强的特点,充分发挥其对于转变外贸增长方式应有的巨大作用。

上一篇:中国企业“走出去”事件25例 下一篇:“引流入池”:控制金融流动性过剩的有效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