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林肯的品质还是辩驳的艺术

时间:2022-03-11 09:44:56

【前言】学习林肯的品质还是辩驳的艺术由文秘帮小编整理而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面对参议员的非难,林肯就是林肯,他运用了团结性驳论演讲词的策略与技巧,不仅化解了参议员的非难,而且赢得了众人的“掌声”,当然也赢得了这位参议员的尊重,使他成为自己以后重要的政治伙伴。林肯的驳论技巧可以用三个步骤来概括:冷静顺接、巧妙转向、借题发挥。...

学习林肯的品质还是辩驳的艺术

《鞋匠的儿子》是苏教版教材六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文本讲述了林肯当选总统后首次就职演讲前,一位参议员企图用其卑微的出身来羞辱他,让他下不了台;林肯巧妙接招,智慧应答,成功地将参议员对自己嘲弄的笑声化为了赞叹的掌声,并赢得了对方的尊重。这篇文章的文学性究竟是什么,我们应该教什么,学生学什么呢?

教材与教参编写者显然将本文解读引向了林肯精神品质的体验,并将其作为课堂教学的重点。关于教学重点的确定,《语文教学参考书》表述得非常清楚,其“教材说明”中说道:“本文以生动的事例叙述了两度当选美国总统的林肯,虽然出身贫寒,但面对态度傲慢,自恃上流社会的所谓‘优越的人’的嘲讽,凭自己的智慧与宽容,捍卫了尊严,赢得大家的信任与爱戴。全文语言朴实,充满情感,展现了林肯自信、潇洒、宽容、仁爱、正义的形象。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对林肯的敬佩之情。”并在“教学建议”中写道:“本文语言朴实,饱含深情,字里行间洋溢着一位伟人的智慧、仁慈、正义与自豪。教师在组织教学时,可以此为主线贯穿全文,引导学生潜心阅读。”“教学目标”第3条更是明确指出:“体会宽容是一种力量,学习林肯襟怀坦荡、仁爱正义、宽容大度的优秀品质。”

著名语文教育家洪镇涛先生说:“语文教学的真正出路在于回到语文教育的本体,即学习语言上来。”显然,教材与教参编写者无论是文本解读还是课堂教学都没有在语言上下功夫。其实,引领学生揣摩林肯的演讲策略,学习演讲技巧,提高语言表达能力,《鞋匠的儿子》是一篇不可多得的“例文”。

从审美性角度解读,《鞋匠的儿子》显然是一篇带有团结性驳论演讲词,展现了这类演讲词的表达策略与技巧。所谓团结性驳论演讲词,指一方面要驳倒对方非难,另一方面由于驳的对象又是自己要团结的,所以既要驳,但又不能逼人太甚,让对方下不了台,成为自己的敌人。

林肯这篇演讲词的背景是,他当选美国总统后,有些参议员感到尴尬,想要羞辱他。所以,当他第一次站上参议院演讲台,一位参议员就突然发难,以其鞋匠的出身嘲笑他,想让他不了台。看到有人替自己出头,其他参议员都开怀不已,看林肯如何接招。林肯这时处境非常微妙,如果不能有力反驳,难以体现总统的威信,将导致参议员们轻视而无法有效行政;但如果针锋相对,虽然可能打赢口舌之仗,却可能失去参议员之心而将他们推向自己的对立面,从而失去他们的支持。

面对参议员的非难,林肯就是林肯,他运用了团结性驳论演讲词的策略与技巧,不仅化解了参议员的非难,而且赢得了众人的“掌声”,当然也赢得了这位参议员的尊重,使他成为自己以后重要的政治伙伴。林肯的驳论技巧可以用三个步骤来概括:冷静顺接、巧妙转向、借题发挥。

首先是“冷静顺接”,即面对突况,不急于表态发言,让自己冷静下来调整情绪和思路,同时顺接对方的话题,你说什么就是什么,这样不给对方难堪。面对参议员的责难,林肯冷静地应承:“我非常感激你使我想起我的父亲。他已经过世了。”林肯没有直接批驳,而是直接应承下来,这首先让对方的重拳击空。林肯紧跟着转到父亲这个独特身份身上,因为父亲是个微妙的角色,谁没有父亲,谁不受父母养育之恩?否定了这一点将失去做人之本,这让对方的嘲笑变成了讪笑。

第二步是“巧妙转向”,顺接的是内容,妙转的是角度。参议员与林肯谈的都是“鞋匠”,但参议员看鞋匠的角度是“身份”,用来讽刺林肯出身卑微,以达到羞辱林肯的目的;林肯看“鞋匠”却转换了角度,谈论的是“鞋匠的品质”“鞋匠的责任心”,正是鞋匠的优秀品质、做事严谨的责任心使他成为一个优秀的“鞋匠”。林肯这样说道:“……我永远是鞋匠的儿子。我知道我做总统,永远无法像父亲做鞋匠那样做得那么好。”子承其父,言外之意,父亲的这种责任心使我从小就受到了教育,我在父亲的熏陶下自然也形成了这样的品质与责任心。这一转,不仅化解了对手的重拳,反而为自己的品质找到了坚实的根基。

第三步是“借题发挥”,寻找对方话题中对我有用的成分,阐述我的思想,论证我的观点。简单说即借你的台,唱我的戏。“借题发挥”不同于“以子之矛攻子之盾”。“以子之矛攻子之盾”是寻找对方话题中的漏洞并以此攻击对方,虽痛快淋漓,但容易让对方恼羞成怒。而“借题发挥”则容易让对方稍不留神就举手投降,附和我方观点。林肯借“鞋匠”的话题表达了3层意思。1.表明做人、治国基本理念:我永远不会因为做了总统而忘记自己的出身,我永远不会丢掉谦逊、真诚的美德,做鞋的与做总统的人人平等,我永远都会为父亲的鞋匠手艺而骄傲。2. 以退为进,既表明合作的诚意,又幽默地化解对方的尴尬。林肯转头对那个傲慢的参议员说:“就我所知,……如果你的鞋子不合脚,我可以帮你改正它……”其实参议员的鞋子怎么可能不合脚呢?总统帮参议员修鞋,真是黑色幽默!偏偏林肯就是这么说的,这既展示了林肯的自信,又幽默地化解对方的难堪,化解参议员们内心深处尴尬的阴影。3. 从修鞋到“修国”,只要保持“鞋匠”责任心和优秀品质,就一定能治理好国家,像成为伟大的鞋匠那样成为伟大的总统。

在作出这样的审美性解读之后,就要“以课文为例子”,让学生体会学习这种团结性驳论演讲技巧。具体说来,可以通过以下两个环节来落实。

1. 以课文为例子,领会团结性驳论演讲技巧。首先,面对非难,如何应对?建议教学中在充分引导学生想象当时特定的时空条件后,围绕这样几个问题展开:如果你是林肯,你会怎么应答?这样做行吗?为什么?如果人身攻击,则不符合总统身份;如果反唇相讥,得罪众人;如果反戈一击,将会激化矛盾。通过换位思考,让学生体会“冷静顺接”的必要性和“巧妙转向”的艺术性。其次,建议教学中先抓住文本隐线――参议员态度的变化:尴尬羞辱大笑静默赞叹,让学生思考:如果你是参议员,听了林肯的演讲,你心里怎么想?(先读出听的那句话,再说出心里的想法)然后再整体把握:这3段话分别是对谁演讲的?顺序能改变吗?为什么?这样先分散难点,再整体观照,揣摩演讲词“借题发挥”论辩的层次和气势,感受林肯演讲的高超技巧。

2. 创设情境,练写辩驳技巧。创设情境,让学生在练习中模仿林肯演讲技巧,发展言语能力。如:⑴小明新当选班长,第一次在黑板上布置了早读任务,原来的班长就站起来说:“小明,你平时太爱玩了,你怎能管好班级?”⑵小明刚捧起新买来的《鲁滨逊漂流记》,爸爸就说:“看这闲书干什么,赶紧做作业!”如果你是小明,你会怎么办?选择一种情况,模仿林肯“冷静顺接巧妙转向借题发挥”的驳辩技巧,将你的想法写下来。

面对师长、亲友、同学等的突然批评和诘难,一般孩子不是忤逆顶撞就是委屈流泪,怎样才能做到“冷静顺接”?练习中一定要模拟真实情景,让学生体验控制情绪、整理思路的过程,做到“一慢二想三应承”。“一慢”即冷静,等几十秒甚至1分钟,做到“慢”开口。“二想”即迅速寻找对方话语中的多义词,想好应对策略。如模拟⑴中的“玩”,对方的意思是玩耍、贪玩,我们可以引申为探究活动、体育活动等,提出该玩则玩,学、玩两不误。“三应承”即不管三七二十一,将对方的话顺接过来,不顶撞,不挖苦,不反击,同时注意礼貌用语。至于“巧妙转向”和“借题发挥”要结合具体情境做出指导,这里不再一一赘述。

如果课堂能这样有意识地训练学生的演讲技巧,学生就能体会到表达的乐趣,学习到表达的智慧,从而提高读写能力,发展语文素养。

作者简介:江苏省如皋市如城实验小学语文教师。

上一篇:我国服务贸易的现状及对策探析 下一篇:关于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关系研究的文献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