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生态蜡染图案艺术特色解析

时间:2022-03-11 04:03:43

原生态蜡染图案艺术特色解析

作者:宋利荣 单位:贵州凯里学院

贵州丹寨县是一个几乎与外县隔绝的山区,是苗族人民的重要聚居地。丹寨不仅拥有贵州省最多的蜡染民间艺人,而且这里民间艺人绘制的蜡染在海内外都很有名,有着“东方第一染”的美誉。丹寨蜡染的图案有着火一般的热情,赞颂生命的韵律,它是苗族妇女们心中的思绪,代表苗族妇女们的情感语言。由于有着丰富的情感寄托,丹寨苗族蜡染图案制作精美、独特、选材讲究,图案中的花卉、藤叶、鸟兽鱼虫不是他们的现实偶像,而是苗族妇女们对这些动植物的特殊感情的再现。

一、图案类型

丹寨苗族蜡染图案看起来与其他染织图案一样似乎有很多相似的美感元素,但它又不同于其他染织图案艺术。丹寨苗族蜡染在苗族服饰的类型划分上,自成一家,称为丹寨式,俗称“白领苗”。这些图案虽然都是由数以千计的苗族妇女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用不同的技法独自绘制的,却达到惊人的一致,仿佛是同一部机器印制出来的一样。问及原因,她们说这个花样是老祖先传下来的,图案的形制、大小、数目及排列位置等都不能因人因地而改变,均有严格的规定。王绿竹认为丹寨苗族蜡染的形态主要分为自然形态和几何形态。[1]

(一)自然形态

自然形态一般指自然界各种动植物经过夸张的手法表现之后仍不失其特征的图案形象,如以自然花纹为主的花卉图案、鱼的变化的图案、蝴蝶变化的图案就是代表;几何形态主要指点、线、面相互融合产生视觉美感的形态;不过,丹寨苗族蜡染的图案造型大多属于自然形态一类。夸张手法在丹寨苗族蜡染图案表现中尤其突出。如把花蕊、花瓣、花蒂、花枝、花叶等都一起画出来,表现其花大叶壮;有的图案为大花朵盛开状,小花苞争长状;有的在大花朵中画一朵小花,表现竞相争艳的繁茂景象;有的把花中的几瓣画成蝴蝶状或鸟头状;有的把花形作鱼形;有的把鸟的翅膀画成蝴蝶的翅膀;有的将锦鸡的尾巴画成一束蒋蕾,将公鸡冠画成一朵花,或一株石榴,或一只桃子等,展现丹寨苗族人民热爱生活的盎然情趣。

(二)几何形态

几何形态图案在丹寨苗族蜡染中大致可分为三类:几何纹、植物纹、文字纹。其特点是连续性、灵活性、抽象性等,其中几何是构成基础,文字是妆点线条。如图案中的万字纹、寿字纹就是代表,而植物纹,实质上只是形状的变体,并不是对植物体的真实描写。如衣袖和衣领上螺旋形式八个圆形的“窝妥”纹图案,一只袖子是图案的半边,两只袖子合起来才是一幅完整的图案。丹寨蜡染图案在设计中不受意识形态的限制,有的重叠复合,有的倒置错位,浑然一体,是色彩和线条的视觉交响曲,变化无穷,没有规律可言。这是丹寨苗族人民生活在装饰美学上的真实体现。

二、图案色彩

蜡染是贵州少数民族以独特的审美感受,将山区特有的花鸟虫鱼飞禽走兽等各种喜爱的事物通过色彩化的图案,将其从变化无常的外在世界的偶然性中抽象出来,摆脱其现实零散的感官视觉,是超越表象世界的装饰艺术。丹寨苗族蜡染的色调由于染织的深浅度不同,有的是深蓝倾黑,有的是浅蓝。蓝色是朴素而健康的色彩,蓝色对人的肤色有极好的衬托作用。如果说红色是中国民间的吉祥、喜庆之色,那蓝色则是中国民间稳固、健康之色。蜡染图形的色彩一直建立在一片蓝色之上,一直未改变它的颜色。丹寨山清水秀,桃红柳绿,只有节日和喜庆的日子采用浓重色彩,在日常生活中蓝白相间的蜡染制品显得典雅、端庄,极好地衬托了少数民族妇女含蓄、纯朴、善良的性格特点。蓝色又是一种多变的色度,有时以浅蓝作底,洒上朵朵白花或印上变了形的动植物图案,妆点素净而又轻盈。丹寨蜡染基本上都是蓝底白花,很难见到红底白花、绿底白花等。这是由天然染料的特性决定的。因为靛蓝染色可以在冷水中进行,而红花素或栀子黄等植物染料只能在高温热水中进行,否则很容易掉色,而蜂蜡是遇高温融化的。所以,民间很难做出其他颜色的蜡染花布来。

三、图案特点

丹寨蜡染由于地域的封闭,苗族妇女世代传承和集体智慧,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具有历史学、民族学、民俗学和美学、心理学等研究价值,其蜡染图案特点主要归纳为两种方式。

(一)图案构图

丹寨蜡染构图丰满,想象丰富,形态夸张,图案古朴,多为表现吉祥的画面,主要取材于自然界的花、鸟、虫、鱼等物,但却不是对自然物的如实摹拟,而是通过对它们的观察、体验、提炼,并融入自己丰富的想象创作出来的。这些图案运用夸张、变形、奇妙组合的手法,充满了天真烂漫的童稚之趣。如取自石榴、蝙蝠形象的蜡染,都表现“多子多福”这样的含义。取自鱼的为年年有余之意。取自铜鼓上的纹饰,是祭祀活动的象征。其制品主要用于衣饰、被单、巾帕、门帘等装饰。如将锦鸡的尾巴画成一束蓓蕾,将公鸡冠画成一朵花,或一株石榴,或一只桃子,将鸟的身躯画成鱼的身躯,将鸟的翅膀画成蝴蝶的翅膀等,变化最为丰富,想象力异常大胆,简练传神,乡土气浓,富有童话般的梦幻色彩。

(二)图案制作

丹寨苗族蜡染图案工艺有点蜡和画蜡两种。点是以圆点排列为虚线条,再由虚线条组织成图案;画则以线条的粗细曲直来勾勒形象或抽象的物体,以组成图案。形成粗线型、中线型、细线型、彩色型和刺绣型为主的蜡染图案。

四、图案寓意

刘琦认为丹寨“窝妥”图案的整体造型必须是八个漩涡纹有规律地组合在一起,丹寨“窝妥”与其他支系涡旋纹的最大区别在于,它并非单线螺旋纹,而是双线螺旋纹。[2]衣领背上是完整图案,由八个圆形螺纹围着一个中心古钱纹或者一个铜鼓纹。两只袖子合起来是一个完整的图案。学术界对“窝妥”图案的阐释有三种:一是说为了缅怀苗族祖先长途迁徙,爬山涉水,历经无数险滩恶浪留下的旋涡印记;第二种说法是,杀牛祭祖时记录牛头上的旋涡纹,因为它是祖先的象征;第三种解释来源一个传说故事,说古时候有一个聪明能干的姑娘生了病,母亲从山上采回一些蕨草的嫩苔(蕨类植物,有的叫蕨苔,有的叫叽叽豆),将这种草药给姑娘吃,姑娘的病便逐渐好了。为了永不忘记这棵救命草,就按照它的样子画在衣服上作装饰流传了下来。蝴蝶图案来源于苗族神话古歌《妹榜妹留》的故事。传说苗族始祖姜央为“妹榜妹留”所生,苗语“妹榜妹留”意译为汉语就是“蝴蝶妈妈”。在苗族神语里,蝴蝶妈妈是世界万物的始祖,包括神、鬼、人、动植物和雷电的产生都源于蝴蝶妈妈。因此,蝴蝶被认为是生殖和美的化身,最受尊崇,成为蜡染重要的纹样。在蝴蝶纹蜡洒中可以看到飞舞的、爬动的、正面的、侧面的、仰面的、背面的一系列姿态各异千变万化的蝴蝶纹样。鱼鸟图案和蝴蝶图案相近,也是歌颂生殖和美的纹样。#p#分页标题#e#

丹寨苗族人民认为,鸟代表男性,鱼代表女性。鱼鸟同图组成比喻夫妻恩爱的图案。这种纹样的鱼和鸟一样也有翅膀,鸟也多为可入水畅游的“水鸟”,这是反映男女平等共同负起传宗接种繁衍后代的原始,没有男尊女卑之分。蜈蚣纹来源于苗族神话古歌。古歌传唱一个美丽的神话故事:相传远古雷、龙、虎、蛇、蜈蚣是亲兄弟。五兄弟各司其职。小弟弟蜈蚣开荒种地、起房造屋、子孙昌盛、安居乐业,受到人们的尊重,于是成为人们心目中美丽的昆虫,被认定为美丽的蜡纹主要图案之一。有专家人为这是苗族人民对先祖创业的崇敬之反映。彭咏认为梨花图案是最具有地方特色的蜡染图案,世上很难找到像丹寨这么丰富的梨花图案。[3]相传苗族的先祖在长期迁徙途中,精疲力竭的时候到了一处叫梨花坳的地方,看见满山遍野生气勃勃盛开的梨花,感到世界是如此的美丽,于是增强了生活的信心,因此,梨花就成了苗族人民的吉祥图案,所以梨花留给苗族深深美感。而且小孩穿梨花图案的蜡染衣装,就可平安地健康成长。

总之,丹寨的蜡染图案很多,每种蜡染图案都有相应的寓意。大自然里的鸟兽鱼虫花草树木水风光等都可成为蜡染图案。丹寨的充满“苗山野趣”的蜡染正走出穷山僻壤的封闭的山寨,走进艺术研究的大雅之堂,成为属于全人类的艺术瑰宝。

五、结语

丹寨苗族蜡染具有实用和审美统一的特点。传统蜡染是以布制用品等为载体,出现于日常生活。因此,蜡染图案的文化蕴涵,也渗透于日常生活。当我们进入丹寨蜡染流行的扬武乡、排调镇一带,特别是以扬武乡的排莫村、排倒村、排调镇的远景村为中心,方圆50多平方公里的21个蜡染自然村寨,便会感受到一种特殊的文化氛围。蜡染的图案,便是传达这种文化氛围的重要组成部分。

上一篇:农机保护性耕作问题分析 下一篇:高粱产业农机化发展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