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儿童保健工作的一点思考

时间:2022-03-10 04:02:27

对儿童保健工作的一点思考

儿童保健学是研究儿童保健原理与生长发育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并通过采取相应的促进性或预防控制性措施及临床诊治手段,使胎儿期至青春期儿童达到心身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健全的医学科学[1]。儿童保健工作是我国公共卫生服务领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衡量一个国家、社会全面发展的重要指标。随着《全国儿童保健工作规范(试行)》的颁布,各项保健技术规范应运而生,为进一步规范儿童保健服务,提高儿童保健工作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一名专业的儿童保健医师,在数年的工作中体会颇多,在此与大家分享。

1 我国儿童保健模式的特点

我国现有3.6亿儿童和青少年,每年出生2000万新生儿,随着医学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儿童保健的观念发生了巨大变化,愈加意识到儿童期健康对其一生健康的重要影响,儿童保健的服务内容和效果也逐渐受到大家的关注。为广大儿童提供更好的健康保护和健康促进,是全面建设和谐社会对卫生工作的要求。

与美国的公共卫生保健服务体系不同,其基本结构是由社区初级卫生保健机构、社区医院、地区医学中心组成。在专业分工上,社区初级卫生保健机构承担的是面向公众的各种保健咨询服务及轻度疾病或慢性病的诊治保健、健康教育,社区医院承担的是各种专科疾病的诊疗,地区医学中心承担的是疑难疾病的诊疗、医学研究、医学院校的教学基地[2]。目前,在我国已逐步建立起基层和社区为基础,妇幼保健机构为依托,相关医疗保健机构共同参与的全方位、多层次管理体系。目前全国建立了3200所妇幼保健院,37所儿童医院,4万余所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站。进入新世纪以来,在世界卫生组织、世界儿童基金会和我国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相继采用送出去、请进来的方法,将西方发达国家儿童保健的先进理念和适宜技术引入我国。同时,一大批高学历人才也加入到儿童保健队伍中来,提升了队伍的整体素质,逐渐缩小了与发达国家的差距。随着2009年《全国儿童保健工作规范(试行)》的颁布,0~6岁的儿童保健工作已纳入到社区管理之中。近些年来,参与管理的0~6岁儿童已占到应管儿童的81%~87%[3]。虽然管理率较高,但目前儿童保健工作中仍存在较多问题:

1.1起步晚、水平低,学科年轻;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儿童保健工作是从解放后开始的,是从儿科与公共卫生专业发展起来的,学科水平仍显得不成熟;

1.2重视足、投入少;多项规范技术的颁布已体现了政府对儿童保健工作的重视,儿童保健三级网络管理在临床工作中发挥重要优势,但在过去投入的财力、物力相对较少;

1.3对象广、范围宽;我国儿童保健的服务对象是面对3亿多儿童,其中近1亿为流动儿童,流动儿童居住范围广、分散流动,由于居住分散难于集中管理,而且碍于经济条件、家庭环境、抚养人所受教育程度等的不同,多数家长缺乏对儿童保健必要性的认识,这为儿童保健管理提出了严峻挑战。同时,儿童保健的业务范畴涵盖了生理、心理、社会适应、营养、疾病防治等方面,学科内容相当广泛,在目前的保健服务中,儿童精神卫生和心理行为问题尚未得到重视;

1.4人员少,技术低;全国的一项调查发现: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儿童医务人员中兼职人员占48%,中专及以下占42%,初级职称占68%,约88.5%的专职儿童保健人员所学专业为临床、护理、口腔、信息等非预防医学专业,人员不足已经成为制约儿童卫生服务发展的瓶颈[4]。由于缺乏系统的继续教育,他们普遍缺乏预防医学、行为儿科学、儿童心理学的知识和技能,对儿童疾病谱的改变、儿童生长发育态势的变化、影响儿童健康因素的复杂化缺乏足够的认识。儿童保健服务也多局限于简单的身高、体重测量及生长发育评价等基本内容。不能规范开展专科保健及早期婴幼儿智力开发和营养评价、心理咨询等工作。由于服务质量与群众需求有差距,就难以吸引广大社区群众,从而影响了社区儿童保健工作的顺利开展。

2 儿童保健的发展

2.1加快学科发展: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和医疗改革的发展趋势,儿童健康事业进入了飞跃发展的时期。2011年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发育行为儿科学组的成立必将会为儿童保健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儿童保健与各专业学科的有机结合和多学科交叉是今后儿童保健学科发展的方向。紧密依托妇幼保健系统,医学院校和科研机构应该与社区卫生紧密结合,在科学循证的基础上,不断深入研究调控儿童生长发育的遗传基因背景,探索影响正常生长发育的社会因素和躯体因素和二者之间的相互关系,这样才能不断地创新自己的理论体系,从而加快学科发展。

2.2完善体系建设和健康管理系统:儿童保健机构是为儿童健康提供全面和系统服务的综合性的卫生机构。现在绝大多数家长都不仅局限于儿童生病后的疾病诊疗,对于儿童的生长发育、心理行为、潜能表达等早期发展的各个方面都非常重视和密切关注,而流动儿童的基本保健服务还应加强。对不断增加的要求而言儿童健康管理是满足儿童健康需求的最直接动能。因此,政府应给予政策方面的大力支持,并创造宽松环境,继续加强机构的建设和创新,改革和完善管理体制,并由卫生部牵头,制定出适于不同层次的健康管理规范或模式等,以满足实际需求。

2.3完善不同级别保健机构的设置:我国已建立了儿童保健三级网络系统,但对不同级别的保健机构的作用应更明确划分,建立完善的转诊系统,从而使儿童的早期综合发展得到保障。Simms教授在发育行为儿科学组的成立大会上提到目前美国发育行为儿科中具有代表性的中心和项目有Kelly O'Leasy孤独症中心、Jane & Richard Thomas 唐氏综合征中心、学习困难干预中心、注意缺陷多动障碍项目、儿童语言失用症项目校园危机干预中心等[5],而目前我国仍缺乏这些专业机构。加强不同级别保健机构的沟通,加强医学院校和科研机构与社区卫生保健机构的紧密结合,将为高危儿的早期发现、早期管理起到良好作用。

2.4加强队伍人才建设:医务人员转变观念、更新知识、不断提高自身技术水平是提升社区儿童保健工作质量的关键。美国初级卫生保健中心除了各部门自行组织的业务学习外,每两周三-四次固定的业务交流讲座时间,专业人员轮流主讲,有时候也请医学院教授讲课。为此,专业人员都很注重新知识的学习、资料的搜集,并善于利用各种机会发表学术观点、交流信息,由此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展示自己的学术特长。我们应努力建立专业队伍培养的长效机制和相关政策,重视整体儿童保健队伍的培养和建设,对医学院校应加强儿童保健高级学术人才和技术骨干的培养,推动儿童保健领域的科学研究和新的适宜技术的开展,对基层和社区儿童保健人员应加强基础培训,通过系统学习预防医学、儿童保健学、社会医学的知识,提高诊疗保健技术水平。造就一支既具备对个体病人进行临床救治的技能,又熟知群体疾病控制知识;既掌握躯体疾病的诊疗,又了解心理行为问题的识别和纠正的儿童保健人才队伍,从而推动和保障儿童健康事业的发展

我国儿童占全国总人口的1/4,儿童的心身健康直接关系到整个民族的素质和国家前途。我们应立足社区,密切与妇幼保健机构和儿童专科医院联系,为推动儿童卫生服务更好的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 丁宗一. 我国儿童保健工作的现状及发展方向.中华儿科杂志,2002,40(11):641-643

[2] 欧阳钦芬. 美国初级卫生保健机构的特点及作用. 医院管理论坛,2006,111:60-64

[3]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妇幼保健中心.2008年度妇幼保健机构资源与运营情况调查分析报告.北京: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妇幼保健中心,2009,43-45

[4] 崔明明,尹德卢,金春华,等. 基层卫生机构儿童卫生服务能力现状研究.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2,20(10):872-874

[5] 金星明,Simms MD. 他山之石可以琢玉:美国发育行为儿科学的发展对中国发育行为儿科学的借鉴意义.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2012,7(1):1-3

上一篇:加强青少年生殖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下一篇:新形势下公立医院应对支付制度改革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