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问导引 营造有效中职财会课堂

时间:2022-03-09 11:35:10

设问导引 营造有效中职财会课堂

树立问题教学意识,是职业教育新课程改革的重要要求。如果把一堂课视作一篇动听的乐曲,那么课堂上一个个问题就是五线谱上的音符。在中职财会课堂中,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核心,优化问题导引,不仅可以更好地启迪学生思维,而且可以营造有效教学,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提升。在多年的实践中,笔者探索并整合形成了财会教学的五大设问导引法,可谓对新形势下财会教学改革的有益尝试。

一、对比中设问,以比较理清条理

财会专业课中有许多知识是相对应的,揭示它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学生印象会特别深刻。针对这些相对应的知识只有通过比较才能使问题更趋于明朗,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的对比思维能力,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设问的方式可以语言提问的,也可以是书面例题的。如在组织学生学习了应收账款现金折扣总价法这一内容时,为了与应付账款相区别,教师可设计这样的练习:2月4日,甲公司采用赊销方式出售A产品给乙公司,产品售价40000元,增值税6800元,约定付款条件3/10,1/20,N/30;乙公司将该产品作为材料购入,已入库;2月19日,乙公司开出转账支票支付。先让学生进行甲公司应收账款的账务处理,再问学生乙公司的账务如何处理,通过学生的思考回答后,师生采用表格的形式进行归纳对比。由此,上述的知识体系自然就脉络清晰了。

二、联系中设问,以迁移理解新知

讲解新知识时,能联系前面已学过的旧知识,揭示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既加深了对旧知识的理解,又能起到“温故而知新”的作用。在课堂上,对那种内容紧密关联的知识,教师可减少结论的陈述,而以设问的方式引导和促进学生对新知的迁移。

例如,在“会计核算的前提条件和一般原则”教学中,由于这部分内容抽象难懂,学生往往会一知半解。所以,在以后各章的讲述中,应随时以问题设问让学生运用这些原则与实际内容结合起来,使抽象的理论具体化。这样随时复习巩固,不但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了过去的知识,而且学会了运用所学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一步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创设中设问,以情境激发探究

实际上每人每天都会发现许多问题,但只有那些能激起我们兴趣的疑问才会引起探究的欲望。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提问,由不问转变为敢问、善问。因此,在教学中能否让学生主动发问、主动探究,关键是能否将学习的内容与他们的经验、需要、兴趣建立情境联系。教师创设问题情境的方式很多。如,①以学生身边的生活为情境创设问题。在学习“货币时间价值”这一内容时,可以用这样的案例,激发学生讨论。假设你要买一辆汽车,如果采用现付方式,价款为30万元,如果延期5年后付款,则价款为40万元,假设5年期银行利率为10%,问,你会采用哪种付款方式?②在学生的实践性作业中产生问题情境。如学习长期借款时,教师设计问题:我校毕业生陈力创办的电脑公司已有一年之久,为扩大经营规模,于年初向农业银行借入100万元2年期的借款(年利率10%)。第一年末计提利息,需承担的利息?第二年末,连本带息应还款多少?

四、矛盾中设问,以冲突揭示本质

矛盾是打开学生思维之门的钥匙,有矛盾才能激发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因而,善于揭示矛盾,是创造好的提问的关键。财会教材中隐含着大量的各种各样的矛盾,教师要善于发现并通过设问提示这些矛盾,引起学生的思考。如在《基础会计》“账户”章节中有“预收账款”(负债)和“应收账款”(资产)账户,教师可设这样的问题:“同样是收款,为什么一个是资产账户,一个是负债账户?”这一问把现象与本质的矛盾置于学生面前,引导学生透过表面现象找到两个不同账户的内在联系。通过学生的思考、讨论,学生进一步加深了对资产和负债这两个概念的理解,这样,学生对后面的“应付账款”和“预付账款”这两个账户的区别也就迎刃而解了。

五、演示中设问,以兴趣促进互动

对于会计实务内容,演示法可以加深学生的感性认识,也可活跃课堂气氛。在演示中设问,可以让学生在愉快的环境中获取知识。例如,学习“原始凭证”时,让学生每人准备一张购物发票,然后提问让学生说出原始凭证的内容;在学习“账簿的分类”时,将日记账、总账、明细账实物演示给学生,再通过讨论归纳,启发学生去思考账簿的三种分类方法。这种通过实物演示学知识的方法,在感性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讨论归纳中实现了学习互动,体验了学习的愉悦。

问题导引,巧用问题实现了教学重心的转移,有利于形成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了学生专业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提高了学生专业动手能力。

(作者单位:浙江省杭州市轻工技工学校)

上一篇:“草根”游戏在体育课堂教学中的整合应用 下一篇:论中职体育课堂活动式教学的原则与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