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公共实训基地建设问题及对策分析

时间:2022-07-10 05:24:37

重庆公共实训基地建设问题及对策分析

[摘 要]建设和发挥公共实训基地的作用,是加快培养地方人才,扩大就业,解决就业结构性矛盾,全面提升区域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所在。如何在重庆建设综合性、专业性相互补充,示范性和基础性相互依托的公共实训基地是本文主要探索的内容。

[关键词]职业教育;公共实训基地;实习实训;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5)12 ― 0045 ― 02

在顺应当前“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大形势下,国家首次明确提出“有条件的城市,可以多方筹集资金,根据本地区支柱产业发展的需求,建立布局合理、技能含量高、面向社会提供技能培训和技能鉴定服务的公共实训基地”的要求。如何建设有较强互补性、示范性的地方公共实训基地是本文主要探索的内容。

一、全国公共实训基地建设的基本情况

近几年,全国各地对公共实训基地的建设都在进行探索,逐渐形成多元发展的模式。如:由上海、深圳劳动保障部门主导的,独立运行的公益性、公共性实训基地;依托现有资源在青岛、无锡、苏州建设的,兼顾社会培训与学历教育的公共实训基地;发挥劳动保障部门的引领作用,依托高职院校等社会资源在绍兴等地建立的公共实训基地等。现在,全国共建起各类公共实训基地30余个,在开展高技能人才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归纳上海、广东、深圳、无锡、青岛、天津、绍兴、杭州、江西几个省市的公共实训基地,大体大致可以分为三类(其中互有交叉)政府单独出资建设,由政府管理,面向社会(包括各类职业院校)开展职业培训、技能鉴定等实训活动;政府依托院校或培训机构,由政府与院校、培训机构共同出资(或政府单独出资)、共同管理,院校、培训机构具体负责实施运行,面向社会开展实训与职业技能鉴定;经过政府认定,确定现有的职业院校或培训机构为公共实训基地,政府给予一定补贴。虽然这三种方式建设的公共实训基地功能相似,但在运行管理等方面却存在很大差异。

二、重庆公共实训基地建设问题

(一)认识问题

当前,对职业教育实训条件建设看法不一,有的认为通过各级财政投入及学校自筹资金建设可以解决实训要求。有的认为,职业教育的发展应该是统筹兼顾,要实现协调、可持续的发展,扩大规模,让更多的学生进入职校接受职业教育是体现了以人为本。然而,实训基地建设是职业教育教学体系中一项最基本的建设。目前,高职实训基地的建设模式基本都是在校内建立模拟仿真实训基地,在校外建立校企联合或股份制的实训基地。由于场地、经费的限制,在一些常规学科很多学校通建立了同样功能的实训室,而有的学科却一个实训室都没有,导致学生无法进行实训,在校外实训的过程中会在行业或职业标准中出现问题。

同时,对于有建设实训基地需求的大型企业,由于其员工数量多,为提高员工的技术水平,都会定期举办各种培训,但为了不影响正常的生产经营,现场的设备往往不能拿来训练,因此希望建设一个专门的培训基地。

那么,当校企双方都有建设实训基地需求的时候,就需要一种有效的机制促使双方合作,而这种机制必须对双方来说都要是有利的,也就是说双方要在“互惠共赢”的前提下才能进行合作,这就要求合作机制必须在双方利益上进行均衡。

(二)数量问题

目前,重庆的中职学校有221所,高职学院38所,8个职业教育集团,16个职业教育园区,在校学生达70多万人,实现了普职规模大体相当,形成了高等职业教育与中等职业教育、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共同发展的格局。根据数据调查表明,学校现有的实训设备往往数量少且单一、重复率高,仅供相关专业的学生进行实训,而有些专业的学生是没有机会参加实训的,也就意味着目前绝大多数的学校在实训条件方面还不能满足人才培养目标。

而在职业教育学校,学生必须掌握一门较为过硬的技能,在就业市场才可能有竞赛优势,无一技之长,否则就业就显得比较困难。因此,单纯地依靠学校自身的建设及投入已无法满足企业的需求及行业发展速度的要求。集教学、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和技术服务为一体来建设公共实训基地,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实训基地的使用效益,有益于提升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的能力。

(三)质量问题

重庆市多数高职院校除了配备一些实训设备的硬件外,在其他方面实训设备配备上还存在系统性、完整性跟不上的问题。一次成功的实训既要联系企业实际情况,又有充足的实训教学资源和具备“双师”素质教师的指导。但往往学校会因为没有系统的、完整的实习、实训软硬件相配合而培养不出来合格的技术人才,眼睁睁的看着学校发展机遇溜走。

三、重庆公共实训基地建设对策

(一)提高加强实训基地建设重要性的认识

职业教育资源的不足和学生实训软硬件的短缺,是制约本区域培养紧缺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重要因素。因此,建设一批高水平的公共实训基地,通过基地的辐射作用,来推进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提高职业学校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质,对推动地方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优化升级,促进社会发展十分重要。建设公共实训建设,要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学生职业能力训练为核心,充分体现职业教育特色,立足为地方经济培养适应不同层次需求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认识。突出职业岗位需要,构建真实或仿真的职业环境,以利于学生在职业活动环境中,经受岗位实务训练或仿真训练,提高技术应用能力、培养综合职业素质,达到国家(或国际通行)职业资格证书认定的标准,使实训基地成为学生巩固理论知识、练就实践能力、培养职业素质的实践性学习与训练场所。通过公共实训基地开展应用项目研究、科技成果推广、生产技术服务、科技咨询和产品开发等服务活动,以满足职业教育的教学需要与企业需要,使职业教育更好地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

(二)围绕政府规划,在区域内建立工学交替的公共实训基地

职业教育的发展离不开企业支持,建立工学交替、校企合作的机制,强化校内基地和校外基地建设有益于高职学生迅速转换为企业生产力。所以,引入一部分企业知识在职业教育中,可使学生到工作岗位之后转换的时间变短,对于企业来说,也能节约一定的成本,也是企业乐于接受的。所以,通过公共实训基地就近衔接学校与企业,可根据企业技术标准和工艺变化确定并适时调整实习实训项目和内容,聘请到企业工程技术人员担任实习实训指导教师,以弥补校内实训基地的不足。

所以,针对重庆五大功能区的规划,结合已建的巴南和永川两个公共实训基地,可重点建立与各个功能区产业密切相关的公共实训基地。例如:都市功能拓展区域在优化结构调整时,更强调经济体量的快速增长。未来这里将着力建设大型居住区、重要制造业基地、大型批发市场等,成为全市的科教中心、物流中心、综合枢纽和对外开放的重点门户。都市功能拓展区主要以北、西、南三个方位拓展为主,因此,可以建立与此区域产业紧密相关的公共实训基地,如电子产业、物流业、通信设备、物联网产业先进制造业等;城市发展新区是全市未来工业化、城镇化的主战场,集聚新增产业和人口的重要区域,全市重要的制造业基地,“四化”同步发展示范区和川渝、渝黔区域合作共赢先行区,是解决好大城市病的关键区域。从主城东部、渝西、渝南进行规划,因此,可以建立与此区域产业密切相关的公共实训基地,如化工、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机械加工、轻纺食品、旅游与饭店管理、绿色食品加工等;全市各个职业学校、技工学校共享使用,同时,面向广阔市场,采取多种方式,多方筹集资金,建立若干需求大、生命力旺盛的专业实训基地。

(三)采用政校企共建的模式

由政校企三方共同投资建设公共实训基地的模式,是以职业院校为主体通过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得于政府资金上的配套和扶持,以吸引企业或者行业协会共建。在用好各项专项资金的同时,特别是要添置一些专业紧缺的核心的设备,确保专业课程的实训无空白。此种模式效果较好,深受各方支持,与其他建设模式相比有明显优点,详见表1所示。

综上所述,建设和发挥公共实训基地的作用,需要政府的统筹规划和资源整合,将政府有限的资金集中在职业院校的实训基地建设上,并实现全社会共享,以使实训资源得到最充分、最有效的发挥和利用,这是加快培养地方人才,扩大就业,解决就业结构性矛盾,全面提升区域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所在。通过现代化技术装备、工作流程及规范操作,在公共实训基地的体现及企业文化的渗透,特别是实训中的校企合作,学生能力必将与岗位能力实现真正接轨,企业也必将对职教人才另眼相看。

〔参 考 文 献〕

〔1〕王峰.浅谈新时期公共实训基地的建设〔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

〔2〕张益飞.实训基地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职业教育研究,2011.

〔3〕林天津.高职实训基地校企合作建设思路〔J〕.科技信息,2013.

〔4〕胥慧芬.高职院校建筑实训基地建设与产学研探究〔J〕.现代企业教育,2012.

〔5〕隋明山.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基地的实践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

上一篇:“以人为本”的小学学校管理模式管窥 下一篇:浅析学术型研究生的学术归属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