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六大区域利用FDI质量的比较研究

时间:2022-03-09 07:51:45

中国六大区域利用FDI质量的比较研究

摘要:运用一般统计法和计量回归分析法,借助1993~2011年年度统计数据对中国各地区利用FDI产生的经济效应分别进行分析,考察和比较了中国各地区利用FDI的质量效应。研究表明:利用FDI对推动中国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作用,但中国FDI利用效率并不高,并且我国东、中、西部地区FDI的利用率极不均衡,因此需要引起政府相关部门的重视,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提高我国FDI的利用质量。

关键词:利用FDI 质量评价 经济效应 政策建议

一、引言

外商直接投资(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简称FDI)作为一种具有竞争性优势的生产要素在世界各国之间广泛流动,对世界经济的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外资的流入不仅为我国经济注入了新鲜活力,带来了国外先进的技术和经验,同时也弥补了我国建设资金的不足,是保持我国经济持续稳定高速发展的重要原因。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以来,我国利用FDI规模逐渐扩大,有效地促进了我国产业结构升级,加快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为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提供了可靠保障。然而,利用FDI数量的增加并不意味着利用FDI质量的提高,我国对FDI的利用已开始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但是,我国利用FDI存在着明显的区位差异,东部沿海地区由于开放较早,区位条件优越,基础设施完善,从而吸引了较多的FDI;中西部地区起步相对较晚,各方面条件相对落后,因而吸引的FDI比较少。那么,利用FDI是否对我国区域经济增长产生影响,这种影响在区域间是否有差异性?并且如何更好地促进FDI效应的发挥,从而为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服务?以上几个问题的回答,对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不断提高FDI利用质量和水平显得至关重要。

二、中国利用FDI的现状

中国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FDI的引入规模不断扩大,随着投资环境和市场运行环境的日益改善,中国已经连续20年成为吸引外资最多的发展中国家。

(一)FDI总体形势

2011年,我国新批设立外商投资企业27712家,同比增长1.12%;实际使用外资金额1160.11亿美元,同比增长9.72%。其间年度增幅均在10%~12%之间,增速平稳,体现出我国在利用FDI方面的政策以及外商来华投资意愿的稳定性(见表1)。我国入世后的第一年在利用FDI上就突破了500亿美元大关,迎来了新一轮增长,直至2011年创历史新高,实现实际利用FDI1160.11亿美元。按照累计利用FDI的增长率变化来看,我国利用FDI的总体形势趋升。

(二)从产业结构看

FDI作为我国利用外资的最主要方式,在加快我国工业化进程、促进技术进步、优化产业结构以及促进经济快速增长等方面都发挥了积极作用。在世界经济结构的大调整中,产业结构优化已成为提高一国经济实力的重要途径之一,FDI在我国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也日益突出。FDI在各个产业中的总量都在增加的同时,FDI在产业的格局上也发生着变化。表2列出了1999年至2011年FDI在三个产业中的比重。

从表中我们可以看出,FDI在第一产业中的比重一直处于较低水平,大致处于2%左右;第二产业整体比例在三个产业中是最高的,从2001年到2006年间持续高速增长,到达顶峰后从2007年开始有所回落;在第三产业中FDI比例总体来说是逐年上升,这表明我国的经济结构正由依靠高投入、高能耗的经济总量增长向可持续发展转变。但目前这种结构调整是不完善的,特别是对第一产业的直接投资比例明显偏低,这对我国农业部门的发展尤为不利,只有继续加速经济结构重组,加快科学技术发展,进一步提升FDI在国内产业结构中的配置,带动整个产业结构的升级换代,才有可能真正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三)从区域分布看

我国改革开放是从东部开始实施的,各种有利的发展政策明显倾向于东部地区,同时丰富资源的流入也吸引着大量的外商直接投资。2012年,东部地区实际使用外资占全国总量的82.81%,为925.1亿美元;中部地区实际使用外资占比8.32%,为92.9亿美元;西部地区实际使用外资占比8.88%,为99.2亿美元。中国宏观经济的发展决定着区域分布结构的不平衡。近年来,我国继续积极引导外商扩大对中西部地区的投资,促进相关产业的梯度转移,利用外资的区域结构持续优化,我国利用FDI的区域格局将发生相应的改变。

(四)FDI的发展趋势

我国FDI主要集中在劳动密集型的制造业。通过国际比较,我们会发现发达国家FDI的投资领域主要集中在服务业。随着全球化的推进和中国市场的逐渐成长,外商直接投资的产业、投资领域和投资方式必然会发生改变。从行业变化来看,FDI在高层服务业和科技含量较高产业的投资会越来越大,投资领域由集中在制造业扩大到包括农业和各种服务业在内的所有领域;投资方式从“绿地投资”为主转向跨国并购。从区域分布来看,FDI会随着国家战略规划的变化逐步向中西部地区扩散。

三、基于经济增长效应的FDI利用质量计量分析

(一)模型

这里以张天顶(2004)、战明华(2003)构建的模型为基础,我们可以建立如下回归方程:

(华北区)

其中,以GDP度量经济增长,实际利用外国直接投资额度量FDI,社会固定资产投资(K)度量资本,各地区就业人数工资额(W)度量人力资本和劳动力贡献。GDP为被解释变量,FDI、K、W为解释变量, 为待估参数, 为随机误项,可以用OLS法估计其参数。

(二)回归分析

(三)结论

由以上结果我们可以得出:

回归结果表明,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回归系数通过了显著性检验,说明FDI与GDP之间存在着较强的相关性。同时,从方程可以看到,华北区GDP(亿元)与实际利用外资额(亿元)之间的弹性系数是1.309,即实际利用FDI每增加1%,GDP大约增加1.309%。这说明利用FDI对经济增长具有较强的促进作用,引进FDI对GDP有扩张效应,引进外资的间接经济效果很明显。此外,方程的可决系数R-squared是0.9999,说明整个回归方程的线性显著性较强,整个回归方程具有很高的拟合优度。可见,华北地区实际利用外资水平对该区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还是较为显著的。

同样的分析方法可以得到:

比较以上分析可得出以下论断:

(1)从总体来看,利用FDI对推动我国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作用,但我国FDI利用效率并不高,这就需要相关部门采取措施提高我国FDI的利用质量。

(2)从区域分布来看,我国华东地区利用FDI的效率较其他地区要高,华北和中南地区相当,介于中间,东北、西南、西北地区利用FDI的效率有待提高。

五、提高我国利用FDI质量的政策建议

(一)积极完善外商投资环境

经济增长是首要的宏观经济发展目标,中国要加强FDI对中西部经济增长的的促进作用,既需要增加引资数量,又要加快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要改变以往主要靠税收、土地优惠等政策吸引外资的做法,从自身情况出发,在现有条件下继续改善综合投资环境。除继续给予外商企业国民待遇和必要的税收之外,还需要积极探索以财政奖励、补贴等方式招商引资,同时,根据产业发展需要,对急需发展的领域给予相应的优惠。同时,继续制定和完善相关招商引资的规定和措施,使得吸引外资活动有章可循,借鉴国际先进招商引资经验,适时地公布有利于提高利用FDI质量的举措。此外,政府应该简化行政审批程序,提高办事效率,方便外资企业注册和入驻,除软环境的改善外,还需继续改善贸易金融服务环境,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进市场化进程,降低企业运营环境。

(二)发挥自身优势,进一步优化利用FDI的产业布局

对于第二产业,应该以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为目标,根据经济发展的现状,对于已经成熟甚至开始规划淘汰的产业部门采取限制措施,取消原来给予的一些超国民待遇,而对当前重点发展的信息化学、航天航空器、电子信息等行业则应积极采取措施,鼓励FDI的进入,除税收优惠等传统方式以外,给予其财政补贴。同时,要注意引资和环保的结合,限制高污染和具有潜在污染可能的厂商的进入,提高利用外资的门槛。对于第三产业,要进一步深化服务业的对外开放,优化服务业外商投资结构,大力发展楼宇经济、会展经济等,加快以总部经济为核心的各大商圈的配套服务设施的建设提高服务业利用外资的数量和质量。同时,积极承接服务业国际转移,逐步向服务价值链的高端提升,进一步提升服务经济的国际竞争力。

(三)协调区域引资策略

经济发展阶段的不同,利用FDI的具体目的和格局也是不同的。在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利用FDI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弥补现代化建设资金不足,以消除国内储蓄和外汇双重短缺对经济增长的约束,推动经济的起飞;经过30多年的飞跃发展,我国经济实力明显提高,国内储蓄和外汇收入已有一定规模。尤其是东部沿海各省市在吸收和利用FDI时,应该以弥补“技术缺口”为主,而不再停留在以弥补“资金缺口”为主的的层次,即通过利用外资特别是吸收外商直接投资的方式不断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设备与管理经验和知识等,促进我国技术进步,推动粗放的经济增长方式转向集约型方式,从而促进经济稳健发展。与东部沿海地区相比,我国中西部地区吸引和利用FDI的发展仍然十分缓慢,问题主要集中于综合引资环境、投资支持水平与投资吸引能力较差,这使得中西部地区怎样更好的吸引和利用FDI成为当下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在投资存量较少及吸引能力较低的情况下,尽快提高投资支持能力是最重要的并且要加强中、西部地区基础设施的建设,采取有效措施,充分发挥集聚效应以吸引外商直接投资。

(四)加大科技投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引进技术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已成为我国利用FDI的主要目标,但是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壮大,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的难度逐渐增大。从企业自身而言,首先我国企业需要加大科技投入,提高本地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能有效地促使外资企业提高技术水平,因为只有本地企业提高技术水平,增强竞争力,外资企业才会进一步提高技术水平以博得更大的竞争力。其次我国企业应该高度重视人才的开发和培训,特别是高技术人才的培养,可以派遣有潜力的员工到先进的培训机构或者研发机构学习深造,提高他们的技术创新能力。只有这样,外资企业才会不断提高技术水平进入中国,加大中国技术引进的力度,大力发展高技术产业,提高技术性资产的存量水平,形成较高的技术能力。因此,加大科技投入,提高本地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能提高外资企业的技术水平。

注释:

①六大区域划分为:华北、东北、华东、中南、西南和西北,其中,

华北: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

东北:辽宁、吉林、黑龙江

华东: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东

中南:河南、湖北、广东、广西、海南

西南:重庆、四川、贵州、云南、

西北: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

参考文献:

[1]张天顶、李卓:《国际商务经济学基础》,武汉大学出版社,2010年。

[2]傅元海:《中国利用FDI质量的评价标准研究》,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3]韩刚:《中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质量研究》,经济科学出版社,2007年。

[4]汪春、杨晓优:《我国1995-2008年利用FDI质量的评估》,载《国民经济管理》2011年第10期。

[5]傅元海、王展祥:《我国高技术产业利用外资质量的评估》,载《财贸经济》2011年第3期。

上一篇:颈丛+全麻在甲状腺手术中的应用 下一篇:探究企业会计管理的加强对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