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陶艺墙与城市公共空间的融合

时间:2022-03-09 02:06:49

浅谈陶艺墙与城市公共空间的融合

摘 要: 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建设改造的不断加快,以及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各类环境的品质要求也越来越高。营造城市内和郊外的公共空间,是提升城市环境品质和城市文化建设的重要途径。现代陶艺墙介入城市公共空间是现代陶瓷艺术与城市环境空间的完美融合。作为现代艺术的一种表现形式,现代陶艺墙越来越多地走进人们的生活、工作及休闲环境。在广场、公园、居住区、校园、音乐厅、美术馆等空地,陶艺墙正以一种独特的视觉艺术向世人展示其独特的工艺功能、合理的审美、社会文化等特性,让更多的人去了解、认识和推广它。

关键词:陶艺墙;城市公共空间;融合

1 陶艺墙及城市公共空间概念的界定

陶艺墙是指对建筑墙面的艺术性的处理,是利用陶瓷这一特殊材质通过某种画面形式、色彩、肌理效果等方式,诉诸于人的视觉感应,指向于精神领域的一种建筑墙面的装饰。 “城市公共空间”是由公共权力创建并保持,供所有市民使用和享受的场所和空间。它包括街道、广场、居住区户外场地、公园和体育场地等。在经济迅速发展和建筑装饰业蓬勃发展的今天,陶艺墙具有代表性的艺术形式以一种崭新的姿态,渐渐地渗透到城市公共空间中,美化了建筑环境,提升了环境空间的品位,满足了现代人的精神审美需求。

2 陶艺墙融入城市公共空间中的必然性及其表现

陶艺墙融入城市公共空间是必然的结果。因为陶艺墙具有质地坚硬、经久耐用、耐腐蚀、防雨抗冻、永不褪色等特点,决定了它可以与建筑物共存,且无铅无毒有利于环保。陶艺墙在城市公共空间中,不仅能获得良好的视觉效果,而且其独特的材质、釉色、丰富的表现形式、多变的表现手法,给人们带来一种悠闲的生活情调,极大的丰富和充实了城市公共空间。陶艺墙独有的风格是大自然的造化和人的创造性的完美结合,它在创作中注重现代人的审美意识和观念,注重动态与静态的结合,在城市公共空间加以突出和引导,使其在更广阔的范围内贴进人们的生活。

在过去的半个世纪里,从融入手工艺的日用陶器到当代的主流艺术,陶瓷艺术已逐步实现多样化。在“艺术与建筑”的脉络中,陶艺墙作为一个独特的表达元素在建筑墙面的装饰上作出了较大的贡献。每一件陶艺墙作品的产生都是陶艺家的个人情感、审美意识和对空间环境思考的体现。他们运用陶艺的色彩组合、凹凸不平的肌理表现、丰富多彩的釉色变化、浅浮雕的技法处理、陶瓷文化砖等,以抽象、意象为表现手法,利用自然界的光照射,使得陶艺墙的图形、轮廓、肌理与空间环境相互作用,产生强烈的共鸣,使环境空间更完善,从而增添无穷的魅力。

3 陶艺墙与城市公共空间的融合体现

作为现代艺术的一种表现形式,现代陶艺墙所具有的独特优势,受到了环境设计师们的重视,现代陶艺墙越来越多地走进人们的生活、工作及休闲环境。在广场、公园、居住区、校园、音乐厅、美术馆、郊外空地等场所,陶艺墙正以一种独特的视觉艺术向世人展示陶艺墙独特的工艺功能、合理的审美、社会文化等特性。

3.1工艺及其功能性

陶艺墙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具有挡风遮雨、防止污染、保护建筑物等最基本属性的功能;还具有对美化、分割空间、再造空间的实用;根据不同的空间经过精心设计后可以具有隔音、吸音的功能。陶艺墙作品的设计必须服从建筑物本身和环境空间的限制,构图和工艺上要统筹安排,使得陶艺墙与建筑环境空间形成不可分割的整体。如朱乐耕为韩国汉城“麦粒音乐厅”设计制作的陶艺墙,实现以陶瓷为主材料装饰功能与使用功能。其中《时间与空间的畅想》(见图1)运用高温色釉的窑变,每块高温瓷的面符合音乐反射的需要,以色彩斑斓的弧面空心的墙面上用陶艺壁画作局部装饰,将材料与墙面融于一体。在功能上对墙面采用大统一、小变化几何陶块处理,使得声音在空间停留高达1.7s,完全满足了音乐厅的功能要求。

3.2审美合理性

任何一件陶艺作品都是制陶者智慧的结晶,凝聚了作者本人的情感和审美理念。陶艺墙作为城市公共建筑的一部分,要求符合空间建筑的和谐,体现整体美感。其造型变化的无限性和观赏性,是以人的价值追求和精神审美为主线的。利用陶瓷材质的特点作肌理、釉色等,来增加色彩和美感。如景德镇陶瓷学院校内的陶艺墙(见图2),作者以其娴熟、高超的制陶技艺和个性设计将作品较好地与特定的建筑环境相融合。在形式美感上,陶艺墙采用简单的几何线条进行分割、重组,打破了传统的形式组合;在墙面艺术处理上,图2注重肌理的运用和个人情感的表达,突破了传统简单的组合,注重有设计意味的凹凸铺贴;在装饰色彩上,注重与固有环境色彩的协调,采用色彩的渐变和强烈的对比,让空间环境更显生机。

3.3社会文化性

陶艺墙除了具有以上两个特点之外,它还具有很强的社会文化性。它的出现与存在需符合所在地域的文化特征、民族风俗等,传达新时代文化的感悟,显示出地区的社会文化特征。陶艺墙创作的基本理念,既符合了当代社会精神生活的广阔空间,又迎合了区域文化背景中的现代科技文化和人文精神要求。陶艺墙以其独特的方式体现其价值,是对社会和文化的一种贡献。如作品(见图3)取材于莲花的演变,莲象征着美好、圣洁、雍容华贵、宽容大度的意义,色彩上选择了暖色调,以表达现代人对生活的热爱以及积极健康向上的处世心态。作品存在于景德镇昌江广场这一特定的公共空间,有一定的特殊文化内涵,在这样的一个休闲空间加入陶艺墙这一元素,体现出了本地区浓厚的文化特征。它的存在向社会公众靠拢,体现出公共空间开放、共享的一种精神与态度,以一种可能、有效的方式体现出其艺术价值。

4 陶艺墙在城市公共空间中的发展前景

目前,陶艺墙在城市公共空间的运用在世界各国的发展不平衡,但是不难看到越来越多的艺术家参与,并关注陶艺墙的制作与运用。陶艺墙在城市公共空间的运用,无形之中美化了城市环境,又丰富着我们的生活,净化着我们的心灵。陶艺墙成为陶艺家们关注的一大课题,在秉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础上,与更多现代设计学科融合,拓宽现代陶艺创作的技法与理念,设计出更加具有地域性、民族性和现代性的陶艺墙作品,让陶土自然地、亲切地呈现在大众面前,使现代陶艺与迅速发展的现代建筑环境空间相和谐,使现代陶艺发展的道路更好,未来之路更宽。

参考文献

[1] 吴兴安,徐小红. 景观陶艺的审美特点和空间表现[J].中国陶瓷

2006,42(11):62-63.

[2] 张延刚.壁画―艺术与环境[M].合肥:安徽美术出版社.2003:33.

[3] 田银生,刘韶军,建筑设计与城市空间[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

社,2001.

[4] 钟学军,袁胜根.论当代陶艺与公共空间[J].陶瓷学报,2004.25

(4):268-271.

上一篇:半风化长石类矿物原料的开采及精细加工 下一篇:锰在建筑陶瓷釉料以及微晶玻璃中的作用与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