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气发生炉的全面检验及鼓包事故分析

时间:2022-03-31 04:29:06

煤气发生炉的全面检验及鼓包事故分析

摘 要:通过对煤气发生炉鼓包事故的全面检验、分析,提出相应的处理办法和预防措施。

关键词:煤气发生炉;检验;鼓包;分析;处理

1 引 言

煤气发生炉主要由炉体水夹套和汽包组成,部分煤气在水夹套内燃烧,产生的热量被水吸收后产生蒸汽汇集到汽包,通过管道把蒸汽引回到水夹套内壁炽热的煤层上,与高温煤发生反应产生煤气,用于陶瓷的烧制。

2011年2月,笔者对某陶瓷厂的煤气发生炉进行年度检查时,发现该煤气发生炉炉体水夹套内筒体发生多处鼓包。由于煤气发生炉是陶瓷生产的心脏,一旦停用,将给陶瓷厂带来巨大经济损失。为了准确判断煤气发生炉的受损程度以及提出合理的处理意见,笔者立即对该煤气发生炉进行了全面检验。

2 检验方案及其内容

检验方案是根据《压力容器定期检验规则》的要求和煤气发生炉的特点,针对鼓包部位而定的,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2.1检验依据

1、GB150-1998《钢制压力容器》;

2、TSG R0004-2009《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3、TSG R7001-2004《压力容器定期检验规则》;

4、GB/T1576-2008《工业锅炉水质》。

2.2检验内容

(1) 宏观检查。据了解,该煤气发生炉在去年年底发生过缺水事故。通过检查,该煤气发生炉水处理设备不完善,炉水检测不合格。在该炉水夹套内筒体中下部发生3处鼓包,其中最大处直径为842mm,高105mm,鼓包情况如图1所示。由图1可见,煤气发生炉水夹套内结垢严重,达2mm,内筒体向火侧表面材料有高温氧化现象;

(2) 超声波测厚。超声波测厚如图2所示,具体的检测数据如表1所示。超声波测厚显示,其最小壁厚发生在最大鼓包处,为17.5mm,说明鼓包处已被明显拉薄;

(3) 磁粉检测鼓包处,未发现裂纹;

(4) 超声波检测鼓包处,未发现钢材有分层现象;

(5) 硬度测量。鼓包处钢材的硬度值如表2所示。鼓包处的平均硬度值为130.5HB,表明鼓包处钢材的硬度值明显偏高(正常为120HB左右);

(6) 金相检验。该炉水夹套内筒体的材质为20g,交货状态为热轧,其金相组织为铁素体和珠光体。图3为最大鼓包处钢材的金相分析显微组织图。从该图可以看出,该处已长出针状的魏氏组织,已明显过热,说明材料已发生劣化。

(7) 强度计算。根据GB150-1998《钢制压力容器》计算炉体水夹套内筒体的强度,经过计算和查表,其参数如表3所示。

(8) 水压试验。检验结束后,经水压试验,其结果无渗漏,无残余变形,水压试验合格。

2.3检验结果分析

从上述检验结果来看,造成这次鼓包事故的主要原因是煤气发生炉发生缺水,钢材在高温环境下得不到及时冷却而出现短期超温现象,强度急速下降,在外压的作用下发生塑性变形,因而产生鼓包事故。而煤气发生炉用水没有经过处理,水质不合格,夹套内结垢,也会导致内筒体钢材得不到及时冷却而产生长期超温现象,从而引起材料强度下降,这也加剧了煤气炉鼓包事故的发生。

2.4问题处理

从检验结果来看,煤气发生炉鼓包处的材质已发生明显劣化现象,根据《压力容器定期检验规则》的规定,其安全状况等级应定为4级或5级。考虑到该容器的使用压力较低(0.20MPa),鼓包部位发生在内筒体,且承受外压,发生事故的可能性较低,即使发生事故,其危险性也不会很大(因为是往内发生破裂的)。因此将其安全状况等级定为4级,监护使用,最长监护使用时间不得超过3年;在监护使用期内缩短检验周期为1年,重点监控鼓包位置有无扩大迹象。用户在监护期内应找有资质的相关单位进行挖补维修,以提高其安全状况等级,延长煤气发生炉的使用寿命。

2.5预防和改进措施

通过对鼓包部位的全面检验和分析,及时了解煤气发生炉的受损程度,避免停产所带来的损失,为企业维修或更换赢得时间。为了防止类似事故的发生,使用单位应该加强人员岗位责任制的落实,确保煤气发生炉按操作规程运行,及时把水垢清除,并加装软水处理设备,以确保煤气发生炉的水质达到GB/T1576-2008《工业锅炉水质》标准要求,减少结垢,以使煤气发生炉的受热面得到充分冷却,防止过热现象。同时建议加装水位报警器和自动上水装置,防止出现缺水现象。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上一篇:激光光散射法测定粒度在陶瓷行业中的应用 下一篇:半风化长石类矿物原料的开采及精细加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