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初中语文期末复习教学的浅见

时间:2022-03-09 11:42:34

对初中语文期末复习教学的浅见

期末复习教学是在于对已学知识和已有能力的检测、反馈、纠偏、回授、巩固和提高。但在初中语文期末复习教学中普遍存在低效现象从而遏制了复习教学的功能,主要表现在:

1、盲目模拟。有的教师一进入期末复习教学就让学生做大量的模拟试卷,反复的综合训练给学生多点刺激,从而造成学生对每个知识点的印象不深刻,并且缺乏新鲜感,让学生容易产生厌倦情绪,降低了复习效果。

2、指导失控。某些教师只是对以前的教学内容作重复的讲解,缺乏给学生新鲜的刺激,系统的梳理,教学效果自然就不明显。

3、简单讲评。有的教师对学生复习训练的结果不予重视,不加反馈,训练题的讲评只对结果,不究过程。

要想让语文复习教学效果充分体现出来,我觉得应该做到“一精、二新、三明、四实”

1、“精典型”:针对学生的实际,某些知识和能力学生掌握得较扎实,复习时可以淡化。有些知识和能力学生掌握得较薄弱,必须选取相关资料进行强化训练,而所选的内容要具备典型性,这样既注意对知识点的涵盖面,又能通过训练,掌握方法。如对语段的阅读训练,力求考虑到结构、内容、写法、语言等多种角度。这样就能“以一当十”掌握规律,培养能力,取得“举一反三”的教学效果。

2、“新方式”:将语文知识点按板块复习,把课内和课外相关同质材料串连复习训练。这样知识点集中,系统性强,给学生以强刺激又打破了平时的单元式教学,对知识进行重新梳理、组合,学生具有新鲜感。如在复习时我通常会进行“知识抢答”之类的语文活动,通过竞赛等形式,变出花样,如以小组为单位,给每组既定的分数,设必答题、抢答题,答对加分,答错扣分,最后计算得分,对优胜的进行奖励。而内容围绕语文基础知识运用、古诗文默写等,课内课外兼顾,题目尽量出得形式多样,生动活泼、有趣,激发学生兴趣和求知欲,学生乐此不疲,老师也能收到预期的效果。

3、“明理由”:对于学生训练题的讲评,老师的最终目的不是学生把题解答正确,而是追究和指导学生怎样得出这个结论的(即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这样的复习教学才能达到“使学生掌握规律、方法”的高度。如对于试卷评讲,教师解说命题的意图,评价试卷——逐题讲评分析,订正错误(可由学生评讲试卷和解题思路、方法,老师作适当点拨启发)——教师小结考试情况,分析典型错误。

4、“重实践”:语文知识和能力,教师讲得再深再透再有水平,也只能使学生达到“懂”的水平,而要使学生具备以运用知识解决问题为标准的能力,必须有赖于实践。因此,复习教学必须以教师指导下的学生实践活动为主,教师要把“讲”压缩到“精”的程度,学生才有可能在充分的实践中逐步提高能力。教师必须运用一种师与生、教材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多向信息传递的结构的复习教学模式,这样学生的主体地位才得以充分地体现。以阅读训练为例:确立目标(教师提示复习的知识要求、范围、方法)——提示内容(由师生共同梳理知识,把握难点)——实践训练(学生根据需要整理资料或完成训练题)——信息反馈(统计完成率、正确率,追究解题的思路和方法)——回授小结。

只有充分发挥复习教学的功能,才能切实提高初中语文复习教学的效率。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这一课题研究必将不断深入,作为语文教师必将继续努力。

上一篇:让学生,因爱其师而亲其业 下一篇:券商资产管理狂飙背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