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特殊句式翻译应考策略

时间:2022-08-18 01:21:53

文言文特殊句式翻译应考策略

“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是高考语文试题中的一个重要考点。这里所谓的句式就是指文言文特殊句式。常见的文言文特殊句式包括判断句、省略句、倒装句、被动句、疑问句等。高考对文言文特殊句式的考查主要体现在文言文翻译题中,而翻译题对考生的要求是“信、达、雅”。只有做到了这3个方面,才有可能获得较高的分数。下面,笔者就结合2012年高考文言文翻译试题,讲解如何在翻译题中正确处理特殊句式。

一、 判断句的翻译一定要加上判断词“是”

判断句是对人或事物表示判断,判断人或事物是什么、属于什么的句式。判断句可以分为有标志词的判断句和无标志词的判断句。古汉语常用“者、也、为、乃、则、即”等表示判断,或直接用主语连接谓语表示判断。因为在古汉语中判断句一般不用现代汉语中的判断词“是”,所以在翻译判断句时一定要加上“是”。如:

试题:(2012年高考湖南卷)得若人而交之,非损我者也,实益我者也。

解析:这个句子中,两个“者也”作为判断词,在翻译时要将其译为“是”。

译文:得到这样的人并与他交往,不是损害我,实在是对我有好处。

试题:(2012年高考天津卷)虽子之仇,无异词也。

解析:“虽子之仇”这个句子没有判断词,但从语意上讲,整个句子是对事物表示断定,在翻译时应补充“是”。

译文:即使是您的仇人,也不会有不同的说法。

二、 省略句的翻译要补出省略成分

古代汉语中常常省略一些主语、谓语、宾语和介词等句子成分。考试时,要翻译的句子往往有一些省略句,翻译时要恰当地补出省略的内容。如:

试题:(2012年高考福建卷)其水下飞潮音岩,引以给庖。

解析:翻译时除要注意关键词“下”是名词作状语“向下”、“庖”为“厨房”的意思外,还应注意补出省略的成分,句子方能完整。补充完“引以给庖”后,完整的句子应是“(人们)引(之)以为给庖”。

译文:天池的水向下飞泻到潮音岩,(人们)接引(它)来供给厨房。

试题:(2012年高考湖北卷)因共谈《易》,剖析入微,济所未闻,叹不能测。

解析:这个句子的省略成分较多,补充后应是“(王湛)因共(王济)谈《易》,(王湛)剖析入微,济所未闻,(王济)叹(王湛)不能测。”

译文:王湛于是和王济一起谈论《周易》,(王湛)分析精微,王济从来没听说过,感叹(叔父)深不可测。

三、 倒装句式的翻译应特别注意句式调整

古代汉语中有些倒装句式,如宾语前置、定语后置、介词短语后置、主谓倒置等。翻译它们时要换为现代汉语的常用句式。如:

试题:(2012年高考广东卷)晚年将推淮北之法于淮南,已病风痹,未竟其施。

解析:此句中“于淮南”为倒装句,翻译时需要调整为正常语序。

译文:(陶澍)晚年准备把淮北的方法推广到淮南,但已经患上了风痹病,来不及完成这项工作。

试题:(2012年高考江苏卷)君以一县令能此,贤于言事官远矣!

解析:翻译这个句子要特别注意“于”字,“贤于言事官”即为“于言事官贤”。在翻译时要将状语换为正常语序。

译文:你作为一个县令能够这样,比言事的官员好多了。

四、 疑问句一定要翻译出疑问语气

古代汉语中的疑问句,一般借助疑问代词或疑问语气词构成。另外有一些表示反问的习惯用法,例如“如……何”“奈何”“不亦……乎”“何……为”“何……之有”等,要翻译出疑问语气。如:

试题:(2012年高考四川卷)世即用我,而我奚以为用?

解析:本题中“即”是“即使”之意,“奚”是“什么”之意。这是一个疑问句,我们不能将它的句式改变成肯定句,即使语意没有改变,也是不正确的。

译文:世间即使要用我,然而我拿什么为世间所用呢?

试题:(2012年高考浙江卷)如修者,天下穷贱之人尔,安能使足下之切切如是邪?

解析:这个句子中含有反问语气词“安”,我们在翻译时,不能将其翻译为肯定句式,翻译后的句子必须还是一个反问句。

译文:像我欧阳修这样的,不过是天下不得志且卑微的人而已,哪里值得让您恳切到如此地步呢?

五、 被动句要翻译出被动词语

古汉语中,主语是谓语动词所表示行为的受动者的句子叫被动句。常用“于、见、见……于、为、为……所、为所”等表被动,或不用被动词直接表被动。翻译时要将这些词译为现代汉语的“被”。如:

试题:(2012年高考辽宁卷)后因酒过为有司所纠,帝亮其情,亦未加黜责。

解析:在这个句子中,“后因酒过为有司所纠”是个被动句,“为……所”解释为“被……”。

译文:后来周因为醉酒的过失被官吏检举,皇帝谅解他的情况,也没有对他贬斥责罚。

六、 固定句式的翻译要准确

古汉语中,有些固定句式,例如“无(有)以”可译为“没有(有)……的办法”;“无(有)所”可译为“没有(有)……的人、物、事”;“所以”可译为“用来……的”或“……的原因”;“无乃(得无)……乎”译为“恐怕……吧”;“然则”译为“既然这样,那么”。如:

试题:(2012年高考天津卷)而先生独能以一刀圭活之,仆所以心折而信以为不朽之人也。

解析:在翻译这个句子时,除了需要把握“活”(使动用法)等关键词外,“所以”(翻译为“……的原因”)也是翻译的重点和得分点。

译文:而唯独一瓢先生能用少许药物救活我,(这)就是我从内心折服而确实认为他是不朽之人的原因。

试题:(2012年高考江西卷)学田所以供祭礼、育人才也,安可鬻?

解析:这个句子中的“所以”与上一例中的“所以”虽都是固定句式,但用法不同。这里的“所以”与《师说》中“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的相同,即为“用来……”。

译文:学田(收益)是用来供给祭祀礼仪、培育人才的,怎么可以卖呢?

(作者系上海市田家炳中学教师)

上一篇:深入了解顾全局,各个击破显奇效 下一篇:异地高考的“三个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