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培养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创新能力

时间:2022-03-08 06:52:19

浅谈如何培养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创新能力

[摘要] 国家的发展需要大批有创新思维及创新能力的新人,创新能力的培养重在创新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主要途径包括:学生初步体验创新的过程,培养学生对新事物的探索精神,教会学生怎样去认识问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进而能解决问题。

[关键词] 创新能力 培养 环境艺术设计

创新能力是一个人所具有的创造新思想、新事物的能力。创新能力包括创新意识、创新个性和创新实践能力几方面。创新性学习课堂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是单一的接受知识,获得知识量的增加,而是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增强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让学生会学并提出问题,独立分析、解决问题。

从高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角度看创新意识的培养,应着力加强学生世界观的培养、塑造新个性。除了加强对学生意志品格的特殊锻炼外,更应解除学生的束缚,让学生放开条条框框的规定,活跃思维,敢于大胆尝试新方法、新模式。对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在加强学校实践技能课的教学同时,家长也应给学生提供一些帮助,使学生得到多元化帮助。

一、精心选编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前提是转变教育观念。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首先,要保护学生的个体独立性,让学生有充分的发挥空间。这种独立性在环境艺术设计教学上的表现为:鼓励学生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将内心的想法表现出来。现代设计讲求以人为本,现代的环境艺术设计教学也应遵从这一理念。以学生为本,营造轻松、和谐的课堂上气氛,用平等态度指导学生的作品。对于学生身上值得发扬的个性东西,要大力肯定并表扬。学习的作品,水平各异,对于个别作品中发映出来的问题,教师要耐心的疏导和帮助从而使学习对自己的创作有积情,树立学习的信心。不能因为学生某方面的能力不足或性格缺陷显示出来的弱点而打击学习的积极性。此做法只会使学生陷入自闭、关闭内心情感,不再表达自己,从而使学生更加失去自己魅力。

传统的教学方式是教师一人站讲台,台下学生棋盘一样地排开,这样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把每个学生都放在了一个孤立的环境中,难免发生有些学生在设计的过程中一条道走到黑的现象。为此,我们把学生的座位作了调整,让学生的课桌呈圆形发散状摆放,教师也加入其中。如此,在某个学生阐述自己设计观点的同时,与其他学生也形成了一个交流环境。大家各抒己见,交流设计感想,如此一来,可扩大学习的思维。从这个调整中,我们发现,学生犯同样错误的机率大大降低。

由此可见,教学内容的设计、教学方法的实施以及对教学结果的评价,都应该围绕着服务于学生的创新意识的培养这一目标。

二、创新型教育应鼓励学生说“不”

环境艺术设计不是单纯的空间设计活动,它与社会学、民俗学、心理学、物理学等学科都密切相关。不同个体对不同设计作品有着不同的理解和看法,即使是对同一作品,评论也不一。对于处于学习阶段的学生来说,对设计作品没有明确把握,单纯地认为,只要被刊登的作品就是能被全盘接受的。殊不知,这样的想法往往会把学生引入一个误区,盲目地模仿,对自己作品意识模糊。因此,环境艺术设计教学应该转变观念,培养学生广泛和浓厚的认知兴趣,使他们有自我的独立见解,能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自我体验、自我调控,鼓励学生对某些作品提出自己见解,更敢于说出“不”,只有敢于对别人的作品说“不”,才能在接受别人作品的同时,发现自己的长处,并把别人的长处发展成自己的知识,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

我们曾经做过这样的尝试:上《人体工程学》这门课时,教师找出一些设计不尽合理的平面图例,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知识,根据自己的理解,找出设计中不合理的地方,并对其进行改正,重新设计。尝试的结果让我们惊讶地发现,这样的教学方法比起之前老师先讲授方式,再让学生自己观察的效果好很多。学习不再被动地接受,而是参与到问题的研究中,身体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提高了学习积极性。

三、创造机会,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

如今的艺术设计课,教学的实际课时非常少,大部分时间由学生自己支配。一方面,学生虽然有学习的欲望,但多数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课余学习的时间几乎被荒废,没学到实际的知识;另一方面,环境艺术设计的理论与实践在教学过程中无法同时进行,也是很多艺术院校都共同面对的实际问题,把课堂上学的理论与施工实践联系起来应用,更是学生感觉最吃力的一项工程。不管教材上的图示表达得有多么清楚,在制图的过程中,学生总是会因为对结构的了解不够清晰而无法下手。笔者曾向刚刚毕业走上工作岗位的学生了解过这方面的情况,结果普遍的现象是,设计图纸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不能满足施工的要求,这就是因为对实际结构不够了解产生的后果。

为了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进行创新实践的学习,在进行《景观小品设计》课程时,我们积极地与多家施工单位联系,而后挑选一家与我们的专题设计性质相近的并且正在施工的工程,让他们有更多的机会跟进装修的整个过程。我们还做了如下工作:

1.带领学生前去参观学习,进行实地教学。鼓励学生能对自己无法理解的结构提出问题,再由教师或者施工人员进行详细讲解。

2.学生分为3到5人一组,根据平面图集体合作,做出平面布置、立面造型、施工方案以及相应的效果图。

3.利用多媒体教室,让学生自己站在讲台上对本组的设计做出详细的讲解,包括甲方对设计的要求,本组设计的风格、理念、色彩搭配、结构处理等各个方面。

4.其他小组同学发表各自对这一组设计的见解,教师以倾听为主,不轻易打断学生的思路。

5.最后,由教师有针对性地做出评判,指出其中合理及不合理的地方,并给出充分理由,以加深学生的印象。

唯有运用这种新型的教学策略和有效的评价模式,然后引导学生灵活地通过不同的途径,突破传统的思维模式,产生大量新颖见解,并认真有效地进行思维成果的总结。同时,运用这种教学方法还能最大限度地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无形中缩短了创新理论与创新实践的差距,让学生在实践中感知新的思维,在创新实践中积累生动的形象,领悟环境艺术设计在实际生活中的独特价值,大大激发了学生主动参与表现生活美和美化生活的学习兴趣。

同志曾经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人才的培养,成为决定一个国家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能力的关键。创造力的培养是一个复杂的话题,教师、家长及全社会都来关注学生们的培养和成长,为他们成为21世纪的创新人才创造条件。

参考文献:

[1]张居生.陶行知的教育思想与实践[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0.

[2]李燕.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刍议[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5,(12).

[3]安江英,田慧云.我国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和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06,(1).

[4]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学习参考资料[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上一篇:论乒乓球运动中的节奏训练 下一篇:我和六(1)班的孩子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