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建筑工程施工混凝土裂缝的成因及控制措施

时间:2022-03-08 03:31:46

浅谈建筑工程施工混凝土裂缝的成因及控制措施

摘要:由于建筑工程的施工中存在很多混凝土裂缝问题,有些裂缝虽然不会造成建筑物的倒塌和破坏构件,但是会影响到建筑物整体的抗压性能、载荷能力和构件的耐用性等,同时,也会影响建筑物的美观性。当在内外因素长期作用下,混凝土裂缝扩展、延伸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导致的钢筋发生锈蚀,使建筑整体的安全使用性能受到严重威胁,因此,展开对混凝土裂隙的成因分析,并提出预防和控制性措施,对于混凝土建筑物的设计、施工都具有实际的工程意义。

关键词:建筑工程;混凝土裂缝;施工;控制对策;

中图分类号:TU76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前言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混凝土结构逐渐成为了土木工程结构建设的主导方向。但是,在自身原因、外部作用等共同作用下常常会混凝土构件中产生不成程度的裂隙,使其在防水、耐用、载荷等方面性能显著降低[1]。,所以,有效控制并处理混凝土裂缝能够确保施工质量。

形成混凝土裂缝的主要原因

2.1主要因素

由于受不同因素所影响,形成裂缝的原因具有复杂性,所以,很难在实体裂缝发生时能够准确判定其发生的根本原因。现阶段,裂缝发生原因能够被广泛认可的观点主要是沉降不均、发生变形和负荷等。沉降不均、变形与混凝土的流态有密切关系,流动性越大,沉降变形的发生率越大。另外,在混凝土硬化过程中,水分发生蒸发现象,违背了混凝土配备模型初衷,也会导致在早期发生干缩裂缝现象。

2.2自身因素

混凝土产生裂缝和水沙细度、矿物成分、水泥用量、体积形状、实际施工设计密切相关。混凝土在配置时,若是水沙颗粒太小,且凝结、水化过程较快,则使其在空气中的干缩空间较大,致使裂缝产生。当水泥用量超过一定程度时,会发生混凝土超限收缩现象。另外,若是混用的水泥品种不同,也因具有不同的收缩率、凝结速度不一致导致混凝土裂缝的发生。同时,混凝土结构设计和裂缝也存在密切联系,若是楼板配置中钢筋太大、含钢率太小,就降低了整体抗裂性,楼板的厚度较小,裂缝有较大发生性[2]。

3.混凝土裂缝控制对策

3.1沉降过程的控制

沉降裂缝指混凝土在搅拌时,沙石颗粒由于受重力所影响发生下沉,但水泥却浮至表面,由于有骨料、钢筋等结构进行阻挡,导致混凝土出现水泥和沙石分开的不良现象。该现象常出现于模板拆卸后的几天,主要是因为使用一个搅拌方法对混凝土进行配置,所以裂缝发生的面积也较广泛,往往是沿着钢筋的纵轴方向发生裂缝。最佳处理方法就是合理控制搅拌混凝土的时间且搅拌充分。在下料时合理布控相关的位置,但布控点不宜设过多。

3.2收缩裂缝的控制

控制收缩裂缝主要是对湿度进行控制,使构件、结构湿度的保持稳定。为防止发生水分过快流失现象,在混凝土的浇注早期,应该通过浇水养护进行水分的保持,为保证水分流失达到最小化,应用塑料薄膜和草垫、草袋等进行覆盖。若是环境难以保持水分,如大风和高温等,就必须结合当地天气情况进行洒水、覆盖等养护,并延长养护时间[3]。因水泥成分、沙石造成收缩裂缝,浇注前,要仔细阅读水泥配备的相关成分表,通过水化试验,控制变量法,调整水灰比和沙粒粗细,以力学进行测试,选择最佳配置。混凝土浇注好后,进行表面抹压,并控制抹压力度。

3.3施工中裂缝的预防

施工中常发生拉裂混凝土现象,因此,在浇筑前要充分湿润模板,拆模时防止产生较大偏动,使拆模过程保持平稳,这些操作必须在平整坚实的平面上进行。对预应力管桩等各种构件,孔中心的管腔应合理预留。建筑块体若需要运输,则要设置垫木加以固定,混凝土的板材要妥善处理。吊装模块,应以配置脚手架固定,为加强固定效果,应配置牵引绳。在易裂边缘合理设暗梁,提高其配筋率,使混凝土具有更大的拉伸极限。

3.4温度因素引起裂缝的防治

混凝土存在热胀冷缩特性。如果混泥土的弹性空间较小,温度发生骤变就十分容易产生裂缝,控制温度的原则就是使构件内外温差保持平衡,阈值控制不能高于21℃。构件在加热养护升温时,要对升温速度进行合理控制,缓慢升高,防止温度应力。不应在温度高、温差大的时候浇注混凝土。搅拌配置混凝土时,对原材料采取喷水降温方法,并搅拌器所在区域,采取遮阳措施。

浇筑前,应根据实际情况先建立一个物理模型,运用数值模拟软件分析、研究可能出现裂缝的区域,并结合实际施工条件采取有效控制措施,减少裂缝的出现;另外,还可以对温度降低时最大的收缩应力进行模拟预测,当混凝土的拉力阈值过大时,结合实际情况,对其进行合理调整,使收缩应力不超过混凝土裂缝强度范围。

浇注中,如果建筑模块的体积较大,浇注时应该采用逐层浇注方法,并合理设置施工缝;若是温差比较大,应该采取各项保湿保温的措施,并进行长期养护。

拆模后,为避免混凝土发生应力松弛,应该及时填土。配置混凝土时应防止水泥过热,要对温度进行控制,可以在浇注时注入冷却水加快热循环,同时为加快热量流失还可采用材料的化学方式—添加减水剂使石块吸热[4]。

3.5处理裂缝的方法

裂缝一经产生,就要及时分析其原因,并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修复、填充裂缝,防止出现更多的连锁反应降低工程质量。处理裂缝常用的是树脂灌注法、附加钢筋法、灌浆法和自闭合法。裂缝中的灌注材料主要是环氧树脂,其机械强度比较高,还可以抵抗混凝土中大部分的化学侵蚀,树脂能够灌进到非常细小的裂缝中。另外,在裂缝处于活动、渗漏、未干透、数量极多的时候,应采用特殊环氧树脂进行处理。体积水坝和混凝较厚的土墙、水工结构岩石上发生的裂缝,应采用硅酸盐水泥砂浆注入进行密闭。以附加钢筋法对裂缝进行修复时,初期应该隔离裂缝,当裂缝贯穿在平面上的90°位置进行钻孔时,把钢筋孔的过程及时注进环氧树脂,让钢筋和裂缝进行胶结、闭合。自封闭法采用氢氧化钙炭化原理,使裂隙处形成存在机械粘连的氢氧化钙、碳酸钙晶体,但主要适用于潮湿环境[5~6]。

结束语

造成混凝土发生裂缝的原因比较复杂,在控制时要根据施工特点,全面考虑可能造成裂缝出现的收缩、温度、沉降、施工等各种因素,因地制宜,提出合理的控制对策,并严格把控工程的设计、施工等环节,就能够有的减少混凝土裂缝的产生、从而提供建筑工程的质量和安全性能。

参考文献

[1]董喜君.混凝土裂缝成因和防治措施问题的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9(27):52-53.

[2]王宏远.浅析混凝土裂缝原因及预防措施[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5(27):33-34.

[3]王晓光.浅析混凝土裂缝原因及处理措施[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10(27):52-53.

[5]王国强.试析建筑工程中混凝土结构裂缝的原因与防治[J].民营科技,2012,11(02):68-69.

[6]陈上明.浅谈混凝土建筑工程裂缝的产生原因及预防[J].科学之友,2012,22(06):49-50.

上一篇:带式输送机传动滚筒的受力变形分析及改进 下一篇:浅谈我国几种坐标系的坐标转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