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正确面对挫折

时间:2022-03-08 02:33:39

【摘 要】现代社会对人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尤其是要求具备一定的独立性,自主性和创造性。我们的教育不能只是传授有限的知识技能,而且还要培养能力,这样才能使受教育者胜任未来的学习,工作和社会生活,对幼儿进行挫折教育,正是适应了时展的要求。本文就如何让孩子正确面对挫折展开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素质;孩子;挫折;研究

现今的孩子生活条件优越,家长们给予他们过多过细的照顾保护,当幼儿面对难题或遭遇失败时,家长大多是包办代替,久而久之,幼儿就会缺乏克服困难的心理体验,形成学习上的依赖性,造成很多幼儿缺乏独立生活能力、吃苦耐劳和向困难挑战精神。拒绝挫折,就等于拒绝成功,如果在幼年时期受到积极的挫折教育,就会理顺受挫折的情绪,给自己开拓出可以容纳自己奋进的心境;如果在幼年时期缺乏积极的挫折教育,长大后一旦遇到高考落榜、招工无名等挫折时,就会爆发“人生危机”。

一、引导幼儿正确面对挫折

幼儿挫折教育首先要破除幼儿学习的依赖性,要让幼儿在各种学习活动中自己感受困难,并为克服困难做出自己的努力。教师在组织幼儿进行各种活动时,尤其是在幼儿面临困难时,应该让他们直观地了解事物发展的过程, 从反复体验中逐步认识到挫折的普遍性和客观性,从而真切地感受到要做任何事情都会遇到困难,成功的喜悦恰恰来自于问题的解决。

二、利用榜样作用教育,增强幼儿的抗挫折能力

幼儿的思维具有直观性,生动活泼的形象往往更容易打动幼儿,因此,要善于利用生活中那些鲜明的事例来教育幼儿,给幼儿树立榜样。当幼儿观看喜欢的动画片时利用动画人物对待挫折的态度引导幼儿正确面对挫折。教师还要及时抓住同伴的良好行为树立榜样,增强幼儿抗挫折能力。另外,父母和老师对待挫折的态度和行为也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的态度和行为。

三、增强孩子战胜挫折的信心

教师要善于发现每个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对幼儿树立可供参考的榜样。他们每个人的闪光点被老师和同伴认可,他们每个的人的缺点在逐步地改正,战胜挫折的自信心就会日益增强。在日常生活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幼儿学习基本生活技能,使幼儿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例如,自己穿衣服、叠被子、洗脸、吃饭、收拾玩具等等。在这些过程中教师要经常用鼓励性的语言去激励幼儿的行动,如“孩子,你叠的衣服真整齐!”这样的话能激励幼儿把自己的事情做得更好。虽然是些琐碎细小的事,但幼儿就是在亲自动手中学会了自理,增强了自信心。

四、科学地调整个体追求目标,帮助幼儿进一步改变受挫意识

幼儿个体素质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不承认这一点,往往会导致挫折的产生。在教育过程中对幼儿的期望值过高,为孩子制定了许多不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和个体条件的目标结果是给孩子们人为地设置了挫折陷阱,使幼儿在压力面前产生强烈的挫败感和抵触情绪。教师必须在幼儿成长的过程中,有的放矢、循序渐进,不断地调整幼儿个体的成长目标。

如果幼儿经常遭受挫折,极不利于幼儿心理的健康发展,也就是说,幼儿在发展过程中,没有挫折不行,挫折过多、过大也不行,教师的作用在于引导幼儿正视挫折,在遭受挫折时不仅能保持心理平衡,而且能够战胜困难,使心理得到健康的发展。幼儿只有不断的得到鼓励,才能在困难面前淡化和改变受挫意识,获得安全感和自信心。教师的鼓励与肯定既能激发幼儿追求自主、自强,使幼儿的受挫意识得以改变,又能提高幼儿继续尝试的勇气和信心。

在开展挫折教育时,教师一定要合理把握幼儿的承受力。不要让幼儿产生恐惧心理,要在一种轻松自然的氛围中逐渐地引导他们正确的认识困难和挫折,鼓励他们通过自身进行尝试,借助同伴给予他们更多的能力、信心,对他们的进步表现要及时表扬,让他们学会宽容、学会合作、学会友爱,以更好地适应新环境。

参考文献:

[1]田海舰;强化教学要求,提高学习效率[J];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0年04期

[2]周志明;试论学习效率及其提高途径[J];江西教育科研;2002年Z1期

上一篇:合作,创造出教学的美好境界 下一篇:影响武术课教学效果因素刍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