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创意产业发展的影响因素与路径分析

时间:2022-03-08 01:44:26

纺织创意产业发展的影响因素与路径分析

摘要:通过对创意产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和路径的研究综述,分析了浙江省纺织创意产业的影响因素,包括纺织创意资本基础因素和纺织创意经营环境因素,提出了浙江省纺织创意产业发展路径,包括依托产业集群发展特色纺织创意产业、树立品牌意识激发全国及省内外市场需求、挖掘信息技术优势构建版权交易平台、因地制宜适时推进纺织创意园区建设、柔性引进高端人才开发本土创意智本。

关键词:纺织 创意产业 影响因素 路径

纺织创意产业是纺织业渗入创意元素而生成的一个新兴产业,是创意产业的一个分支,具有纺织与创意两个产业的特征,是纺织与创意结合的产业。纺织创意产品必须体现创新创意,体现文化、艺术、科技对产品的渗透,具有知识产权,属于纺织产品,主要涉及到面料花样设计、服装设计、家纺产品设计、纺织艺术品、手工艺、纺织业软件与计算机服务等。纺织创意产业发展与创意产业一样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有其自己的发展路径。通过对浙江省纺织创意产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提出了浙江省纺织创意产业发展的路径。

1.创意产业发展的影响因素与路径研究综述

1.1创意产业发展影响因素

Florida(2002)的理论认为,发展创意产业的关键在于城市创意阶层。围绕着创意阶层的发展要素,R.Florida认为“3T”,即创意人才(Talent)、创意技术(Technology)和城市文化包容度(Tolerance)对于城市创意产业的发展至关重要[1]。G.Hearn等人(2004)则从动态的观点出发,认为强有力的知识产权保护机制、富于活力的创意人才群体、宽广的信息交流平台以及完善的风险投资体系是创意产业发展必不可少的几大基本要素[2]。王志成(2007)等认为城市创意经营环境和城市创意资本基础是城市发展创意产业的主要影响因素,而城市创意经营环境由创意氛围、商务环境和知识产权保护等要素构成,城市创意资本基础则由制造业基础、人力资本基础和技术资本基础等要素度量[3]。

林明华,杨永忠(2012)指出影响我国城市创意产业的主要因素包括制度因素、人才储备、城市开放程度、城市基础设施水平[4]。方田红,曾刚(2013)指出大城市内城创意产业集群形成演化的影响因素,在集群萌芽阶段:影响因素有偶然因素、地租因素、地方特质;集群形成阶段:影响因素有区域信息浑浊场、地方品牌的吸引力、价值链驱动;集群发展阶段:影响因素有地租上升、网络协作、外部联系管道[5]。

综合国内外的研究,创意产业的影响因素主要有人力资本的因素、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因素、产业本身的特征因素、产业发展的技术因素、市场需求因素、创新创意氛围的因素、各种政策法规的因素、知识产权保护的因素等。而在创意产业集聚发展方面还包括土地资源、地方特质等因素。

1.2创意产业发展的路径

厉无畏,王慧敏(2006)提出创意产业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路径和对策:构建文化生态,缔造全景产业链;激发消费欲望,培育新型产业群;融入城市发展,提升区域竞争力[6]。邢华(2009) 提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路径:通过挖掘文化内涵引领产业发展、以内容产业为重点带动产业增长、以现代科技为手段提升产业发展水平、以版权贸易为主线整合产业链[7]。周蜀秦,李程骅(2013)指出应将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与城市经济体系的重构、城市文化生态的建设有机结合起来,营造“创意场域”[8]。司晴川(2014)指出文化创意产业在美国发展的路径及经验:自由经济政策支撑文化市场构架、跨国资本运作推动文化企业扩张、高新技术成果引领文化产品升级、创意经济定位缔造文化产业核心[9]。

杨永忠, 黄舒怡, 林明华(2011)提出创意产业集聚区形成的三阶段假说,即单元聚集、界面构建和网络发展。在三阶段演变中,创意产业集聚区的演化程度不断提高,从简单的地理聚集到分工协作,直至新奇系统形成。对北京798创意产业集聚区进行了实证研究,发现798创意产业集聚区在进入第三阶段的低层次网络发展后出现的“自我毁灭”现象,实质是商业繁荣对艺术生产的排挤[10]。杨斌,邓雅芯(2013)提出了文化创意产业园培育路径,包括关键企业模式优化、企业合作模式优化、政府主导模式优化[11]。

于文(2013)指出依靠修改法律来化解创意产业版权危机的硬性方式已经失效,应当着重采用市场化解决路径,积极发展以市场创制为基础的版权集中许可模式与版权公共许可模式[12]。孙玉荣(2014)认为通过法律途径对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知识产权进行保护是所有保护途径中的最佳选择,可综合运用著作权、专利权、商标权、商业秘密权、反不正当竞争等多种保护手段,选择最合适的知识产权保护路径[13]。

对于创意产业发展的路径而言,学者从多个视角进行了研究,从整体视角来看,主要通过以文化为内容、科技为手段、创意为灵魂、版权为载体,在政府宏观指导下,营造创意氛围、激发产业需求、培育创意人才、构建产业园区,在不断的创新中发展。从创意产业集聚区发展视角来看,存在单元聚集、界面构建和网络发展三个阶段,并在第三阶段会出现一种商业对艺术的排挤现象。从知识产权保护的视角来看,存在法律与市场化两种解决路径。

而对于纺织创意产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和路径的研究不多,笔者(2012)通过问卷调研、描述性统计分析、因子分析和专家讨论,认为纺织创意产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分纺织创意资本基础和纺织创意经营环境两个方面,其中纺织创意资本基础方面有6个影响因素,包括纺织业基础、市场需求基础、计算机业基础、纺织创意产业基础、产业资本投入、知识资本;纺织创意经营环境方面有4个影响因素,包括政策法规环境、工作环境、商务环境、知识产权环境[14]。董锡健(2012)认为上海纺织创意产业发展路径实现了三级跳,第一跳完成了从传统纺织厂房向创意产业园区转型,第二跳从传统纺织业态向时尚创意纺织转型,第三跳实现了传统纺织工厂名称更换、企业(园区)形态转制、产业载体市场化运作一体化转型发展[15]。

2.浙江省纺织创意产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

2.1纺织创意资本基础因素

2.1.1纺织业基础分析

纺织业是浙江省支柱产业,有着众多的产业集群,如余杭家纺产业集群、萧山化纤纺织产业集群、宁波市区与奉化的服装产业集群、温州服装产业集群、柯桥纺织产业集群、嵊洲领带产业集群、诸暨大唐袜业产业集群、嘉兴平湖服装产业集群、海宁装饰布产业集群、湖州织里童装产业集群、桐乡濮院秀洲洪合针织产业集群、兰溪棉纺织产业集群等。浙江统计年鉴(2013)显示2012年浙江纺织业与纺织服装服饰业规模以上企业总数计6975家,占全省的19.11%;工业总产值7606.84亿元,占全省的12.87%;出货值2103.43亿元,占全省的19.18%;利税总额595.06亿元,占全省的11.18%。从上述可知浙江纺织业有着厚实的产业基础,企业数量与出货值都占了全省近五分之一,但也发现工业总产值与利税总额占全省比例较低,说明浙江纺织需转型升级,提高产品附加值,从而提高工业总产值和利税总额。

2.1.2纺织创意产业市场需求基础分析

从上述浙江省纺织业基础分析中可以发现,浙江纺织业涉及到各种纺织产业,有从事化纤纺织、棉纺织的,有从事家纺业的、也有从事服装和服饰业的,浙江统计年鉴(2013)显示浙江规模以上从事纺织业的企业数为4621家,从事纺织服装和服饰业的企业数为2354家,这些企业对纺织创意产品的需求应是很大的。另外从全国来看,纺织创意产业市场需求应也较大,从中国统计年鉴(2013)中可知规模以上纺织业企业数有20435家,纺织服装和服饰业企业数有14788家。但调研中发现市场需求尚存在问题:一是由于知识产权保护的缺陷,许多企业还是以仿制、盗版等方法来获取纺织创意产品;二是由于本土的纺织创意产品还不能符合纺织企业的需求,部分需求外流至上海、广州等地;三是由于许多中小型服装、服饰企业多做外贸,以贴牌生产为主,不需要自己设计,没有对外部的纺织创意产品需求。四是一些品牌大中企业,有自己的设计团队,也不需要外部的纺织创意产品;五是一部分纺织企业对纺织创意产品的需求尚不够强烈,需要激发。

2.1.3计算机业及相关产业基础分析

根据纺织创意产业的特征,纺织创意产业的发展离不开计算机业及相关产业的支撑,尤其是信息技术与服务、科学研究与服务和文化产业。浙江统计年鉴(2013)显示2012年浙江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法人单位数13814个、生产总值918.63亿元;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法人单位数22771个、生产总值345.16亿元;文化、体育和娱乐业法人单位数13077个、生产总值254.15亿元;以2004年为基数100,以上三个产业增加值指数分别为336.8、295.4、382.2。从中国统计年鉴(2013)中可知以上三个产业法人单位数分别位列全国第4、5、4位。可见浙江省在信息技术与服务、科学研究与服务和文化产业上均有厚实的基础,对纺织创意产业的发展能给予有力的支持。

2.1.4纺织创意产业基础与资本投入分析

2008年以来,创意产业在浙江省得到快速发展,纺织创意产业更是如此。绍兴纺织创意产业基地已建成县科创大厦、县创意大厦、F5创意园,共计9万多平方米,基地集聚了纺织花型、服装、家纺等创意企业百余家。杭州余杭的中国品牌布艺总部基地,建设投资一期2.5亿元,二期7.5亿元,目前已入驻纺织创意类企业30余家,包括设计型、设计生产服务一体化型和高校师生创业型企业等。平湖服装文化创意园,充分整合政企校会和市场等资源,搭建了一个支撑服装企业的公共服务平台,提品设计、技术创新、品牌营销、电子商务等服务,首期建设3600多平方米。桐乡濮院320创意广场,主要招收服装设计、信息化软件开发、品牌策划、知识产权服务、技术创新等企业入驻,首期建设5000平方米。还有杭州的116时尚设计创意园等。除了这些专业从事纺织创意产业的园区以外,在综合性创意产业园区中也集聚着一批纺织创意企业,如下沙大学科技园,宁波和丰创意产业园区、温州的浙江创意园等。再在创意产业园区以外,也存在着大量的纺织创意企业;在一些纺织服装企业中存在着大量的纺织创意设计团队,可见浙江省的纺织创意产业已有一定基础和资本投入。

2.1.5纺织创意产业知识资本分析

中国统计年鉴(2013)显示浙江省R&D人员全时当量228618人年,占全国10.18%,列全国第三;R&D经费5886071万元,占全国8.17%,列全国第四;R&D项目数35582项,占全国12.38%,列全国第三;专利申请数68003件,占全国13.88%,列全国第三;有效发明专利数20553件,占全国7.41%,列全国第三;可见浙江省知识资本方面有雄厚的基础。还有许多高校提供纺织创意产业知识资本,省内如浙江大学、中国美术学院、浙江理工大学、浙江科技学院、浙江工业大学、浙江纺织服装学院、宁波大学、绍兴文理学院、嘉兴学院等,省外有东华大学、西安工程大学、北京服装学院等,这些学校师生到浙江各纺织创意园区建立纺织创意实践基地、创业基地,开展纺织创意培训、设计、展览和比赛等活动,有力支持了各地纺织创意产业的发展。调研中也发现浙江各地纺织创意智力资本还是有一定的差异,相对集中于杭州,而其他城市由于创意氛围文化环境等原因,难以留住高端纺织创意人才。

2.2浙江省纺织创意经营环境因素

2.2.1纺织创意政策环境分析

浙江省及各地政府对纺织创意产业的发展非常重视,出台了许多政策来支持纺织创意产业的发展。绍兴县于2008年就全面启动绍兴纺织创意产业基地建设,2010年《关于加快发展纺织创意产业的若干意见》,2013年绍兴县《加快经济转型升级的若干政策意见》都指出要加快发展纺织工业创意设计产业,扶持中国轻纺城创意园开发建设。杭州2008年召开打造“全国文化创意产业中心”动员部署大会,2010年《关于促进工业设计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了未来五年工业设计发展目标,重点支持丝绸制品和女装工业设计项目。宁波2009年《关于加快宁波市工业设计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2012年了《宁波市工业设计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办法》,服装设计是重点扶持的工业设计项目。嘉兴《2012年生产业工作要点》中指出重点围绕纺织、服装、皮革等优势产业,加快规划建设一批特色工业设计基地。温州2009年就了《温州市自主创新能力提升行动计划(2009-2011年)》,2012年了《温州市级特色工业设计基地认定管理办法》,2013年《温州市服务业发展行动计划》,均提到要依托现有产业发展基础,重点发展与传统产业转型密切相关的工业设计创意产业,如纺织服装创意设计。

2.1.2纺织创意工作和商务环境分析

中国统计年鉴(2013)显示浙江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情况如下:人均公园绿地达到12.47平方米,全国第九;用水普及率达到99.88%,全国第六;每万人拥有公共车辆13.96标台,全国第五;人均拥有道路面积17.88平方米,全国第五;用气普及率99.49%,全国第五;每万人拥有公厕4.18座,全国第五;可见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具有较高水平。在文化设施及服务方面:有线广播电视用户数占家庭总户数的比重为83.89%,全国第四;人均拥有公共图书馆藏量0.98册,全国第四;每万人拥有公共图书馆建筑面积125.72平方米,全国第四;参加图书馆讲座人次55.49万人次,全国第二;参观图书馆展览人次290.47万人次,全国第二;参加图书馆培训人次11.19万人次,全国第七;博物馆个数166个,全国第五,博物馆从业人员3624人,全国第六;博物馆文物藏品967070件,全国第九;参观人次3122万人次,全国第七;艺术表演场馆机构数271个,全国第一;观众人次1351万人次;可见在文化设施及服务方面也具有较高水平,有较好的文化创意交流环境。在网络通讯和物流服务方面:互联网宽带接入端口数2250.4万个,全国第三;域名数343万个,全国第一;互联网普及率59%,全国第五;电话(包括移动电话)普及率152.40(部/百人),全国第三;快递业务量81986.8万件,全国第二。可见在网络通讯和物流服务方面也具有较高水平。

2.1.3纺织创意法规和知识产权保护环境分析

浙江统计年鉴(2013)显示有律师事务所1021个,占全国5.27%;律师工作人员15698人,占全国6.76%;聘常年律师顾问单位63978处,占全国14.28%;公证处92个,占全国3.06%;公证人员1186人,占全国4.47%;国内公证494958件,占全国4.42%。从上数据可知浙江除聘常年律师单位数外没有明显优势。在纺织创意产业知识产权保护方面,虽然各地都下功夫进行了整治,但还是存在困难。多地实施了版权登记制度,但盗版事件仍有发生;专利申请由于纺织品流行趋势变化太快,失去其保护效力;许多企业不愿展示其作品。

3.浙江省纺织创意产业发展的路径分析

3.1依托产业集群发展特色纺织创意产业

如前所述浙江拥有许多纺织产业集群,有的是织布印花的、有的是制作服装的、有的是生产家纺的、也有的是做服饰的,各有其特色,产品的设计开发、生产制造和品牌营销各有其特点,因此浙江各地应依托自己纺织产业集群的特征,走发展特色纺织创意产业之路,发挥长处、做出亮点。

3.2树立品牌意识激发全国及省内外市场需求

对纺织创意产品的市场需求关系到纺织创意产业的命运,缺少市场需求,纺织创意产业就不能持续发展。从浙江省纺织业基础来看,对纺织创意产品的需求应是很大的,但由于如前述诸多因素导致需求不旺,其中关键因素之一是许多企业缺乏品牌意识,为别人加工做贴牌,不需要自己的创意产品,也就缺少了对创意市场的需求,因此首先需要树立品牌意识,激发省内纺织企业的市场需求,这个市场潜力应是巨大的。另外也需要把市场扩展到省外和国外去,树立纺织创意设计品牌,打出杭州女装、宁波男装、绍兴印花、余杭家纺、嵊州领带等设计品牌,激发省外和国外纺织创意产品市场。

3.3挖掘信息技术优势构建版权交易平台

基于法规、制度的知识产权保护失败,以及纺织创意作品知识产权极强的时效性、易盗版性,采用市场机制破解这个难题不失为一种好的路径。浙江有较强的信息技术优势、电子商务发展快速,因此可以运用信息技术构建纺织创意作品数据库与交易平台,进行集中交易。单位或个人向交易平台支付一定会员费,便可下载纺织创意作品使用;作者完成作品后可以提交交易平台,经审核后,并可获得一定稿费,知识产权转交由交易平台负责保护。由于纺织创意作品更新换代的快速和多样性,以及下载者自身的利益,因此也不必过分理会下载者的拷贝行为。

3.4因地制宜适时推进纺织创意园区建设

创意产业园区建设已有好几个年头,有的持续发展,有的改头换面,也有的已人去楼空,纺织创意园区也不例外,自有其发展规律,如前述“单元聚集、界面构建和网络发展”,“开始是艺术,结束是商业”等。从对浙江省的调研来看,有的地方成立了纺织创意园区,规模有大有小、产业有专门的也有综合性的;有的地方并没有专门的纺织创意园区,只是综合性的创意园区中有些纺织创意企业入驻,但园区外也存在着许多纺织创意企业。创意产业园区建设对本地创意产业发展有一定推动性,可以扶持一部分小微创意企业的成长,也可营造一种创新创意氛围,因此各地可因地制宜,在纺织创意产业发展的不同阶段,依据其阶段特征,适时推进纺织创意园区的建设。

3.5柔性引进高端人才开发本土创意智本

高端人才需要高端的环境和成本,地方城市往往是缺少的,刚性引进花了许多成本但效益甚微,因此可以采用柔性引进的方式引进高端人才,既满足了地方城市的需要,又方便了高端人才。另外应加强开发本土纺织创意智本,制定纺织创意人才发展规划,从本土纺织企业中选拨培育人才,运用柔性引进的高端人才和国内外、省内外纺织创意教学资源,大力培养纺织创意人才,择优培育本土高端人才。

参考文献

[1] Florida R. (2002). The rise of creative class. New York: Basic books.

[2] Hearn G, Cunningham S, Ordonez D. (2004). Commercialization of knowledge in universities: The case of the creative industries. Prometheus, 22(2): 189-200.

[3] 王志成,谢佩洪,陈继祥.(2007). 城市发展创意产业的影响因素分析及实证研究,中国工业经济, (8):49-57.

[4] 林明华,杨永忠.中国创意产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及策略研究[J].华东经济管理,2012(8):19-23.

[5] 方田红,曾刚. 大城市内城创意产业集群形成演化的影响因素分析.华东理工大学学报,2013(5):39-45.

[6] 厉无畏,王慧敏.创意产业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J].中国工业经济,2006(11):5-13.

[7] 邢华. 文化创意产业价值链整合及其发展路径探析[J].经济管理,2009(2):37-41.

[8] 周蜀秦,李程骅. 文化创意产业促进城市转型的机制与战略路径[J], 江海学刊2013(6):84-90.

[9] 司晴川. 文化创意产业在美国发展的路径及经验[J].学习月刊, 2014(4): 30-31.

[10] 杨永忠, 黄舒怡, 林明华.创意产业集聚区的形成路径与演化机理[J].中国工业经济,2011(8):128-138.

[11] 杨斌,邓雅芯. 基于知识转移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培育路径研究[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12):166-170.

[12] 于文.创惹产业发展中的版困境解决路径[J].出版发行研究,2013(12):70-73.

[13] 孙玉荣.大数据时代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知识产权保护的路径选择[J]. 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4(4): 54-59.

[14] 董德民. 纺织创意产业影响因素实证分析[J].纺织学报,2012(12):89-94.

[15] 董锡健. 上海纺织创意产业优化升级实现三级跳.[J].上海企业,2012(3):32-34.

上一篇:论农业科研项目经费管理与信息化建设实践 下一篇:星眸女孩 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