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地蒲公英栽培技术

时间:2022-03-07 11:08:06

保护地蒲公英栽培技术

摘要:蒲公英是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蒲公英别名又叫婆婆丁、蒲公草、蒲公丁、黄花苗、黄花地丁、黄花郎、黄花三七等。蒲公英不但可食用,而且可全草入药,有清热解毒、消痛散结之功效,开发前景十分广阔。目前双阳区的蒲公英生产已经初具规模,这一产业已经成为活跃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一条新路。笔者根据近几年的生产实践,撰写了保护地蒲公英栽培技术。

关键词:蒲公英;山野菜;保护地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S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0)-11-0105-1

蒲公英是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蒲公英别名又叫婆婆丁、蒲公草、蒲公丁、黄花苗、黄花地丁、黄花郎、黄花三七等。蒲公英具有很高的营养和医疗保健价值,是名副其实的药食兼用的植物。

蒲公英适应性强,对病虫害有较强的抗御能力,在人工栽培条件下也不使用农药,是生产绿色食品的理想种类。

近几年,为满足消费者追求食品多样化、保健性和新鲜感的需求,双阳区建立了以专业合作社为龙头的蒲公英生产基地,专门从事保护地蒲公英的生产和销售。目前双阳区的蒲公英生产已经初具规模,这一产业已经成为活跃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一条新路。

双阳区保护地蒲公英栽培主要采取以下措施:

1 种子准备

蒲公英二年生植株方可开花、结实,初夏为开花结籽期,每株开花数随生长年限而增多,有的单株开花数达20个以上,优良品种单株开花数量可高达100多个,开花后经13-15天种子即成熟。花盘外壳由绿变为黄绿,种子由乳白色变成褐色,表明种子成熟,此时即可采收,切不要等到花盘开裂时再采收,否则种子易飞散失落损失较大。一般每个头状花序种子数都在100粒以上。大叶型蒲公英种子千粒重为2g左右,小叶型蒲公英种子千粒重为0.8-1.2g左右。

当地一般在5月下旬至6月下旬采集野生的蒲公英种子,采种时选择叶片肥大、汁多色绿、锯齿较深、根茎粗壮的蒲公英作为采种株。蒲公英花托由绿变黄,每天上午8-9时,在路旁或山坡蒲公英生长比较集中的地方进行采种,采种时将花托变黄的花序剪下,放室内后熟2天,待花序全部散开,再阴干1-2天至种子半干时,用手搓掉寇毛,晒干后即可留做种子。一般100m2准备种子0.5kg左右。

2 整地施肥

6月下旬,前茬收获后,结合整地,亩施优质腐熟农家肥1500-2000kg,均匀地撒到田面上,深翻地20-25cm,整平耙细,做成南北走向的小低畦,畦宽1.2-1.5m,畦埂高5cm,畦面南高北低,以利于光照和浇水。

3 播种

成熟的蒲公英种子没有休眠期,从初春到盛夏都可进行播种。

双阳区一般在7月中旬播种,播种量5g/m2,播种一定要匀。播种时,捏起少量种子向空中高抛,使其自然飘落均匀着于畦面。播种完毕后进行浇水,浇水采取喷雾器喷淋的办法,喷雾器喷头向上,呈牛毛细雨状均匀下落。浇水时要往返喷洒,注意畦面不要出现积水,避免种子在地表不固定而漂移。浇水三天后畦面撒过筛细土0.3cm厚,再喷洒少量清水。出苗前要保持土壤湿润,不能浇大水。

4 田间管理

4.1 疏苗、定苗

播种后10-15天左右出苗,出苗10天左右幼苗长到2-3片叶,结合中耕除草进行疏苗,出苗20天后定苗,株距3-5cm,保苗700-1000株/m2。

4.2 除草

苗期要及时进行除草,蒲公英除草一般采取人工拔草,可随疏苗、定苗一同进行。

4.3 促根

9月下旬,当蒲公英长到10-15cm,将蒲公英上部叶片割下,收割时,沿地表2cm处平行收割,保留地下根部,促进根系发育。

4.4 冬季保温

秋末冬初,浇一次透水,然后在畦面覆盖一层2cm厚的腐熟鹿粪,不用采取保温措施,自然温度,控制其生长。

在上市前35天左右,做好大棚、温室保温,温度控制在10-25℃。如果温度达不到要求,可适当进行加温。开始时温度要低,以后温度逐渐提高到正常温度。

5 采收

当叶片达10-15cm时,即可进行采收。采收方法:可整株连根拔起,或用刀铲从基部贴着地面割下来。采摘后用清水洗净食用,或捆把上市销售。

作者简介:马研(1965-),女,长春市双阳区奢岭街道办事处农业站农艺师,研究方向:农业技术推广。

上一篇:冲施晶在日光温室蔬菜上的应用效果研究 下一篇:人参农田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