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组织结构进化的影响因素分析

时间:2022-03-07 07:42:53

企业组织结构进化的影响因素分析

摘要:企业组织结构进化经历了职能制、事业部制、矩阵制到网络结构的进化历程。文章从技术变革、制度环境和企业自身特征(企业生命周期和企业战略、企业知识和技术水平、企业规模和范围)三个方面来分析企业组织结构进化的影响因素。企业组织结构进化是内力和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关键词:组织结构进化;技术变革;制度环境;企业特征

20世纪80年代以来,企业的总体环境呈现知识化、信息化、网络化、全球化的趋势,环境的变化也使企业的组织结构形式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一是钱德勒所推崇的、具有层级制本质特征的M型组织(大型企业的典型组织形式)的内部结构正在发生变化,呈现出扁平化、柔性化、网络化趋势;二是由企业间合作而形成的网络组织,在经济活动中开始发挥重要作用,并逐渐成为主导的组织结构形式。究竟是哪些因素影响了企业组织结构的进化?新型组织结构形式产生的根源是什么?本文拟从技术变革、制度环境与企业自身特征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 文献综述

企业组织结构的进化问题引起了国内外学术界的共同关注,成为组织理论和企业管理研究的热点之一。

从国外研究来看,早期的学者侧重于从单一学科视角研究企业组织结构进化的影响因素(Kim & Utterback,1983;Jensen & Meckling,1990;Achrol,1991;Simon,1993),提出了组织结构进化与战略、环境等因素有关。随着企业和环境的日趋复杂,越来越多的学者倾向于跨学科研究,把组织理论、复杂性学说、组织生态学、进化经济学等用来分析和解释企业组织结构的进化(Moore,1993;Dobrev,et al.,2002;Massini,et al.,2002;Zaharov,2010),认为企业组织结构的进化受到内部和外部诸多因素的影响,是各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从国内来看,一部分学者也接受了跨学科研究思路,从复杂性视角分析了企业组织结构的进化历程(戴丽萍和何庆明,2004),提出了将企业组织变革为复杂适应系统的设想(刘洪,2004),认为战略选择、组织结构和制度都是组织设计中需要重点考虑的变量(罗珉,2008),未来的企业组织结构设计应着眼于整个网络组织,而不只是着眼于单体企业(高燕翔,2007)。

本文基于上述研究,进一步将影响企业组织结构进化的因素分为三种:技术变革、制度环境和企业自身特征,认为企业组织结构进化是这些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二、 技术变革

技术变革是企业组织结构进化的外在动力。从世界经济史可以发现,四次重大的技术变革都使企业的经营环境发生重大变化,进而带来企业组织结构的相应调整和变革。

第一次技术革命开始于18世纪80年代。蒸汽机的发明解决了生产经营中的动力问题,引起了纺织、印染、冶金、采矿的迅猛发展,推动了工业部门的机械化,机器制造业、钢铁工业和交通运输业蓬勃而起。这次技术革命使企业由家庭作坊时代进入了工厂制造时代,大规模流水线生产开始盛行。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和分工细化,企业主已不可能承担全部管理职责,不得不设置职能部门,借助于专业人士的力量从事职能管理;同时,由于产品比较单一,层级简单,外部环境对企业组织结构的灵活性要求较低,因此,职能制结构成为企业的最佳选择。职能制组织结构的特点是权力集中,效率高。高层负责制定计划和决策,基层负责执行,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减少组织成本。

第二次技术革命开始于19世纪70年代。发电机、照明和电话电报的发明,改善了企业的生产经营环境,大大降低了企业的信息传输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企业开始跨地区、跨行业大规模扩张。这时职能制结构横向协调差、适应性差的缺点显露出来,事业部制和矩阵制结构应运而生。事业部制适用于规模大、业务繁多、技术复杂的大中型企业。这种结构既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又具有良好的适应性。但事业部制存在内部交易成本高、容易失控等弊端。矩阵结构既有按职能划分的垂直领导系统,又有按业务划分的横向领导系统,较好地解决了事业部制的弊端,但存在管理成本高、技术复杂等弊端,适用对象具有一定的条件。

第三次技术革命也被称作信息技术革命,开始于20世纪50年代,其主要标志是微电子技术的开发与应用。微电子技术和互联网的发展加快了信息传播的速度,降低了信息搜集、传播、贮存和处理的成本,极大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使企业由传统的层级制结构向扁平式结构发展成为可能。同时,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也改变了人们的观念。在平等、共享、开放成为共识的条件下,人们期待打破传统的建立在等级制基础上的自上而下发号施令的官僚层级结构,代之以更为开明和强调合作与共赢的新型结构,于是网络结构应运而生。

始于20世纪末21世纪初的第四次技术革命,以新材料、新能源和生物科技为标志。这类企业科技含量较高,员工的知识水平也较高,其典型特点是与高校和科研机构合作,搭建知识交流和共享的平台。与此同时,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经历了高速发展,全球化和网络化使地球成为了地球村,网络结构进一步深化,出现了虚拟企业、战略联盟、无边界组织等新的网络企业组织形式。

三、 制度及其影响

企业所处的制度环境深刻影响着企业组织结构的进化。Scott(2001)对制度的定义是:制度由文化-认知、准则和管制要素以及相关的活动与资源构成,它为社会生活提供稳定性和意义。按照这一定义,制度包含三个层面:最表层的是管制要素,其次是准则要素,最深层次的是文化-认知要素。

管制要素影响着企业组织结构的进化。常见的管制要素有法律法规、税收、补贴以及各种形式的社会福利等。其中法律法规的制定对企业组织结构进化的影响最显著。美国1950年通过的《塞勒-凯弗维尔法》,限制企业兼并扩张,盲目追求市场份额,以防止产生行业垄断。这一法案的出台使业务单一的大企业转而走多元化道路。多元化战略进一步影响了企业的组织结构,使企业趋向于采取事业部制和矩阵制结构。我国在改革开放后,通过颁布一系列政策和法律法规,走上了市场化道路。随着企业自的扩大和国家对企业的改制、重组,企业有了组织结构调整和选择权,一些企业根据自身发展的需要,借鉴和模仿了国外流行的事业部制和矩阵制结构。

制度的第二个层次是准则层面的要素,主要包括行业规则和专业人士的力量。DiMaggio和Powell(1983)指出,科层化的主要影响力量是国家和专业人士,专业人士的力量不可忽视,他们已成为20世纪后半叶最强大的制度化推动者。由许多专业人士和公司管理层组成的行业协会等组织,对企业发挥着日益显著的影响。这些组织制定的准则或达成的共识,虽然不具有国家强制力,但在行业中具有权威性,会引得行业内的企业争相效仿。

制度的最深层次的要素是文化―认知要素,包含共同信念和社会共识等。文化认知要素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到企业组织结构的进化。西方国家崇尚个人自由和平等,企业比较容易接受分权的组织结构,分权的事业部制和矩阵制效率会更高,网络组织也容易实行;在等级观念比较严重的国家,人们习惯于唯命是从,集权化管理有时效率更高。不同国家和企业的文化差异往往导致企业集权程度和领导者风格的迥然不同,从而影响到企业的组织结构。

四、 企业自身特征

技术变革和制度环境是企业组织结构进化的外部动力,企业自身特征是企业组织结构进化的内部动力。企业特征主要包括企业生命周期和企业战略、企业知识和技术水平、企业规模和范围等。

很多学者在划分企业生命周期时,遵循了从出生到成长、成熟再到衰退这样一个生命运动轨迹,将企业生命周期划分为四个阶段: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每一个阶段,企业的目标和战略不同,企业的组织结构选择也会有所不同。初创期的企业,企业的目标首先是求生存,企业资源有限,只能集中于某一细分市场寻求差异化竞争,这一阶段企业的正规化程度低,决策集中,重视对顾客需求的快速反应,组织结构是一种扁平式的简单结构,通常只有两三个纵向层次,员工队伍松散,创业者大权独揽。成长期的企业追求快速发展,通常会采取兼并扩张的战略。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低度正规化和高度集权的简单结构会导致高层管理者的信息超载,使决策过程变得缓慢,决策质量降低。这时,直线职能制结构会取代非正式的简单结构。在成熟期,企业规模扩张导致的管理协调成本迅速增加,横向协调差的直线职能制结构已不能适应企业的发展,以分权为特征的事业部制和矩阵制结构更能够适应企业发展的要求,有利于调动下属机构和员工的积极性,发挥创造性,因而被许多企业所接受。进入衰退期的企业,由于体制僵硬,文化趋于保守,往往会降低企业活力,导致各种危机。此时企业会寻求新一轮的组织结构创新。组织变革的重点在于组织结构的扁平化和柔性化,减少管理层次,提高灵活性,使组织面对市场具有更强的竞争力。因此,网络组织流行。

不过,企业生命周期和企业战略对企业组织结构的影响只是组织结构进化的必要条件之一,组织结构的进化还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如企业的知识和技术水平等。Jensen和Meckling(1995)曾经研究了专用知识(Specific Know-ledge)、通用知识(General Knowledge)与组织结构之间的关系,认为专用知识的转化成本的存在会导致决策分权,而决策分权会导致权利的配置和控制问题。解决这一问题可以借助市场手段,即将可转让的决策权出让给个人。但企业决策权是不可转让的,只能通过创造一个控制系统在人之间分配决策权,并提供绩效测量、评估以及奖惩机制。这个控制系统就是企业的组织结构。因此,企业组织结构的变化是与知识和决策权在组织成员间的分配有关的。传统的纺织、机械等制造行业,由于其技术含量较低,对普通员工的知识和技术水平要求比较低,企业的决策权主要集中于企业高层管理者,因此这类企业倾向于采取直线职能制结构。新兴的高技术企业,如互联网企业、生物科技企业、新能源企业等,知识和技术水平比较高,员工的素质也比较高,扁平化的、开放的网络结构更适合这类企业的发展。

企业组织结构的进化还受到企业规模和范围的影响。一般来说,规模小、产品或服务种类单一的企业,比较适合职能制结构。这类企业的决策权通常集中于高层管理者,基层员工只负责执行,能够保证决策和执行的高效率。规模大、产品或服务种类多样化的大型企业比较适合采用事业部制或矩阵制结构。这是由于随着企业规模和范围的扩大,组织活动越来越分散化和多样化,管理者超过了控制极限,企业的决策效率和质量会降低,影响企业效益,而分权的事业部制或矩阵制能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不过,随着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发展,经济的全球化和一体化趋势加强,企业的生产经营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一方面,企业的生产经营边界发生了变化,企业趋向于无边界组织,看似规模很小的企业,其边界却延伸很广;另一方面,企业员工的素质不断提高,工作诉求发生了很大变化,员工更加注重创造性的发挥和个人价值的实现。在这种背景下,松散的网络结构更能满足员工个人发展和企业发展的需要。

五、 结束语

企业组织结构的进化是技术变革、制度环境和企业自身特征共同作用的结果。技术变革和制度环境是企业组织结构进化的外在动力,企业自身特征是企业组织结构进化的内部动力。外部环境与企业是一种输入输出的关系,环境的变化输入到企业内部,通过对企业自身特征的影响,引起企业组织结构变革,同时企业组织结构变革也会传导到企业环境,加剧环境的复杂性。这一过程可以用图1表示。

随着全球化和网络经济的发展,技术、制度等环境因素与企业自身特征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速度和程度日益加强,企业的边界越来越模糊,企业组织结构的进化也越来越具有复杂性特征。本文的研究仅限于描述性分析,未来对企业组织结构进化的进一步研究需要运用组织生态学和复杂性理论,并借鉴进化经济学和系统动力学的方法,进行建模和仿真研究。

参考文献:

1. Achrol, R.S. Evolution of the Marketing Organization: New Forms for Turbulent Environments.Journal of Marketing,1991,l55(4):77-93.

2. Dobrev, S.D & Kim, Tai-Young & Carroll, G.R. The Evolution of Organizational Niches: U.S. Automobile Manufacturers, 1885-1981. 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2002,l47(2):233-264.

3. DiMaggio, Paul & Walter Powell. Institutional Isomorphism. 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 1983,(48):147-60.

4. Simon, H.A. Strategy and Organizational Evolution.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Vol14, Issue S2,1993:131-142.

5. Jensen, M.C. & Meckling, W.H. Specific and General Knowledge and Organizational Structure.Journal of Applied Corporate Finance,1995,l8(2).

6. Kim, L. & Utterback, J M. The Evolution of Organizational Structure and Technology in a Developing Country. Management Science,1983,(29):1185-1197.

7. Massini, S. & Lewin, A.Y. & Tsuyoshi Numagamic & Pettigrewd, A.M. The evolution of organizational routines among large Western and Japanese firms.Research Policy,2002,(31):1333- 1348.

8. Zaharov, R. Organizational Structure Evaluation Mechanisms Based on Classification Features.The 10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Reliability and Statistics in Transportation and Communication,2010:317-326.

9. 戴丽萍,何庆明.企业组织结构演变研究.经济问题探索,2004,(9):34-36.

10. 高燕翔.企业组织结构的演化研究――基于交易费用经济学的分析.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7,(3):68-72.

11. 刘洪.组织结构变革的复杂适应系统观.南开管理评论,2004,(7):51-56.

12. 罗珉.组织设计:战略选择、组织结构与制度.当代经济管理,2008,(5):1-8.

13. 郝丽风,李晓庆.复杂喻及其在组织研究中的应用.复杂系统与复杂性科学,2011,(4).

14. 吕鸿江,程明,刘洪.知识经济时代知识与权力的匹配对组织的影响.中国工业经济,2008,(3).

15. 刘洪.论组织内外部复杂性的变化特点与管理挑战.管理学报,2009,(5).

16. 朱方伟,宋琳.项目驱动型企业的组织管理环境构建研究.管理学报,2012,(5).

17. 王玉峰.复杂适应组织的变革:基于复杂性环境观的考察.经济学家,2009,(6).

18. 吕鸿江,刘洪,程明.组织适应性形成的驱动因素及其作用机制研究.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7,(12).

19. 侯慧,刘洪.网络组织中企业的环境适应性分析.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8,(1).

20. 黄恒振,杨博文.技术与组织变迁――基于复杂适应系统理论的研究.科学学研究,2008,(S2).

作者简介:刘汉民,暨南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天津大学管理学博士后;崔娜,暨南大学管理学院硕士生。

收稿日期:2013-04-27。

上一篇:浅谈民营企业开展企业社会工作的意义 下一篇:上市银行贷款减值准备与资本充足率的实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