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课堂效率 加强素质教育

时间:2022-03-07 07:36:13

提高课堂效率 加强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相对于应试教育而言就是要学生提高自身素质全面发展自身能力。要全面发展就要给学生自由的空间,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而要给学生充分自由的空间就必须减少课业负担,努力做到不占用学生的课余时间,这样就需要教师充分挖掘课内潜力,向45分钟要效益,把45分钟课堂作为主阵地,在三尺讲台尽情发挥,把45分钟有限放大,在45分钟内解决问题。这样45分钟课堂就成了我们研究的对象,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效率就成了我们思考的内容。高效率的课堂要求我们既要有教学目标,又能根据课堂实际进行教学;教师要优化课堂时间,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自主探究的学习氛围中有所提高;教师讲解问题不在多少而在精要,组织讨论不在花哨而在实用,合作互动不能天南海北而要联系教材。那么怎样提高课堂效率呢?

一、功夫在课外,认真学习教育理论。教育理论是基础,在它的指导下我们才能知道高效率的课堂是以学生学到什么为标准而不是看教师讲了多少,讲得多么精彩。学习教育理论后,我们才能高屋建瓴、站到一定的高度指导自己的课堂,知道自己在课堂中的角色地位。只有在教育理论的指导下我们才能把注意力放到学生身上,根据不同情况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使用不同的教学手段。

二、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建立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是提高课堂效率的基础。“亲其师而信其道”,我们应强化师爱作用,把微笑带进课堂,把激励带进课堂,把竞争带进课堂,把信任的目光投向每一位学生,把尊重的话语送给每位学生,把和蔼的微笑洒向全体学生,用热爱与尊重学生的行为,去赢得学生对教师的信任,创造一种相互尊重、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这种良好的师生关系能使师生亲密合作,成为调动师生双方积极性的内驱力,它驱动教师满腔热忱、专心致志、千方百计把学生教好,而学生乐于接受教师的影响,对教师的课程产生兴趣和爱好,完全消除了恐惧、焦虑等心理负担,轻松愉快地参与学习,实现教与学的情感交流,塑造学生完美的心灵和健全的人格。

三、钻研教材,研究学生。教材是教师传播知识,培养学生能力的重要依据,教师只有认真钻研教材,吃透教材,才能领会教材意图,对学生进行传授和教育。由于年龄,身份不同,学生对老师的信任多少都会保持一点距离。学生与老师在思想上也存在一定的差距。学生所想的、所要的老师并不一定很清楚,特别是一些内向的、胆小的,他们既不敢接近老师,也很少与同学交流。老师如不主动找他们交谈,一个学期甚至读完高中都不会问老师一个问题。教学中,如果存在“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现象,是很难提高课堂效率的。深入学生群体,听取学生心声不仅能与学生建立友好关系,更有利于找出教学中存在的不足。这对于提高课堂效率是很有价值的。

四、制定准确的教学目标。所谓目标准确就是指制定的教学目标既要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又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既不是低标准的又不是高不可攀的。一节课的教学目标是根据教学课程的总体目标和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而确定的,教学目标是设计教学过程的依据,是课堂教学的总的指导思想,是上课的出发点,也是进行课堂教学的最终归宿。如何制定出一个具体明确又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呢?首先要认真钻研教材,结合教学课程目标和教学内容,制定出本节课的教学计划:要使学生掌握哪些知识、形成什么样的技能技巧、达到什么样的熟练程度、会用哪些方法解题等,这就是双基目标。其次是考虑通过这些知识的教学,应该培养学生哪些思维能力,这是思维能力的目标。再次是想一想通过这些知识的教学,对学生进行哪些思想教育,培养哪些良好的道德品质,这是渗透思想教育的要求。最后是考虑哪些地方可以对学生进行创新教育,怎样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这是创新教育的要求,这也是课堂教学最重要的目标。

五、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应尽量让学生独立观察,尽量让学生独立思考,尽量让学生动手操作,尽量让学生口头表达,尽量让学生发现问题、质疑问题,尽量引导学生标新立异。教学中,我们以教材为主,实实在在地让学生读读、想想、听听、问问、议议、讲讲、做做、写写,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各种学习活动,主动地获取知识,创造性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要把学生的“主体”和教师的“主导”充分结合起来。课堂教学的关键是搞好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学和自学基础上的讲解,应特别强调学生的自主创新性学习。在教学双边活动过程中,通过教师指导,转化成学生自主创新学习的行为,才是主导与主体的最佳结合,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效率。

总之,提高课堂效率必须坚持“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以学生的发展为目的,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全方位、多层面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上一篇:多媒体技术与物理教学 下一篇:CRH5型动车组轴温检测系统故障原因浅析及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