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外科护理中与患者沟通的语言技巧--顾晓东

时间:2022-03-07 04:23:08

浅谈在外科护理中与患者沟通的语言技巧--顾晓东

摘要:沟通,是我们每个人都必须掌握的。而在医疗护理中,沟通更是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与患者的语言沟通尤其重要,可是在实际的医疗护理中,往往因为语言用词上不妥当而导致了沟通的失败。因此,增强护理医生的语言技巧,提高护理医生的语言修养势在必行,这对患者的有效治疗和早日康复有着重大的意义。本文以外科患者的心理特征为切入点,简单论述了护理医生在护理过程中如何运用语言技巧与患者进行沟通。

关键词:外科护理;语言技巧;沟通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7526(2012)04-0274-01

医学的快速发展,让过去那些陈旧的医疗方式逐渐被淘汰,新的医疗方式逐渐取代了传统医疗方式。医学的不断发展,导致了新的观念的形成,医院护理的观念也不断地更新,传统的护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和满足当前的护理需求和形式发展。当前的护理模式已从传统的模式转变为以患者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模式,并在实际的实践中得到了有效的认可。在整体护理模式中,护士如何根据患者的心理与其进行沟通是其中的关键,因此,语言成了与患者沟通的主要工具。而有些外科护士则认为,外科属于创伤性疾病,心理上的沟通并不重要,只要处理好伤口就行了,但是这种认识是不全面的。人是一个整体,由精神控制其全身,人的精神愉悦了,各方面的生理机制才会协调,患者也不例外,患者的精神愉快了,可以有效的提高疾病的治疗。所以,在外科中互换的沟通也同样的重要,要让沟通成功而有效,护理医生必须学会灵活的运用语言技巧,这样才能让患者接受自己的思想意念。

1 掌握外科患者的心理特征

一般外科患者的主要心理特征就是恐惧和焦虑,特别是那些慢性疾病需要选择时间进行手术的患者,这种心理特征表现得更加明显,这些患者由于长期受到病痛的折磨,因此在住院后对医院的环境还不太适应,对手术的效果、安全性以及能否承担手术刺激等都心有余悸。这样就导致患者在手术前表现为愁眉苦脸忧心忡忡,心里焦虑烦躁不安,情绪不稳定,对手术后的成功与否缺乏信心,无形中加大了患者的恐惧感,心理承受能力降低。外科急诊患者因疾病的剧烈性突发性和对疾病后果的不可预测,患者会产生极度的紧张感和复杂心理,常见的为患者表情痛苦、极度紧张、烦躁忧虑、担心、消沉、怀疑。根据这些特征,外科护士要利用语言技巧,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更好的雨患者沟通,从而提高整体护理效果。

2 护理中的称呼语言技巧

称呼作为人与人之间交流的起点,在交流中有着重要的意义。在医院中,住院患者对于护士对自己的称呼是非常敏感的,如果护士第一次对患者的称呼不当,患者就会产生对你的不良影响,导致后期护患关系的正常发展。常见的不当称呼有哪些呢?一般有以下几种:1、直呼床号或姓名;2、用“喂”来称呼。直呼名字会让患者觉得你不尊重他,特别是那些年纪比较大的患者,而用“喂”来称呼则会让患者觉得你非常的不礼貌。所以,护士应该根据病案来对患者的年龄身份职业等具体资料进行了解,以敬重平等为原则,根据不同的患者资料灵活的采取恰当而准确的称呼,这是很重要的。比如,一般可以再患者的姓名后边加上先生、同志、小姐、女士等称谓,对农村来的患者可根据其年龄资料等使用乡村的习惯性称呼,如“伯伯、伯母、大爷、大娘、大嫂、叔叔、婶婶、兄弟、姐妹”等。年龄较大的患者,可在姓后加上“老”字以示尊敬,如“李老、王老、张老”等。当患者听到这些平等、敬重、亲近的称呼时,对你的印象就会很好,从而对你产生亲近感,这样,护患之间的距离就拉近了。记住患者的姓名也是很重要的,如果见面的时候连患者的名字都叫不出来,那么患者就会产生把我的名字都忘记了的感觉,在情感上就疏远了。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案资料,选择准确恰当的称呼,这是搞好护患关系的第一步。

3 对患者病情解释的语言技巧

病情解释是让患者对自身疾病的认识和了解的解释,这里指的是护理医生用解释性语言将患者病情对患者进行概述,让患者通过护士的病情解释提高对自身疾病的认识,减轻甚至解除患者的恐惧心理,让患者的心里逐渐恢复到平静的状态。一般在治疗或手术前后的护理以及向危重患者家属进行病情解释时都需要采用语言技巧。比如在做胆囊切除手术后患者执行膳食医嘱时,护士首先要向患者解释在胆囊切除后,从肝囊产生的胆汁不能春存在胆囊内,进食后没有足够的胆汁通过胆管进入十二指肠与食物中的脂肪起皂化作用,使脂肪消化发生障碍,最终以脂肪原形从肠道排出形成脂肪泻,所以切除胆囊手术后的患者只能以低脂清淡食物为主食。在这个解释的过程中,护士要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对患者进行解释,同时在修饰语言方面也要注意,如把“不良”说成“不够满意”,把“不治之症”说成“恢复速度较慢”。护士在解释病情前,先要与医生沟通,并与医生对该患者的病情解释保持一致,除极少数患者知情后会影响治疗和康复,以及抱着治愈希望而实际已进入生命晚期的患者外,一般要说真话,即告诉患者真实的病情和治疗情况。对病情解释时只说过程,不加评论,也不谈看法,以免患者发生误会,导致医护、医患矛盾。

4 劝导的语言技巧

劝导常能显示出护士的专业知识和技术水平,这也是在患者及其家属心目中树立威望的基础,这是一种对患者产生信赖感和服从感的内在号召力,尤其是责任护士在给患者嘱咐和要求时学会劝导的语言技巧,应作为责任护士的基本功。劝导的语言技巧成败决定着对患者行为能否按治疗要求改变,也就影响着疗效的好坏。劝导的首要技巧,是要仔细听取患者的陈述,站在患者的立场上,面带笑容,和蔼诚恳态度与病人谈话,并要注意自己感情的流露对患者的影响,谈话时注意引导,避免冒然的承诺,以免增加患者的心理负担或导致医疗纠纷。护士在给患者劝导前,要先了解患者在想些什么?同时考虑不同类型患者的心理特点,有针对性的进行劝导,在劝导过程中,有意识地启发患者提出问题,护士再作相应的回答。最好能找到身边的实例来说明你想要说明的问题。由于患者处于负性情绪中,劝导只能用鼓励性的语言,不能带批评或教育的语气,否则易引起患者反感,劝导就失去作用了。

参考文献

[1] 杨顺秋,吴剑源.现代适用护理管理[M].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 2003

[2] 廖晓英.护理安全管理的重要性[J].临床合理用药.2010.3

上一篇:糖尿病足的早期护理干预要点分析 下一篇:口腔颌面术后创口感染预防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