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整方式 提高作业批改的实效性

时间:2022-03-07 09:37:11

调整方式 提高作业批改的实效性

摘要:数学作业的批改是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文章尝试通过调整作业的批改方式,按不同场合,根据不同的内容,针对不同学生,采用不同的批改方式,以提高作业批改的实效性。

关键词:作业批改;调整方式;实效性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3)33―0086-02

数学作业的批改是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目前,小学数学作业的批改方法多采用“全批全改”的单一方式,多数教师采用“√”、“×”和A、B、C、D等冰冷、生硬的符号判断正误,作出评价。作业批改过程中很少体现出对学生错误原因的分析和订正方法的指导,忽视了对学生的客观、鼓励性评价。这样的作业批改方式不仅影响了学生订正、巩固的效果,而且还会伤害部分学生的学习积级性,使之产生厌学情绪。那么,应如何科学、有效地批改小学数学作业呢?

一、家庭作业,重点批改

重点批改就是把全部作业收上来后,首先批改一部分列为重点的学生作业,其他学生则暂时不批。这样做的目的是用最短的时间了解作业的大致情况,找出作业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从而及时地调整教学预案,以便在课堂教学中适时讲解或渗透相应的练习,以达到引导和巩固的目的。至于什么样的学生被列为重点,则要根据实际情形来确定。比如,比较简单的作业,较差生可列为重点;难易适中的作业,好中差学生皆要选择批改到;在选拔比赛前,好学生可列为重点。当然,被列为重点的学生要不断更换,有计划地分期、分批地安排,一学期最好每个学生都能轮到一至两次。部分批是指每次只批一部分抽到学号的作业,这次批单号的,下次批双号的,也可以只批一至二组的作业,逐次轮流。另一种是从作业题中选择几题全班批改,只要统筹兼顾,都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二、课堂作业,巡视批改、自批、互批相结合

1.教师巡视批改。在学生课堂作业期间,教师巡视了解作业的大体情况,做游动式无规律批改。对一些进行顺利没有错误的题目作肯定批改,对一些只有书写粗心和格式错误的题目作指导性批改。而留下存在知识性错误和思路错误的题目不作批改,提醒、启发学生立即订正,并要求做上记号,以便在复习时引起重视。对于集中性、典型性的错误,教师要抓住错误资源,组织学生分析、讨论,及时地加以解决。在巡视、批改过程中,应尤其关注学困生的批改和辅导。在巡视批改的基础上,课后再完成较小量的集中批改,这种批改形式不仅可以减轻课后批改的负担,及时了解学生作业的真实情况,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作业的信心,调动其作业的积极性。

2.学生自批、互批。对那些题型现对单一、要求层次较低的作业,如计算题学生当堂自批、互相批改。学生完成练习后,学生通常处于一种等待评判的被动状态,不利于对作业进行深层次的理解巩固,而学生当堂自批、互批则可使全体学生都参与到作业批改过程中,从而极大地调动了他们对作业批改的热情和关注。通过自批、互批,学生既可了解自己作业中的问题,又能从其他同学的作业中学习到新颖的思路和方法,锻炼提高其改错和辨析能力。教师可把答案公布在黑板上,也可让相对优秀的学生做小老师,公布自己的答案,其他同学则自行批改或让同桌或前后左右的学生组成批改小组,交换作业互相批改。批改完后,由作业者去审查,提出异议再进行讨论,这样可以充分发挥群体效应,使信息多方位流动,从而有助于达到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和奋发努力的目的。

三、针对不同学生,采用不同的批改方法

对于不同的学生,教师可以采取不同的批改方式。对待作业错误率较高的学生,采用当面批改方式会收到很好的效果,这就要求教师应熟悉学生的基本状况,对每次教授的内容都要做到心中有底,对差生可能出现的作业问题应作预见性准备。教师当面批改作业可以在课内、课外同时进行,课内帮助学困生及时解决问题,加强其对所学知识的巩固,课外则有侧重点、有针对性地补差。为保护学困生的自尊心,提倡教师定时到班里面批,也可以以个人、团体形式面批,只是注意的范围要相对集中。教师边批改边讲解、纠错,使学困生明确知道错在何处、错误原因及正确解法,并要注意发现差生的思维火花和作业进步,给予其充分肯定和鼓励,从而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

对优等生要“吹毛求疵”、“求全责备”,使其知不足,鼓励他们发散思维;对中等生重在“点化开导”,帮助理清思路,总结规律,强化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对后进生则应“关怀备至”,用教师的“雪中送炭”之情去唤起他们的上进心,通过必要的补讲开导,帮助他们完成数学作业,给予满分鼓励,以增强学习信心。

四、针对不同情况,采取特殊的处理方式

1.暂不评判。学生的知识基础、智力水平和学习态度是不平衡的,即使是优生也可能有失误的时候。当学生的作业错误过多,过严重时,为了避免学生作业等级太低,心理压力太大,以及产生知识上的脱节和恶性循环,可以采取暂不评判等级的批改策略。等学生弄清了错误原因,补充了所欠缺的知识,将作业重做之后,再进行评判。

例如,在做除法运算时,一位学生作业中连续出现几道同一类型的错题。教师参看后发现,这不是由于单纯的粗心所致,而是没有弄清算理。这时,就可以对学生的作业暂时不评等级,指导他去复习课本上的同类例题,如加以眉批:“请参考××例题后重做。”等学生弄懂了算理,把错题纠正以后,再进行评判。

2.协商批改。在作业中,有时会出现一些令教师疑惑不解的情况,如一个知识基础较差、智力水平不高、平时作业不认真的学生,有时却做得很好,他是有了突出进步,还是搞了虚假作业呢?一个向来作业水平较高的学生有时却做得很不好,这就有可能是特殊情况造成的。又如,有的学生解题过程很特别、很简略,而结果却是正确的。这是一种结果的偶然巧合还是一种新颖别致的解法呢?为了实事求是地批改作业,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和学习积极性,禁止抄袭作业的现象发生,我们可以采取当面了解情况,协商批改的策略。

例如,计算40-(8+7)×25时,有一位学生的解题过程如下:401-(8+7)×25=25+1=26。笔者对这种解法有点疑惑,就找来该生询问,学生说:“减数(8+7)×25是15个25,被减数401是16个25加1,这样得数便是25+1=26。”听完他的解释后,笔者对他这种富有创造性的思路给予了肯定和鼓励,同时指出作业中应该用解题步骤把思路表示出来,通过协商给他评了一个恰当的等级。

五、作业批改中的“生花妙笔”

1.数学符号和提示语的运用。所谓“批改”作业,包括“批”和“改”两项内容。而事实上具体操作一般是重批轻改,这不符合作业批改的启发性原则,因此,当学生作业中出现问题时,教师不能只作简单的判断,而应该注意运用多种手段启发学生,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错误并纠正错误。现代的数学教育已经把思维训练作为数学教学的目的之一,把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作为中心任务,因此,在批改作业时要注意引导学生的思维,让他们有所发现和收获。这一原则要求教师在批改作业时,尽量不打“×”号,而打“?”或画波浪线,同时适当加上启发性的批语。如:“想想有无更合理的方法?”“先看书上例题……找出错误原因”,“请验算,再找出错误所在”,“这样可以吗?想想为什么?”……有时,教师还可以顺着学生错误的思路提问下去,将错就错,直至让学生发现所出现的问题,让原本冰冷、机械地批改和订正变得温馨和主动。

2.作业批改记录。学生准备错题集,抄上错题,并且在边上写出错误原因,然后再写出正确的答案,考试前再做一遍同类题。能够有效地查漏补缺,提高大考前的复习效果。

教师摘录一本错题集,把学生作业中出现的这样那样的问题进行一个简单的分析、归类和研究,找到相应的措施。每单元结束后,再进行综合选编,印发给学生,让学生独立完成改错,教师再把改后的作业收集批改,这种方法可使学生对易错处举一反三,强化巩固。

作业批改是数学教师的一项经常性工作,通过这项工作,可使教师和学生迅速、准确地得到教和学的信息反馈,从而调整教与学的活动过程,提高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应对作业批改引起足够的重视,了解作业批改的各种方式,灵活运用批改原则,最大限度地发挥作业批改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曾青青.数学作业批改方式探讨[J].中外教学研究,2007,(11).

[2]涂广森.改变批改形式,提高习作能力[J].读写算(教师版):素质教育论坛,2007,(08X).

上一篇:浅议小学英语语法教学之策略 下一篇:立足实际抓课改 创新模式求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