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应届毕业生择业效能感对其就业的影响

时间:2022-03-07 06:30:15

高职应届毕业生择业效能感对其就业的影响

摘 要: 毕业生的择业效能感是其在求职过程中的自信程度,对毕业生的择业行为和择业结果影响重大。本研究以择业效能感水平为标准,将600名高职毕业生区分为高效能感组和低效能感组,并对高效能感组和低效能感组的就业率的差异进行检验。研究结果表明:高效能感组的就业率显著高于低效能感组的就业率,毕业生的择业效能感水平对其就业产生直接影响。

关键词: 毕业生 择业效能感 就业影响

毕业生就业不仅仅是一个找工作的过程,还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毕业生的就业心理直接或间接地影响毕业生的就业过程和就业结果。毕业生就业心理是指毕业生在考虑就业问题,为获得职业做准备及在寻求职业过程中产生的各种心理现象,包括:职业兴趣、价值观、职业能力、职业搜索清晰度、择业效能感等[1]。择业效能感是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的自信程度[2],对毕业生的择业行为和择业结果影响重大。

择业效能感不但对择业行为起着监控和调节作用,对择业的结果也有重要影响。因此本研究首先用问卷调查法,采用择业效能感量表对600名2013界高职毕业生进行调查,分析他们的择业效能感的状况;然后通过检验不同择业效能感水平组被试的就业率差异水平来分析择业效能感对其就业的影响。

1.研究方法

1.1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为2013届高职毕业生共600名。其中男生330名,女生270名。根据择业效能感水平将被试区分为高效能感组共162人(总人数的27%)和低效能感组共162人(总人数的27%)。

1.2研究工具

本研究采用龙海梅修订的择业效能感量表。该量表包含五个维度,即自我评价、信息收集、目标筛选、制订计划、问题解决五个方面共25道题。修订的择业效能感量表具有较高的同质性信度和重测信度,其信度系数分别为0.895和0.851。验证性因素分析表明,修订的择业效能感量表(简式)的五因素模型的拟合性较好,证明该修订量表的构想效度较理想。

1.3施测过程及数据处理

择业效能感量表采用团体施测,问卷当场收回。毕业生就业数据由学校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心提供,统计截止时间为2013年6月30日。所有数据用spss16.0进行处理。

2.研究结果

2.1高职毕业生择业效能感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从简单描述统计结果(表1)可以看出,高职毕业生在择业效能感总量表及各分量表上均处于中上水平;但在总量表及各分量表上的标准差较大,反映出不同个体的择业效能感有较大差异。

表1 高职毕业生在择业效能感总量表及各分量表的简单描述统计

2.2不同组别被试择业效能感水平的差异检验

高效能感组和低效能感组被试的择业效能感水平的描述统计见表2。

表2 不同组别被试在择业效能感总量表及各分量表分数的简单描述统计M(SD)

单因素方差分析表明:不同组别被试在择业效能感总量表及各分量表上的平均分差异显著,高效能感组的平均数均显著高于低效能感组(F=1281,P

2.3不同择业效能感组别被试就业率的差异检验

不同组别被试的就业状况的描述统计如下表3。

表3 不同组别被试的就业状况的描述统计

进行卡方检验,结果为x■=11.837,df=1,双侧P

3.结果讨论

调查表明,从总体上看,高职毕业生的择业效能感处于中上水平,但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调查结果符合已有研究中关于大学生择业效能感的一般结论。随着改革的深入,我国逐步实行了“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的就业制度。胡艳红认为,由于就业市场的放开,学生就业自主性扩大,对学校、家庭的依赖性减少,对自己的能力有充分估计,就业的信心水平高。[3]高职大学生渴望通过自主择业选择自己理想的职业,但当真正需要自主择业时,他们不仅拥有自主择业带来的机会,而且要面对择业上的竞争,承担各种风险,特别是在就业形势异常严峻的今天。所以,高职大学生有时会感到无所适从,会对自己能否处理相关事件产生怀疑,从而产生无能感。这种择业过程中的无能感就是择业效能感的不足。

本研究证实,择业效能感对毕业生的就业有预测作用:具有高择业效能感的毕业生比低择业效能感的毕业生更容易就业。毕业生的就业形势日趋严峻,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问题已经引起党和国家及社会各方面的高度关注。毕业生就业问题是一项系统工程,受到社会、学校、家庭及毕业生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但一系列的环境因素必然会对毕业生的择业心理产生影响,并通过就业心理影响毕业生的就业行为甚至结果。班杜拉[4]等人的研究指出,自我效能感具有下述功能:决定人们对活动的选择及对该活动的坚持性;影响人们在困难面前的态度;影响新行为的获得和习得行为的表现;影响活动时的情绪。自我效能感不仅具有领域一般性的特点,而且具有领域特殊性。择业效能感是自我效能感在择业过程中的一种特殊表现。择业效能感会影响到高职毕业生的职业选择。择业效能感高的高职毕业生对从事某种职业活动充满信心,求职择业的范围也会扩大。在择业过程中,高择业效能感者往往会采用各种方法去战胜求职过程中出现的困难和挑战,不轻易放弃,坚持性较高。择业自我效能作为高职生进行自我评价的重要方面会对职业生涯规划的全过程产生影响,从而影响高职生整体职业行为的实施,尤其会影响高职生进行职业发展规划的自觉性,影响职业生涯规划的客观性。

本研究采用择业效能感问卷对2013届应届毕业生择业效能感状况进行了调查,并对不同择业效能感水平的被试的就业状况进行了检验。研究结果表明:同个体的择业效能感水平差异较大,择业效能感是高职毕业生就业状况的有效预测源。因此在就业指导过程中,要重视培养和提高高职学生的择业效能感。

参考文献:

[1]蔡笑岳.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2]Betz,N.E.,&Haekett,G.Applications of self-efficacy theory to the carrer assessmentofwomen.Journal of Career Assessment,1997,(5):383-402.

[3]胡艳红.大学生择业效能感的因素分析及其与职业兴趣、职业价值观的关系研究[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03.

[4]Bandra,A..Self-efficacy:Toward a unifying theory of behavioral change.Psychology Review,1997,84:191-215.

上一篇:当代大学生文明礼仪问题研究 下一篇:物理教学中“课堂导入”的作用及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