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思想品德课创新教育之我见

时间:2022-03-06 12:36:26

初中思想品德课创新教育之我见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章标识码】A 【文章编号】1326-3587(2012)08-0022-01

同志说:“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活力的源泉。”在联合国科教文组织的教育问题报告《学会生存》中,把“培养创造性”作为当代教育最重要的目标之一。由此可见,实施素质教育的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作为在九年义务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的思想品德课,必须走在时代的前列,根据这些论述,大胆对传统教育进行改革,在教学中注重创新教育并努力实施创新教育,全面提高青少年的素质,这是思想品德课责无旁贷的神圣使命。笔者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积极进行创新教育,具体来讲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开拓视野,点燃学生创新的火花

现实生活中有很多成功、有趣的事例都散发着智慧的光芒。在课堂教学中,笔者都适时地向学生宣讲,使学生认识到创新的价值,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点燃他们创新思维的火花。

在谈到创新的价值时,笔者就给学生讲我国著名导演张艺谋的事例。谈到张艺谋,学生都知道他是拍电影的,他指导的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美轮美焕,大气磅礴,至今让人难忘。那么,张艺谋是如何成功的?靠的是创新,不断创新。张艺谋在电影界不断导演出新颖的、吸人眼球的大片,才赢得了票房收入和观众的赞誉,形成了无人企及的张艺谋风格。

在谈到创新教育时,笔者就跟学生讲数学奇才刘路的故事。刘路目前是中南大学数学系大三的学生,年仅22岁,却攻克了世界著名的“西塔藩猜想”被中南大学破格聘请为教授级研究员,享受本科毕业后硕士博士连读和一百万奖金的待遇。这个事实让学生明白了:在生活和学习中,要认真学习,善于发现,要摆脱习惯思维的定势,敢于创新,知道奇思妙想和发明创造都离不开创新思维。

在谈到创新对于民族、国家的作用时,笔者就和学生谈我国彩电行业前些年的状况和长虹集团成功的事例。十几年前,我国彩电企业价格居高不下,长虹集团率先降价,于是长虹彩电供不应求,销售额大增。于是其它家电企业也纷纷降低价格,使得彩电的利润空间一再缩小。于是长虹集团把目光投向彩电显像管的技术研发,一举攻克了制约我国彩电价格的显像管难题,不再向外国进口彩色显像管,降低了生产成本。长虹集团成功实现了升级换代,连续十年彩电销售稳居同行业第一。通过长虹的案例介绍,使学生明白了同志那句话的深刻含义,激发他们的创新欲望,点燃其创新思维的火花。

二、巧设问题,一题多答,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传统的直问直答,一题一答形式只会让学生死记硬背,思维僵化,结果是学无所用,还使思想品德课的教与枯燥无味,使学生的厌学情绪更高。在教学中,教师要巧设问答,一步步地引导学生去思考,打开其思维的闸门。例如,在九年级思想品德课教学关于我国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时,可以设置如下问题:西部包括哪些地区?西部地区有哪些优势和不足?为什么要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第一个问题比较简单,学生通过查找资料就能答出来,这是让学生掌握一般的常识;第二个问题带有思考性质,教材中没有明确说明,但可以翻阅的资料很多,如:时事政治、地理教科书上都有,但不是找到资料就能答出来的,有一点难度,不动脑子是答不出来的;第三个问题可设置一题多答,课本上有说明但很分散,而且答案不明显,需要学生去寻找、去联系。课本上讲的社会主义本质、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根本任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人民是国家的主人都与问题有联系。课本上没有的也能答,如从国际形势、维护祖国统一、增强民族凝聚力方面都能答。这样的一题多答,无疑是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好形式。

在七年级思想品德“磨砺坚强意志”一课教学时,可设置如下几个问题:举例说明坚强意志的表现,在我们生活中有哪些人具有坚强的意志?谈谈意志的作用。这样学生就可以从生活中、从身边去寻找,如:七(1)班田天真同学每天坚持写日记、七(3)班的一个同学身有残疾仍按时到校学习、2011年“感动中国”人物中,被称为“隐形翅膀”的那个年轻人、中国奥运健儿在奥运会上奋力拼搏的事迹,一个又一个鲜活、生动的例子被学生列举出来。关于坚强意志的作用,可让学生从多个角度去回答,生活、工作、事业、职业中都可以体现出坚强意志的作用,这样学生的思路就会逐渐打开、拓展延伸……这样的设置,可使学生养成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好习惯,同时也能提高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思想品德课的生命力所在,就是理论联系实际。如果就教材讲教材,一味地说大道理就显得空洞虚无,对学生没有亲近感,不利于学生学习。理论联系实际是思想品德课基本理论的要求,也是教学的根本目的;是教师施教的根本指导方针和原则,也是激发学生学校兴趣的触发点,更是营造活跃课堂的关键。

在教学中,教师把教学内容与学生的 结合起来,与人们关心的事情结合起来,与国际国内热点、焦点问题结合起来,加以必要的引导、启发,既能让学生在联系实际中理解、分析、把握教材,也能运用教材中所学的知识去分析、辨别、解释生活中、社会中的实际问题,在积极思考中创造性地掌握理论,进而将之内化成自己的觉悟和行动。

例如,再讲九年级思想品德“我国面临严峻的资源和环境形势”的内容时笔者就让学生根据教材上所学知识,联系生活中的实际,结合国内、国际有关资源、环境的热点问题,首先提问“我们生活中出现了哪些资源环境问题”,很多学生都能积极发言,如:我国每年从国外进口大量石油、铁矿石,说明我国资源紧张;每年夏秋时节,农村经常焚烧秸秆,造成环境污染;近日不断出现长江流域江豚死亡的报道,说明江豚赖以生存的长江出了问题。然后,笔者让学生分析造成资源环境问题的原因和对策。这些问题与现实联系紧密,为学生提供了发挥想象的空间,所以,他们的兴趣、积极性都很高。于是,一个个带有学生个人理解和个性色彩的观点涌现了出来,有的还很有“创造性”。如关于解决资源、环境问题的对策,有的就很有远见地提出依靠科技进步开发新能源、开发节能汽车等;关于保护资源、环境的实际行动和设想,有的甚至提出了提高油价、钢材价格,实现最严厉的环境污染惩罚措施,让浪费者、污染者付出高昂的学费。

这样的事例很多,教材中的很多内容都可以理论联系实际。当然,这些让学生联系实际的问题,还可以采用先布置作业,课下找答案,课堂上讨论的方式进行,也可通过社会调查的方式进行。如果坚持这样的训练,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就会提高,学生的创新欲望就会被增强,这对培养其创新能力是很有帮助的。

上一篇:浅谈中学体育课堂教学管理 下一篇:如何艺术性地布置高中化学课外作业